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师父说:
许多人把“过好当下”理解为只管当下一刻,
这个理解不能算错,但必须要有前提。
前提就是,
人要知道走在什么路上,
朝什么方向走,
然后安住于当下一刻才有意义。
如果没有目标,
浑浑噩噩,
只看到现在,
只追求眼前一点快乐,
那不叫“活在当下”,
也很容易后悔。
对己,如果对自己成长的希求足够强烈,
就能“闻过则喜”;
难以接受批评的人,
往往也是志得意满、没有目标的人。
对人,如果对别人有信心,
看得到别人比自己强的地方,
就容易接受批评,
如果总是觉得别人都不如自己,
那肯定听不进去。
人对自己要有向上仰望、
不断进步的心,
对人要有看其长处、
欣赏学习的心,
这样面对别人的批评意见内心才能平静,
也才有理智去抉择,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如果一听到批评就立即反弹,
心里像开锅的水一般躁动不安,
那是很难理智抉择别人的意见的。
我师父还说:
修行,要渡过苦海,
到达自在的彼岸。
修行者认为,
不修行才是大苦,
修行是以小苦换大乐。
佛陀制戒的用意,
对于个人是防非止恶,
增进善业;
对于团体是为了维护秩序,
使其得以健康持续。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戒,
居士、沙弥、比丘、比丘尼的戒律都有所不同,
数量也不同。
佛法的核心是智慧,
戒律是帮助人达到智慧的阶梯。
持戒的内涵是调伏烦恼,
以心为本。
摘自学诚法师新浪微博 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登录并提问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