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巴赫爱喝胡辣汤
情绪管理文章by巴赫爱喝胡辣汤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陈忻儿童心理  ·  推荐《认知天性》兼读书笔记 ·  昨天  
陈忻儿童心理  ·  《从心理解孩子》在线课程2025春季班招生开 ... ·  昨天  
武志红  ·  你内心深处,有什么未解开的心结 ·  2 天前  
简单心理  ·  9个迹象,表明你有未愈合的创伤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巴赫爱喝胡辣汤

如何恰当地指出领导的错误,并且不会得罪领导?

巴赫爱喝胡辣汤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18-05-07 17:51

正文

基础方法:

1 【核对法】

2 【预估法】

3 【跟随法】

4 【底线法】


接下来我们逐一来分析。


1 【核对法】


措辞模板: “我回去查查资料,再核对一下。”


适用范围: 心理承受力较高,能听得进下属意见的领导。


使用场景:切记不要当众使用。要跟领导 一对一 相处时使用,或在 微信邮件 上使用。


我们一起看一个例子:


【例1】假如你是一位音乐老师,你正在为一堂公开课写教案。教案里提到的一首歌,是贝多芬写的。


但是,当你把教案交给年级长审阅的时候,年级长却说:“小李啊,你弄错了吧,这首歌不是贝多芬写的,是莫扎特写的吧!”


这个时候,我们该如何回应呢?


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使用【核对法】。


我们可以对年级长说: “好的领导,为了确保不出错,我还是回去查查资料,再核对一下吧。”


这样一来,我们回去查了资料,资料自然会证明贝多芬才是真正的答案。


注意,即使我们查了资料,知道自己是对的, 也千万不能流露出一点点得意的神情和语气。


只要平静的叙述这个事实就可以了。


核对法的奥妙在于,我们不直接否定领导,而是抱着: “我们一起去查一查资料,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种求知的态度去沟通。


一来,这种态度很客观,不存在“我是对的,你是错的”这种攻击性。


二来,我们多增加了一道工序,对领导的情绪有一个缓冲作用。


这样一来,领导大概率上会觉得 “唉,我还是输给自己的记忆力啊……” 而不会觉得 “我怎么能输给一个小毛孩呢?!”


核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领导的抵触情绪,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


当然,不是所有的领导都能接受核对的,遇到某些心量狭隘,情绪敏感的领导,我们还是跳过【核对法】,直接使用【跟随法】吧。(后面会讲)

2 【预估法】


措辞模板: “如果这么做的话,万一出现XXXX情况,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适用范围: 心理承受力较高,能听得进下属意见的领导。


使用场景: 切记不要当众使用。要跟领导 一对一 相处时使用,或在 微信邮件 上使用。


我们一起再来看一个例子:


【例2】假如你现在负责运用公司的公众号,领导现在让你写一篇蹭热点的文章来拉拉流量。


但是,领导选的这个热点里面涉及一些敏感的内容,你担心这么写的话会被上面和谐掉,那么这个时候该如何指出领导的问题呢?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使用【预估法】。


我们可以对领导说: “这个话题的确很有爆点,也很敏感,我怕万一到时候写出来,被上面给和谐了,到时候咱们怎么应对?”


预估法的奥妙在于,我们不直接否定领导,而是顺着领导的思路,去预估后面的风险,并提前设想风险预案。


这些做法是帮领导解决问题的,帮领导补台的做法,而不是拆台的。


反而,那种直接否定的回应,比如“不行,这个题目不能写,写了会被封的。”——类似这样的回应,则是给领导拆台的。


而且, 我们是抱着请教的态度来询问领导的,假如领导真的回答出来了一套非常有效的预案,那我们也等于是跟着领导又学了个新知识点。


当然,也不是所有领导都能接受预估的,遇到刚愎自用,不容置疑的领导,我们还是跳过【预估法】,直接用【跟随法】吧。


3 【跟随法】


措辞模板: “您说的对,就按您说的办。”


使用方法:底线之内跟随,底线之外拒绝。


适用范围: (1)心理承受力较低,难以接受下属意见的领导。

(2)权欲较重,不能容忍下属侵犯自己权威的领导。

注意事项:使用之前,先预估底线 ——领导给我发布了一条“错误指令”,这个指令是否突破了我承受力的底线?——突破底线要拒绝。


我刚才在文中已经反复强调了,不是所有的领导都能听得进去下属的意见,也不是所有领导都能够做到不带情绪的客观思考。


对于有些 心理承受力较低 的领导而言,即使你再尊重他的感受,再小心翼翼地跟他核对预估,他所接收到的信息依然是: “你敢看不起我? 你是领导我是领导?你要骑到我头上来吗?”


对于这样的领导,我们就只能使用【跟随法】了。


在这种领导的眼里,权力是高于一切的法则,【员工尊重领导的权威】要比【员工把事情做好】更重要。


如果你摸清楚了,你领导也属于这种人,那平时在一些不太重要的事情上,就不要跟他较真了。


多多使用【跟随法】,他做决策你执行, 就算他的决策是错的,那也 允许他自己去体验错误的后果 ,让他自己意识到“哦,原来这样真的是错的啊”,这样他心里才会舒服。


如果他自己没体验到位,你就 提前 指手画脚地跟他说你错了,他就会觉得“你想干涉我,你不尊重我的权威,你想骑在我头上!”


他心里不舒服,他就会在各种别的地方找你的茬儿,最后你也不舒服。


反之,你允许他去体验,去经历,去总结,他的自我意识得到伸展了,他舒服了,那他也就不找你的事儿了,你也舒服了。


这是对待这种权欲较重的领导的方法。跟随法。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错误指令”都必须要跟随的。有一种情况,我们就不能跟随了。什么情况呢?


—— 假如这个 “错误指令”,突破了我们承受力底线的时候,就不能跟随了。


比如, 领导让我们做一件违法的事,这个时候,还敢跟随吗?


别急,先核对底线:“这个事情,超出我承受力的底线了吗?”——如果超出底线,就迅速拒绝,不要跟随。破着得罪领导,丢工作,也不要跟随。


再比如,第一个写教案的例子中,领导让我们写莫扎特,但正确的答案是贝多芬。


假如这堂公开课非常非常重要,它直接决定了我们评职称的分数,关乎着我们的前途命运,那这个时候,要不要听领导的呢?


别急,还是先核对底线,看看这个事情是否超出了我们承受力的底线。


如果超出底线,那破着得罪领导,也要把教案改成正确的版本。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