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事件
6月1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5月通胀数据。5月CPI环比下降0.1%,上月为上涨0.1%,同比上涨0.3%,上月为上涨0.3%;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环比下降0.2%,上月为上涨0.2%,同比上涨0.8%,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4月PPI环比上涨0.2%,上月为下降0.2%,同比下降1.4%,降幅比上月收窄1.1个百分点。
核心观点
• 经济周期的改善仍需要时间
CPI:5月CPI同比读数维持低位正增长,为+0.3%,食品价格同比负空间继续改善,抵消了非食品价格正增速的小幅放缓。主要分项中,猪肉价格和蔬菜价格同比增速继续回升带动食品价格同比改善;尽管燃料成本仍保持4月以来高增速,但是受到汽车降价销售的影响,交通分项再次小幅负增长,整体上拉低非食品价格的增速。
PPI:5月PPI同比读数降幅继续收窄,从-2.5%回升至-1.4%,仍处在负增长空间,5月上游原物料价格同比降幅的收窄提供了PPI改善的空间。主要分项中,生产资料改善1.5个百分点,生活资料改善0.1个百分点;受到5月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回升影响,采掘同比改善了3.6个百分点,原料同比由负转正;而在有效需求不足的背景下,耐用消费品价格同比降幅仅收窄0.1个百分点,同比仍有-1.8%的降幅。随着5月地产新政的落地,预计未来生活资料价格将有一定改善空间。
价格剪刀差:上游成本有所上移,等待下游需求的改善。5月CPI和PPI剪刀差继续回落1.1个百分点,价格缺口收窄至1.7%(CPI+0.3%,PPI-1.4%),未来需要关注的是成本上台型的“涨价”因素。从4月政治局会议提出“有效需求不足”,到5月印发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供需矛盾逐渐进入到缓和的窗口。5月PPI和PPIRM剪刀差继续回落0.2个百分点至0.3%(PPI-1.4%,PPIRM-1.7%),有色价格的上涨(+8.1%)继续驱动原物料价格同比回升,但从燃料(-2.1%)、化工(-2.9%)到黑色(-3.1%)、建材(-8.4%),整体依然延续负增长,建材负增长二季度以来并没有缓和,显示出需求驱动的价格改善节奏依然偏慢,经济周期仍处于“偏弱”运行状态。关注5月地产新政和产能方案对于未来宏观供需结构的改善空间,预计在强美元影响下,当前的弱周期改善相对有限,价格传导的改善和价格剪刀差收敛仍需要时间。
• 风险
经济数据短期波动风险,上游价格快速上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