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信出版
我们提供知识 以应对变化的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闻大连  ·  大连英博发布离队公告 ·  昨天  
新闻大连  ·  大连英博发布离队公告 ·  昨天  
津云  ·  U20国足,两连胜提前出线! ·  3 天前  
津云  ·  U20国足,两连胜提前出线!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信出版

血脉觉醒!这才是老祖宗的顶级审美

中信出版  · 公众号  ·  · 2024-06-04 15:30

正文

马面裙 ,诞生在华夏大地的中国古代服饰,却被西方高奢品牌称为原创设计。


云肩 ,独属于中华的装饰织物,却成为了邻国影视作品中的本土产物。


那些被我们忽视的文化瑰宝,无声中,已然成为他国的财富密码。


2003年 郑州的街头 ,中国现代第一位 见诸报端 穿“汉服”示众的电力工人王乐天,怎会想到,路人会投以诧异的眼神和不解的目光,还一度被认为他是“日本人”。

2024年,春晚的舞台 ,汉服大秀《年锦》惊艳亮相,美翻一众国人,无数网友纷纷感慨:华流才是真正的顶流!


当国风服装品牌的秀场视频播放量达到千百万级,当众多留学生身着汉服参加海外毕业典礼出圈爆火,当山东曹县城凭借大批量的传统服饰订单晋升为”新一线“……


11年间,从“奇装异服”到国潮盛行, 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潮席卷全球,这几十年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必然少不了 每一位传统文化守护者与传承人的努力。


阿信今天推荐的这本新书 《中华霓裳》 ,用 7段历史时期,55件传统服饰,300余幅锦绣图样 ,以一场跨时空的时裳盛宴,串起先秦至唐宋元明清的服饰演变,细数5000年来的潮流穿搭与美学变迁。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主册《衣》 ,方脊精装,从件件华美服饰中纵览5000年审美变迁;

附册《纹》 ,裸脊线装,在幅幅锦绣纹样里细数百余个寓意细节。


随书附赠两款 “衣&纹”光栅卡 ,清新典雅,指尖跃动。




痴人黄清穗


在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服饰文化中,有一位来自广西的痴人—— 黄清穗 。他在带小孩时,看到背带上用丝线绣着的牡丹花绘纹,默默陷入了沉思。



他想到,那些一针一线 纹着精细纹样的服饰、织布 ,如果无人重视,就只能成为压箱底的杂物,永远消失在历史中,无人知晓。


一村人,一城人,家家户户,那将会是多大的损失啊。



惋惜间,他萌生了一个想法—— 中国人要守护自己的服饰文化 ,用传统服饰的魅力唤醒现代人的审美力,掌握国人自己的审美权。


于是,黄清穗决定处处拾遗,一支笔、一张纸,一步步挽救这些渐渐消失的濒危纹样,自2018年起,他走遍了 上百个村落,挨家挨户,翻阅古籍、寻访问迹,从纹样中理清华夏服饰脉络


研究、调研和授课剪影


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国潮兴起,传统服饰爱好者的日渐壮大与国风的持久盛行,都让黄清穗意识到,只停留在历史里的服饰是死的, 用起来才能代代传承下去 ,如此,璀璨的华夏文明才能在新时代不断迸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于是, 黄清穗带领团队,将数年寻访搜集的珍贵资料汇集成册 ,推出这部绝美新作, 中国传统服饰宝典《中华霓裳》。



每个朝代的服饰都有其独到韵味,每个精致的纹样都寄托着深切的情感,每条丝线的缠绕都不该被遗忘。


泱泱华夏,璀璨霓裳,千载之美,匿于服章。


和《中华霓裳》一起,欣赏绵延千载的华夏大美。


华夏之美锦绣藏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华夏大地,衣冠上国。


流转千载的东方美学,早已与服饰融为一体,流入代代中国人的血脉中。 翻看衣橱,或许会发现许多 中式元素早已融进日常



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穿汉服出行,面对琳琅满目的传统服饰,我们不禁会问:


这件是哪个朝代的呢?是日常穿用还是节日用衣?对龙纹、柿蒂纹、团花纹代表着什么呢?服饰上的色彩又是如何搭配的呢?



不论是美的壮丽宏大,还是美的极致细节,这本《中华霓裳》都会将中国风的浪漫绝妙带到我们面前。


书中以时间为线, 跨越7段历史时期 ,串起先秦至唐宋元明清的时尚变迁,近 300幅精美矢量图 展现中华服饰演变的脉络与差异, 细数5000年来中华民族的服饰流变。



商周时代的端正规矩、春秋战国的逸态横生、秦汉魏晋的褒衣博带、隋唐五代的百美竞呈、宋明时期雅俗相融、清代审美的森罗万象……


翻动书页间,一场跨越千年、浪漫繁复的中式美学视觉盛宴,就此展开。



不仅如此,这本书更是做到了 引源有述、图像丰富


不论是 历史背景、纹样寓意,还是色彩搭配、线稿细节 ,统统包含于此。


值得一提的是,每件服饰的一旁都标注了附有 CMYK色值的传统色谱 ,满足新一代的美学诉求。



作为中华服饰的璀璨之作,本书特别邀请 “中国最美的书”设计师亲自操刀


特规细长开本,古典雅致;封面精致烫金,流光奢华。


每本书均配有华彩 飞机盒 ,随书附赠两款”衣&纹“ 光栅卡 ,大气典雅。


不论是日常翻阅,还是典藏礼赠,都是每一位国人的不二之选。



繁繁针线舞,泱泱我华夏。


服章之美,美在挂、系、缠、绕的服饰结构,美于绮丽绚烂的纹饰配色,更美于绵延千载的华夏大美。


5000年中华霓裳

5000年礼仪之邦


《考工记》载:“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中国原始之美,源于天壤,源于生境。


中华传统服饰无疑是这种美的重要部分,它源于时间长河中古人对自然生活与精神文化的艺术创造,更体现在日常穿着的丝线纹路。


打开历史的典籍,朝代更迭,中国人对美好的追求却从未停歇。


作为中国服饰文化的成型期, 先秦时代 就已经形成了 上衣下裳 制。


自秦始皇大一统后,服饰文化的融合也逐渐密切,到了汉朝,服饰文化则开启了“继往开来、相与为一”的历史局面,浪漫而瑰丽,理性而向上。


在湖南 马王堆 一号墓出土的这件 西汉 褐色菱纹罗地 “信期绣”丝绵袍 ,应为墓葬主人辛追夫人冬天所着,经典的曲裾式,深衣制。



全衣除衣缘外,其余处铺满 信期绣 ——一种凝练了云纹、裂片花瓣纹、变形鸟纹等多个元素的纹样。


其主体为穗状云纹,双尾细长,飘逸似燕尾,燕子寓意“忠可以写意,信可以远期”,故此得名“信期绣”。


魏晋南北朝 ,战乱不断,北方民族逐渐南迁, 衣冠服饰渐趋融合 ,这一时期的服饰纹样多延续汉锦之风。


隋代 国祚虽短,但承上启下,开启了 以汉民族服饰为主导,又吸收胡服样式的基调


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 唐朝 ,服饰在华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合域外文化,推陈出新。 五代 后,服饰大多延续唐制,趋渐俏丽。

正如这件 五代供养人妇女服饰 ,根据敦煌莫高窟第98窟壁画上女供养人服饰的形制和纹样绘制还原。下身为齐胸裙,外套双层大袖衫,带披帛。此套服装纹饰华贵,细节灵动。



到了中国历史上抑武重文的 宋朝 ,服饰受到了程朱理学的影响,基本形成 典雅清美的整体风格


南宋时期的女子流行穿各式褙子,正如这件南宋流行的褙子与百迭裙的组合,可谓当时的潮流穿搭。



褙子衣缘贴白色缘边,缘边上饰缠枝芍药纹,花瓣层叠重复,花型厚重,下方延伸出一条细长的花茎,掩映在叶片之中。芍药花下饰一只蝴蝶,枝叶上缀有璎珞绶带。


整套褙子多用暗纹,花纹样式也以各类缠枝花纹、折枝花纹为主纹,清新柔美。

崛起于北方草原的 元朝 ,在服饰制度上“近取金宋,远法汉唐”,形成了以蒙古族文化、伊斯兰文化和汉民族文化并存及相互渗透的体系。


明朝 ,服饰章典以“悉复中国之旧”为基调,是汉官威仪的集大成者。审美风俗上,呈现出由明初的敦本尚朴到明中后期繁丽华美的气象转变。


公元1664年,清世祖统一全国,以北方游牧民族为统治根基的 清王朝 ,对汉民族的服饰文化产生了剧烈的影响,形成 满汉交融 的局面。



唐风繁缛、宋韵典雅, 每个朝代的服饰都有独道的美学韵味。


时代更迭,服饰变迁,历史和文化的缩影也于此慢慢浮现。


一本书全方位满足当代美学诉求


有人说:不让传统文化消失,最好的办法就是了解它、使用它。


从20年前的奇装异服,到如今的国潮盛行。传统服饰如果只作为文物,那只会活在过去,唯有用起来,文化才会传承下来。


《中华霓裳》正是这样一套满足新一代美学诉求的传统服饰 实用宝典。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