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大概从一年多前开始我在公众号提出
“趋利避害、内外兼修”
的观点,具体来说就是拿中国和美国各自比较有优势的资源进行重组并且为我们所用。具体可以参考:
经济下行期,怎样让生活更好?
我再次强调,我从不认为中国的一切都比美国或其他国家好,也不认为美国或其他国家各方面就一定比中国强,更不认同盲目润,并且非常鄙视那些自己润了就优越感爆棚的low人。
我发自内心地觉得
中国和美国是对于普通人的生活和投资来说互补性很强的两个国家,美国有些优势资源中国难以找到,中国有些优势资源在美国也无法拥有。
过去我们谈美国投资的机会比较多,包括美国科技股、房产等内容,今天我们从中外对比的视角,
看看中国有哪些优势资源是值得我们好好利用的。
(1)人力服务
对于消费者而言,中国与人力相关的一切商品和服务在全世界看都是很低的,如果考虑到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那么中国就是性价比最高的
,没有之一。这些东西具体体现在外卖、快递、餐馆、理发、家政、维修等方面。
相比较之下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人力特别贵,如果你不是高薪阶层或是家里有矿,什么大事小事都找别人来做的话,消费是会肉疼的,你看到美国人车库里满满的工具柜不完全是因为热爱生活而形成的动手习惯,更重要是为了省钱。
在美国点外卖运送费几乎都要5-8美元,每单额外又要给5-10美元小费。而在中国,在点外卖的App上消费,甚至比直接到店消费价格还低,一是因为中国外卖的人力成本太低,二是因为平台和商家因为内卷而对线上点单的客户给予补贴。
中国的快递也是物美价廉的典型,现在大多数网购已经可以做到包邮,连退换货也包邮,全国范围内只要你愿意两天内就一定可以收到宝贝,这在美国即便是用多出几倍价格用在快递上也是很难做到的。
由于人工成本的巨大差异,中国下馆子的成本相比较之下非常低,上个月我正好同家人在西雅图周边吃了一顿在国内也有连锁的火锅店,这店在上海的人均消费是140人民币,但我们四人的晚餐算小费前是316美元,加上18%小费后373美元。所以我对家人说
在中国完全不用做饭,去找那些好吃的品质高的餐厅或外卖,这样绝对是最赚的,因为当你有这个消费能力的时候,就应当用美国人的时薪来考察自己时间的价值。
在中国下馆子不仅价格低,
也没有小费文化,在有小费的美国和加拿大,服务反而远不如中国同行做得好。
最典型的就是烤肉店,在中国绝大多数烤肉店都是有服务员亲自帮你烤熟并且整整齐齐地放到盘子里的,但在美国这样的店大部分都要客户自己来切和烤,然后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还要给到15%以上的小费,疫情发生后的这几年时间里美国的小费文化已经变得扭曲,过去小费10%左右就可以了,现在18%都算基础配置。
尽管美国餐厅、快递、理发等等都很贵,但最让我感到吃惊的是修车。我的车有
一扇后车门在前段时间不小心轻微剐蹭了一下,最近有空跑到一家附近的修车店咨询维修报价(而且说明了不走保险),之后得知是4072美元,其中工时费加上工时费对应的税费就有2600美元,而且维修时间要7-10个工作日,
看到这个报价后我简直被吓到了。
车门剐蹭后的情况,我不圈出都看不出来↑
第一家修车店的维修报价↑
然后做了一会儿功课,找到本地一个华人开的维修店,得到的价格是1400美元修好,2个工作日完成。到了这家店,我才发现
美国人根本懒得赚这种辛苦钱,因为这家中国人开的修车店本身还是帮当地的马自达官方店修车的Bodyshop,马自达那边给客户开一个美国市场价,然后再用不到市场价一半的价格外包到这里来修。
当然1400美元也非常贵了,我在中国也修过类似问题的车门,结果是不到800人民币就搞定,还送一次洗车和打蜡。
可以看出,美国的蓝领是多么舒服,同理也知美国要制造业回流是多么困难。
美国铁锈带的工人应该深度感受一下中国,或者是日韩台这些地方的蓝领工作后再考虑一下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而不是被政客牵着鼻子带节奏。
有些制造业就算流出中国,也不会流入美国了,因为有些岗位送给美国人他们也不会想干。
尽管站在消费者和国际比价的角度看,中国和人力相关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物美价廉,但
我们要明白这样物美价廉的人力来自于哪里 - 这来自于无数其他劳动者起早贪黑、努力工作却收入微薄。
对于他们的付出,我们应该怀着一颗珍惜和感恩的心去面对。
(2)水电网等公共服务
包括水电网和公共交通在内的服务,中国的价格可以说是全世界相同基础设施水平下最低的,没有之一。
中国可以用五块钱人民币(约合0.7美元)坐十公里的地铁,地铁车厢车站干净舒服有空调,这种价格在任何能有相同体验的国家和其他地区是找不到的。
但面对物美价廉的水电网和交通,我们也要明白这物美价廉是来自于什么 -
目前全国几乎所有城市的公交公司和地铁公司都是亏钱运营的,他们之所以可以持续运营,都是因为各地对他们进行了补贴,而这些补贴又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土地出让金
。
伴随房地产市场下行,各地土地出让金出现大幅下降,很多地方的公交地铁公司、自来水公司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甚至有些地方司机被停发工资,水电气费涨价,因此作为市民,应当且行且珍惜,享受一天是一天。
(3)汽车
过去我们经常吐槽中国人收入低但是房子和车子这两个大件都很贵。到现在,至少车价很贵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
我们可以非常有把握地说,
任何在中国实现国产化的车子,都是全球售价最低的 - 无论是代表纯电的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亦或是传统大厂丰田的合资车型,以及本土车企比亚迪的任何一款汽车,他们在中国的售价都比全世界其他主要市场要便宜
,而且便宜的还不止一点点。
我们以全球销量最大、最常见的买菜车丰田卡罗拉作为对比,尽管配置存在一定差异,但中美对比的结果还是很惊人。丰田卡罗拉在中国的售价只有美国的大约一半水平(中国目前8.98万人民币到手,美国报价2.35万美元起还可能加价)。
两地卡罗拉价格对比↑
这几年中国的大件(房子、车子)价格下降非常快,尽管这降价的背景是需求不足和物价通缩,但也给了普通人更多的购买力和更多的选择空间。
(4)房租
中国的租售比是世界一绝,在北上广深一套500万价值的住房,一个月租金大约是6000-7000;而作为对比,无论是在纽约伦敦东京还是香港,500万人民币价值的房产月租至少是1.5万人民币。
尽管中国这种极端的租售比不是因为房租太低,而是因为房价太高,但在买房面前,租房显然是一个更划算的选择。
你不妨站在业主的角度来看,如果房价不能保持上涨,那么持有房产并出租这几乎就是在做慈善。最极端的案例当属厦门,厦门任何一套总价千万左右的房产,租金最多只有七八千而且还很难找到租客,即使全年没有一天空置,年度租金回报率也才不到1%。
房租之所以相比房价而言这么低,主要是因为国人对于买房有着非理性偏执,导致有购买力的人都已经咬牙买房去了,最终结果就是买房和租房并不是两个平行的选择,租房成了买不起房的次级选择。
于是租房市场的消费者购买力始终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导致租金长期跟不上房价涨幅,近几年还出现了下跌。
面对这样的租售比,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大众普遍存在的偏执所形成的不合理利用起来,因为
这个社会的资源总量是固定的,有多少人吃苦就有多少人享福,你不要当吃苦的那个就是了。
(5)医疗
中国的医疗资源实际上也是一种优势资源,因为在中国看病,你可以用20人民币(约合3美元)预约到当天的专家医生,如果你不想排队,可以用300人民币(约合40美元)立即享受三甲医院专家的VIP式特需门诊。
当然,这里说的医疗资源指的是大城市,中国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但头部医疗资源是相当不错的。
对于一些病症,特别是大病,治疗的方法理论其实医生心里都有数
,但治疗效果的差别
关键
看
经验,特别是需要用到手术的病症。比如
中国大城市大医院的主任医生经验是强于大部分美国同行的
,因为中国人多、病例多,而且中国小地方的人会到大城市的医院看大病,这进一步增加了大医院医生的流量和经验,一个北京或上海名医一年接触的案例可能比美国同行十年接触的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