专栏名称: 李参的个人成长空间
李参的个人成长空间,博客:www.lishen.me 新浪微博:@培训师李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李参的个人成长空间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种得毛——以任务为核心记录时间日志

李参的个人成长空间  · 公众号  · 管理学  · 2019-04-15 17: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话大家都能理解,所谓春种一粒粟,才能秋收万颗子。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如果希望做成某件事情,必须为这件事情投入时间。



你可以想象一下,自己曾经立过哪些Flag,定过哪些目标,然后啪啪啪打脸, 有没有试图分析一下原因?


1.你所谓的努力,很有可能只是自己的想象


首先, 我们就来衡量一下,你是否在这件事情上投入了时间。


我们先不说10000小时,刻意练习,我们就说说,当我们想做一件事情,我们是否为这件事情投入了时间, 如果你总是嘴上说这件事情很重要,而实际上却没有为这件事情投入时间,那这件事情对于你来说,真的没那么重要。


有时候,你认为的努力,只是自己的幻觉而已。


有一个记录片,记录了一个减肥爱好者真实的故事。


一个被肥胖困扰很久的女生,她说在过去的十几年的时间里,减肥已经成为了生活的代名词了。 总是在减肥,体重却一点没减。 明明自己已经很努力在减肥了,为什么没有效果。


摄制组在经过她同意后,在她的住处和工作的地方安装了24小时的摄像头,摄像头拍下来的场景,让每个人震惊。


所谓的控制饮食,其实每日热量的摄取接近5000千卡,严重超标。


在工作的地方,因为控制不住自己,躲在没有人的地方偷吃零食。


所谓的锻炼身体,就是趟在床上伸了几下腿。


所谓的连续几年来努力减肥,其实都是自己的幻觉。摄像头记录了自己的真实情况, 真相有时候竟然让人无法面对。


所以 当我们制定目标,想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与之配套的,你需要计算你在这件事情上投入的时间。 投入的时间有可能和最后的结果不成正比,但是有没有时间的投入,却一目了然。


2.根据关注点,有针对性的记录时间


正能量挑战赛的周回顾晨会,从2016年第4季开始,每周日早上6点半准时开始,全年无休,到现在已经进行到了第4个年头。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做每周回顾多数会说: 上周我做了哪些事情,遇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感触,遇到了什么困难。


但是从2018年第6季开始,大家做周回顾的风格一下子发生了变化。 越来越多的小伙伴在总结的时候会说: 上周我用在日语学习上的时间是××小时,跑步××小时,看了2本书,用了××小时。 刚开始只有几个小伙伴这么做,后来这样总结的小伙伴越来越多,而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对自己的理解也越来越清楚。


我们的外语朗读组,在第5季成立的时候要求每个成员在微信群朗读外语,后来组长开始加入集体挑战任务,小组运营到第3年的时候,集体任务的要求是: 每月用于本外语学习的时间不少于10小时,如果达不到这个水准,你说你想学好这门外语,你就是逗我玩呢。 怎么证明你学习过10小时呢? 把你的时间日志拿出来,月底发截图来证明。


其实正能量挑战赛的青蛙小组、番茄小组、时间日志小组都是这样要求的,但是从今年开始,大家慢慢都意识到了,如果你想做成一件事情,就必须为这件事情投入时间,所以和时间管理没太大关联的小组也开始提高要求。健身组的总结里要求包含你这个月健身花费了多少时间,外语组的任务,要求你必须证明自己投入多少时间在你希望做的事情上。从感性到理性,这本身就是一种认知上的升级。 先别说你方法对不对,先把投入的时间晒出来再说。




虽然上个月我还是没完成集体任务,但至少先迈出了第一步,保证了11个小时的学习时间。 记录软件: aTimelogger2


所以在记录时间日志的时候, 我们可以 为自己的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记录。 尽可能进行数据化统计,这样才能对下一步行动进行有效的指导 投入的时间绝对不是评价成果的重要和唯一因素,但是却是前提。


所以,如果你想健身,可以下载Keep软件,软件本身就记录了你健身的时间。 如果你去健身房,那么就要手动记录,今天到底有多少时间用于健身,记得一定要减去换衣服,洗澡,自拍发朋友圈的时间,否则就是自己骗自己。


如果你希望将自己的时间投入阅读、写作,那么可以为这类项目做单独的记录。 你可以像柳比歇夫那样,记录阅读每一本书的时间,然后进行统计,也可以只粗略的记录自己有多少时间用于阅读,然后定期进行总结


3.记录工具与要点


记录自己在某个任务上投入的时间,最重要的就是 设置类别 。如果你有明确的目标,就把这个目标作为类目。比如你想准备注册会计师考试,那么就设计一个“注会考试”这样的类目,每次学习的时候,都记录时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了不一定有结果,但是如果你不付出,那肯定没有结果。


为某项任务记录时间,多数需要进行统计,因为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纸笔是最简单的方法,如果你使用纸笔记录,可以在每周或每月使用Excel表格进行辅助统计。


iOS系统的ihour是一个手动记录的APP,你创建一个目标,每次行动的时候,手动统计时间,然后把你花费的时间记录进去,这样可以对每一个目标投入的时间一目了然。


你也可以在aTimelogger2这样的时间日志APP中创建一个分类,然后每次启动这个分类。 这类软件一般有分类和群组的设置,如果分类创建多了,可以归纳到群组中。


例如你读《解忧杂货店》的时候创建了一个分类“解忧杂货店”,那么APP 可以帮助你统计你读这本书的时间。当你读另外一本书的时候,也可以以另外一个书的书名作为分类,统计读这本书的时间。这种分类越来越多,你可以建立一个“读书”的群组( 注意这个是后建的,不是一开始就想该如何创建大分类 ,把这些书的分类都归纳进去,那么APP既可以统计出你读书的总时间,也可以看到你读每一本书所用的时间。


4.结语


《刻意练习》这本书对10000小时理论提出了很多的质疑,比如专注投入的时间,有效的方法才决定是否能将一件事情做好。 但是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在一件事情上所投入的时间,是这件事情是否能做成的前提,至少是一个重要因素。


记录在一件事情上花费的时间,可以让我们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对时间的统计和分析,发现其他方面的原因,方法是否正确,流程是否优化,记录下时间,可以引发你更多的思考。


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种得毛”,你说你想做一件事情,先拿出你投入的时间证明一下吧。


The End



加入知识星球与我深度交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