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桐梓到茅台机场
车程
由2小时缩短至45分钟
从仁怀到桐梓的车程缩短近一半
只需不到1小时
金仁桐高速公路是贵州省6横7纵8联4环线高速公路规划网重要组成部分。项目起于遵义市播州区和毕节市金沙县交界处,途经仁怀市,止于桐梓县娄山关街道杉坪村,全长102.39公里,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80公里。全线共设桥梁60座、隧道26座、互通12处。中铁六局参建标段位于遵义市桐梓县境内,全长25.9公里,主要包含互通枢纽3处、桥梁28座、隧道10座。
在桐梓县娄山关,路桥公司承建的娄山关枢纽互通宛如一条巨龙横亘在山谷间,将兰海高速、桐新高速、金仁桐高速彼此衔接。这座枢纽也是整个工程的难点,它上跨既有G75兰海高速、G210国道,并且邻近营业线,施工组织难度大、安全风险管控难。
技术人员经过反复科学论证,采用步履式顶推施工工艺,在钢箱梁顶推就位后在桥台和盖梁上通过千斤顶配合圆形和L型垫块进行高位落梁。顶推过程中及时准确盯控钢箱梁轴线、标高等重要参数,防止偏位、超载、偏载等状况发生,有效保证了钢箱梁顶推的精确度。在隧道施工中,项目创新技术小组从隧道穿越特殊围岩、超支超耗控制等方面进行课题研究,并采用专业工装设备,改进施工工艺,进一步提升工程的进度与质量。
作为金仁桐高速公路的关键控制性工程,交通分公司承建的敖家湾特大桥全长1059米、桥面宽12.55米,不仅跨度大,而且下部结构极其复杂,其中最大承台体积达2053.5立方米,最高桥墩高达138.7米、相当于46层楼高,增加了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
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将安全管控作为桥梁施工的重中之重,创新性采用千斤顶、爬架与模板形成主要部件,再与桥墩预埋爬锥组成安全高效的液压爬模系统,为高空作业人员提供坚实的施工平台,让作业人员如履平地,彻底解决了高墩施工的安全困扰。同时不断优化施工方案,采用自行式轻型菱形挂篮,提高了挂篮行走速度,优化了混凝土配合比,大幅缩短了施工周期。
作为重难点工程之一的黄家嘴高瓦斯隧道,处在中风化岩地段,穿越断层破碎带、岩溶、煤层及顺层偏压等多种不良地质,属于I级风险隧道。
▲黄家嘴隧道防水板铺设
针对高风险隧道施工,广州公司在临近高瓦斯段前,预先进行工装设备防爆改装,并进行防爆性能检验,确保达到安全标准。自主发明的隧道水气密封排放系统、增阻式让压锚杆及隧道锚杆支护结构两项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有害气体、渗漏水及传统锚杆在软岩工况下容易断裂的安全隐患。此外,项目部采用超前钻探法、超前导洞法、TSP法等获取隧道瓦斯参数、煤层位置和地下水腐蚀性等信息,提前掌握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及时喷护裸露岩面,紧跟步距施作仰拱、二衬,使隧道支护结构封闭成环,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金仁桐高速公路工程中涉及房建、机电、交安等的施工任务,环节多、细节繁。例如在机电专业施工中,需要安装照明灯具、摄像机、指示标志、风机等各类设施并敷设各类光电缆,安装设施前,需进行大量钻孔作业。
在电务公司承建的全线18座隧道机电专业施工中,涉及支架打孔作业量约为14万套,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于是项目部引入“隧道打孔机器人”,采用“1人+1机”施工模式,替代了传统的2至3人组,施工效率约为人工的2倍,并且通过长时间连续作业,大幅提高了施工效率。
金仁桐高速公路开通后,将极大缩短贵州西部与重庆的时空距离,对推动沿线产业开发利用、区域旅游业快速发展、红色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