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妮丝.帕切曼枪杀了科弗代尔一家——因为她不识字。
这是英国作家鲁斯.伦德尔《女管家的心事》开篇第一句。世界读书日这天,我收到了远方好友寄来的这本书,——一个女人为了守住不识字的秘密,不惜杀人的故事。
尤妮丝实在不是理想的女佣,她是个既不好看又阴冷粗鄙走到哪里都会令空气压抑的女人,与阳光优雅又有学识的科弗代尔一家,简直格格不入。但她算得上能干,主人家也很善待她,为方便她出行他们提议送她去学车,她以视力不好为由拒绝,他们又送她去配眼镜,费用都由他们出。最终发现她是文盲,主人家的女儿又好心地要教她识字,要带她去看医生(如果是阅读困难症)。这些好意却无一不触怒着她的自卑,最终因为秘密暴露,引发了对他们的杀机。
这个故事令我想起了另一本书,德国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的《朗读者》,主人公汉娜也是一个因不识字而自卑,为了守住秘密不惜走向极端的女人。
汉娜先后在西门子和电车公司任职,两次都因表现出色被提拔到办公室工作。为了不暴露文盲这个秘密,她两次都选择了逃离。在集中营做看守时,为了守住秘密把为她朗读过的少女都送回奥斯维辛处死。因相关的罪行被送上法庭后,还是为了守住这个秘密,她认下了不属于自己的罪行,并因此被判终身监禁。
这两本书都被拍成了电影,镜头下,尤妮丝端枪射击时的冷酷,汉娜在法庭上因纳粹罪行受到指控时的麻木,都令人心震颤无比——
文盲也许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心盲,心盲后的疯狂,和灵魂死寂。
文盲,何至于如此自卑、后果严重?
在我们的环境和语境下,这似乎颇有些令人费解,这其中也许有更多深层的心理问题,值得探讨和深思。但不能不说,这两本书,有意无意间都在提醒一种关注,对文盲,因此的自卑,和可能导致的社会问题的关注。这关注是属于全世界的,它应和的恰也是对文字和阅读的重视,——世界读书日,不仅是对版权和图书的敬意,不单是读书人的节日,它召唤所有人参与。
对于真正想读的人,这实在算得上一个阅读的黄金时代,纸质书,电子书,有声书,从没有一个时代象今天这样,如此形式多元内容丰富。尤其有声书的参与,让阅读不再是文化人的专利。
其实,在外文书和外国电影面前,我们很多读者和观众也跟文盲无异。但汉字提供了一种媒介,通过汉字的链接我们开拓了在世界文学中的视野。对于今天的文盲和有阅读困难的人来说,声音无疑也是一种有效媒介,有声书甚至让阅读变得更轻松有趣,更随时随地。
面对这两本书,面对这两个女人,我忍不住沉思:
如果她们生活在今天这样的时代,悲剧是否可能因此避免?
汉娜似乎问题不大,她喜欢听朗读,在狱中也是跟着米夏的录音学会了读写,如果处在今天这样的时代,脱盲应该不是个问题。不再是文盲,办公室的工作能够胜任,也就不至于一路逃离,一路盲撞,撞向集中营和监狱了。
尤妮丝杀人后疯狂射击图书的一幕,可见内心对文字的仇恨与抵触。但她记忆力惊人,如果条件允许,通过有声书,说不定也能打开通往世界的一扇小窗,并因此走出内心极度的封闭与扭曲。
文字阻隔了她们与世界的联系,尤妮丝被关在自己灵魂的黑洞里,汉娜则在喧嚣的世界中迷失了自我。她们是孤独的,寂寞的。彻底的寂寞,极度的孤独。在茫茫世界中,灵魂找不到可归依处。这是她们的悲剧。是根源,也是结局。
我们为什么需要阅读?我想,答案就在这里。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有一个在路上。读书,不仅是灵魂之旅,更是灵魂寻找归依处的方式。
对于真正想读书的人,时间从来都不是问题,问题更在于,读什么书,怎么读?
有人说,乱读书,也不失一种读书方式。但,肯定不是最好的方式。书海浩瀚,若不会选择,阅读可能只会徒劳地浪费时间。读书如同穿衣,找到适合自己风格的阅读原非易事。
我的阅读,受益于一位文学前辈,他教我从经典读起。最初几年里,我读的全是世界名著。在这个基础上,慢慢有了自己的选择。相比文采,相比知识性,我更在乎作品的思想性,更喜欢那些能触动灵魂,引发深思的文字。
至于怎么读,心存敬畏和谦卑,做一个好的倾听者自是首要的,也是必要的。但保持艺术的敏感,质疑的自觉,批评的勇气,往往更能将阅读引向深入,收获也许远远超过期许。
阅读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日积月累的。它会影响你的气质,谈吐,修养,甚至容颜;会影响你的学识,文采,和思想。它更大的影响,我想是心境,因为阅读,你看世界的视角,你与世界的相处,都会大不同。
读书有什么好处,不读书的人是不知道的。作家麦家如是说。这句话里有他的优越,也有他的快乐。
读书最大的快乐,我想,莫过于在书中看到自己的思想了。
那些你拥有却沉睡着东西被渐次被唤醒时,你感受到的是灵魂的苏醒,是生命的活力,你看到的是更好的自己。
当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你会恍然,“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的这句话,更多是他对自己生活的感触和描述,就如《杀死一只知更鸟》里小女孩说的:阅读就如呼吸,有它不觉得怎样,但没它不行。这其中精神的欢悦与灵魂的富足,不读书的人是真不知道的。
阅读是回归内心宁静的钥匙。这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你可能很忙碌,可能很成功,但觥筹交错下的寂寞,鲜花掌声背后的孤独,能够将心真正慰藉的,只有文字。捧一本书在手,世界和喧闹便被抛在脑后。读书不是为了打开世界,是在这世界中遇到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