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英文形容词、副词排序大有讲究,一句话地道顺畅与否,常就在语序先后当中,但这一知识点,语法书却极少涉及,少有讲到的,也是要么罗列规则,要么让背口诀,却不加讲解背后缘由,于是难记难套,易混易错。
比如,一说到形容词排序,语法书可能会列出类似这样的顺序规则:
尺寸 - 形状 - 新旧 - 颜色 - 产地 - 材质
那么问题来了:一是能不能记牢,二是形容词种类众多,难以穷尽,遇到了规则没写的怎么办?
比如,看到 a crystal drinking glass,crystal 明明是 glass 的材质,和 glass 的中间却隔了一个 drinking,而调换一下crystal 和 drinking 的顺序,drinking crystal glass 在英文网站也随处可见,又如何解释?
你看,规则不仅没有帮助,反而让你更加困惑。
事实上,形容词、副词的顺序问题,都有迹可寻,有理可据,完全无需死记。一篇文章,全部告诉你。
1.
形容词排序,首先理解这一条:
性质越稳定、越能体现名词本质,则离名词越近,反之越远。
比如:
a small brown paper bag
一个小的棕色纸袋
三个属性:small、brown、paper,逐一来看:
paper 离 bag 最近,是因为袋子造出来那一刻,「纸袋」的属性变不可变化了,即便用了一月一年,袋子坏了碎了,也仍是纸质,无从变化;
颜色 brown,不大可能自己变动,但用得久了,可能会掉色,变化为别的色彩,因此不如 paper 这层属性稳定,离名词就比 paper 更远;
small 就根本算不上稳定属性了:大小是相对于其他袋子而言的,或者也是相对所装东西而言的,外界元素随意一变,大小就不再相同。比起 brown,small 远远更为易变,因此离 bag 最远。
这是三个形容词,算比较简单的例子。但只要掌握原则,三个以上的形容词排在一起,也不会出错。
举例:
a beautiful, big, old, red, Chinese wooden table
一张红色中式旧木桌
wooden 离 table 最近,即便桌子劈开了,木头还在里面,是桌子最本质的属性;
Chinese,独特的中式风格,桌子造出来后就很难再变了,除非刀削斧凿,重新雕饰;
桌子的颜色 red 是漆的颜色,上漆之后也不容易改变,只不过这一性状不如「款式」那么稳定,经年使用,漆会掉,款式却不会变;
至于 old,桌子会由新慢慢变旧,未来还会继续变得更旧;那为什么 old 比 red 离 table 更远呢?因为桌子一经使用,就开始变旧,未来还会更旧,且新旧也是相对之言,同袋子大小类似。但保养得当,漆却可是仍旧留存的,red 或许会变、但 old 是肯定会变,因此 red 比 old 更为稳定;
big 是相对一般家具而言的,而 beautiful 好看与否,那就更见仁见智了,与名词 table 的属性最不相关,因此距离最远。由此得排序:
a beautiful, big, old, red, Chinese wooden table
2.
名词的最核心属性是什么,由语境决定,随语境变化。
这就是为什么形容词的位置有时有多种排列可能,因为不同语境,哪个属性最核心,是会变动的。
来看前文的例子,到底是 crystal drinking glass,还是 drinking crystal glass 呢?
比如你同人讨论,不同材质的水杯,哪种用起来最健康,那你预先就定好了核心属性:drinking glass,于是你们对照的可能就有 a plastic drinking glass、a crystal drinking glass 等。drinking glass 早已由话题「水杯」预先限定,最为核心,其余修饰通通只能靠后。
而 drinking crystal glass,则更可能出现在网购的商品介绍页,商家介绍自家饮具时,会说:
相信你也看出来了,drinking crystal glass 说的是「食品/饮用级别的水晶玻璃」,crystal 只有和 glass 同时出现,才能表示「水晶玻璃」,因此 crystal 离 glass 最近,drinking 与否,则和行业标准有关,在有的标准下,某些材料是不宜用来作饮具的,因此 drinking 不如 crystal 那样贴近 glass 的核心属性,离 glass 最远。
再比如:
a green plastic toy car
一个绿色的塑料玩具车
只有 toy 和 car 同在,才能表示「玩具车」,而不是其他真的汽车。
语法为表意服务,死记规则,最容易出问题。比如语法书上说:
当限定词与形容词同时出现在一个名词词组里时,通常的顺序是:限定词在前,形容词在后。
但经济学人有个句子是这样的:
The country consistently ranks at the top of the OECD’s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 … in
the main three categories
of maths, reading and science.
说的是在 PISA 的数学、阅读和科学三大科目测试中,新加坡一直名列前茅。
有同学就有疑惑:这里为什么不是 three main categories,而是 the main three categories 呢?
这难道是例外?
并非如此。这里 three categories 是个整体,指的是 PISA 主要的三科,意思是,只讨论「主要」的那三科,其他不是主要的,三科不可分割;如果换成 the three main categories,意思就变成,PISA 主要科目有很多,这里只讨论其中那三科。
通过表意来理解句法,而不是硬套规则,才能消除误解。
3.
副词排序,首先理解一条:
句子主要成分优先出场,副词尽可能紧贴在所修饰词之后。
句子主要成分要优先出场,是因为主谓宾等是一句话的表意重心,这是重点,需先说,副词是附属,可后说;紧贴所修饰词,是因为二者关系最密切,在句子中自当想方设法靠近,表意才更清晰。
比如:
The children are playing happily on the beach.
孩子们在海滩开心地玩耍。
动词往往是一句话的重点,有了 children 和 play(谁做什么),其余都是旁支,重点是孩子们在玩,play 的后面句子已无重要信息,因此 happily 按常规出现在 play 之后。
这个句子如果说成 The children are happily playing,语法无伤,但不如原句好,因为一个句子的动词早些放出来,读者就能尽早读到「谁做什么」,于是对接下来的内容有了预期,而不用去猜,这样,才更有带宽去接收处理接下来的信息。
再看:
She held the baby gently.
她轻轻抱着孩子。
gently 明明是修饰 held 这个动作的,为什么没有紧紧跟在 held 后面呢?
这是因为,尽管读者读到了动词 held,也还是不明白句中的「她」held 了什么,也还要猜,因此,the baby 也仍是重要信息,于是只好把 gently 挤到最后了。
4.
如有特殊表意需求,则需调整副词位置。
副词有补充说明的作用,副词位置得当,则表意到位:一是可以消除歧义,二为了突出强调某些内容,让句子更能达意。
比如:
The police quickly stopped a car passing by.
警方迅速拦下一辆路过的汽车。
这句话的尴尬之处在于,即便动词 stop 先出来,读者也不知道他 stop 了什么,于是 stopped 必须和 a car 同时出现,才算踏实。
但如果像上个句子一样,先出主要成分,把修饰 stop 的副词 quickly 放句末,句子就变成:
The police stopped a car passing by quickly.
读者会误以为是对 passing 的修饰,误认为汽车正在快速驶过。
那么,把 quickly 移到 a car 后面,总可以了吧?不行,还是有歧义:
The police stopped a car quickly passing by.
还是会被认为是「正快速驶过的一辆车」。综上,只好把 quickly 放到最前面,歧义尽消。
这里虽然解决了,但还有个难点:
多个副词排序
。
有语法书上列出规则,说如果某个事物有多个副词修饰,正常排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