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与朗诵虽然一字之同,一字之差。但是他们却在语言表达中属于不同的表达形式。
我总结为七个方面。
在《新华字典》中,我们了解到:
朗即声音的清晰、响亮。
读即依照文字念。
诵即用有高低抑扬的腔调念。
这样我们就可以对朗读、朗诵下一个定义。
朗读即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看着文字念出来。
朗诵即用清晰响亮的声音、高低抑扬的腔调念出来。
从文字看,我们可以知道相较于朗读,朗诵增加了一个特点:高低抑扬的腔调。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认为::每一场戏必须表现一次争斗。只有这样才更值得欣赏。与戏剧表演丰富的道具相比,朗诵的形式相对单一,但是我们也要从语言表达的高低抑扬的对比中体现出戏剧的争斗即戏剧的冲突,运用诸如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各种技巧以及丰富的情感注入语言表达,使我们的朗诵更加鲜活。
朗诵较朗读更具艺术性。
今早学校给每位老师群发一条信息:今天3:10在德艺楼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
我的同事老赵就在办公室大声的朗读出来,但是若是把朗诵放在这里诵出来就不合适了。
凡是文字的都是可以朗读的。但是朗诵相对就少些了,一般以诗歌散文为主,后来多了些杂文、童话寓言、戏剧台词等。
朗诵较朗读使用范围小。
我在教室或操场或其他任何地方进行朗读,我依旧还是我,我就在这个位置。
我在教室或操场或其他任何地方进行朗诵,我可能是舒婷笔下的深爱着大树的木棉,我可能是艾青笔下热爱土地的鸟儿,我也可能是莎士比亚笔下为正义而牺牲的哈姆雷特。而观众就在我的身份转换中,随着语言表达的变化,跟着我走到了茂密的森林、多难的土地或悲剧的宫廷。
朗读者,所处的位置是本色化的。
朗诵者,所处的位置是艺术化的。
老一辈播音艺术家齐越说:“朗读 要用接近于生活中自然谈话的语言,不要要求用一种不同于谈话的不自然的声音朗读,就是说,不要拿腔拿调”。
很多人学了语音发声后,注意了语音标准、字音准确而照顾不到生动生活,胡黎娜教授曾提到最好的语音发声便是:生活语音规范化,规范语言生活化。
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的叶圣陶说:“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在朗诵中我们往往需要通过情感表达直抒胸臆,就像叶圣陶所言:“凝结成一种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深入并撼动听众的心灵”。
朗读对于声音的要求除了字音标准外更接近生活、接近自然、接近本色。
朗诵对于声音的要求需要风格化、情感化甚至是戏剧化的。
来源:留声 ID:liusheng0121 授权 作者:杨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