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昭通市作为多民族融居地区,通过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情况。昭通市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攻坚行动”,确保2025年劳动力转移就业成效。欢送仪式中,务工人员获得返岗务工“大礼包”,免费乘坐政府包车返岗务工。全市组织现场招聘活动、推送就业岗位,开展“局长直播带岗”活动,成效显著。昭通市将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优化提升各族群众就业服务工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昭通市的多民族背景和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
昭通市位于滇川黔三省交界处,是典型的多民族融居地区。为推动各族群众有序流动、和睦共处,将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增加群众收入的重要措施。全市301万农村劳动力中,常年转移就业260万人以上,列全省第一位。
关键观点2: 百日攻坚促就业行动
为确保2025年劳动力转移就业成效,昭通市开展‘百日攻坚行动’,聚焦关键时段,推进监测帮扶措施,确保群众实现好就业、就好业、稳就业。
关键观点3: 欢送仪式和具体案例
欢送仪式上,务工人员获得返岗务工‘大礼包’,免费乘坐政府包车返岗务工。具体案例展示了部分务工人员的经历和感受,反映了‘百日攻坚行动’的成效。
关键观点4: 全市组织招聘活动和成效
全市组织现场招聘活动、推送就业岗位,开展局长直播带岗活动,成效显著。截至2月7日,全市已转移就业44.68万人,点对点输出6.08万人。
关键观点5: 未来展望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昭通市将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优化提升各族群众就业服务工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就业创业。
正文
昭通市位于滇川黔三省交界的乌蒙山区,境内居住着汉、回、苗、彝等民族635万人,是典型的多民族融居地区。近年来,昭通市将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增加群众收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重要措施,推动各族群众有序流动、和睦共处,全市301万农村劳动力中,常年转移就业260万人以上,其中省外转移就业130万人以上,列全省第一位。
为确保2025年劳动力转移就业成效,昭通市在2024年12月27日至2025年4月30日开展以“百日攻坚促就业,外出就近双并重”为主题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攻坚行动”。昭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有关部门牢牢把握春节期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黄金期”,聚焦返乡前、返乡后、春节后三个关键时段,系统推进“345”监测帮扶措施,建立返乡动态、外出就业、帮扶需求“三张清单”,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纠纷排查化解、关爱帮扶救助、新春文化惠民“四项行动”,落实送出行、送岗位、送政策、送技能、送温暖“五送措施”,切实让群众实现好就业、就好业、稳就业,同时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造良好条件。
大巴车集结、“红帽子”涌动。2月8日,昭通市202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攻坚”集中输出欢送仪式在昭阳区北闸街道红路馨居同心广场举行,2205名务工群众坐上42辆“务工专车”,分别奔赴浙江、江苏、上海、广东、福建等地返岗务工,开启新一年的奋斗征程。
“祝大家一路平安、工作顺利、事事如意!”昭通市202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攻坚”集中输出欢送仪式结束后,出席活动的领导及现场工作人员为务工人员分发了返岗务工“大礼包”,引导外出务工人员有序乘车,等候出发。
凤凰街道凤凰社区的龙东亚原来在浙江省嘉兴市的一家企业做电焊工,月工资8000元,今年他又在湖州找了新工作,月工资上万元。“第一次乘坐政府包的大巴车出去务工,还有‘大礼包’送给我们。”北闸街道海子村这一批组织了10多人集中乘坐政府的免费车辆外出务工。22岁的费林猛毕业后就跟着哥哥在江苏省常州市的理发店务工。“我们村的几个年轻人是约着一起来参加集中欢送仪式的,感谢政府部门考虑得周到,不但有大巴车坐,还有礼品给我们,让我们安心在外务工。”北闸街道的年轻人孔琳在浙江省嘉兴市窗帘厂上班。她说:“听社区的工作人员说有免费的大巴车可以乘坐,我们姐妹报了名,反正都要出去打工,还省了车费。”
此次欢送仪式是昭通市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攻坚”行动的一个缩影。据了解,2025年“百日攻坚行动”启动以来,全市共组织开展现场招聘活动448场次,推送就业岗位43.06万个,达成就业协议4.27万个;开展“局长直播带岗”活动37场,累计入场观看55.13万人次,推介就业岗位13.13万个。截至2月7日,全市61.25万外出务工春节返乡劳动力已转移就业44.68万人(省外33.75万人、县外省内8.95万人、县内1.98万人),其中点对点输出6.08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