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神经介入在线
汇聚国内外神经介入领域的老中青三代精英力量,进行丰富的学术交流,共商中国介入神经放射发展未来,启动新形势下与互联网合作的新模式,分享中国神经介入临床研究的成果及将来的研究方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神经介入在线

天坛周记 |右椎动脉V4段基底动脉交界区重度狭窄支架治疗一例

神经介入在线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6-02 20:3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击「神经介入在线」可快速关注

作者: 李红闪,吴岩峰,杨海华,霍晓川,马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导读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会波及椎动脉V4段基底动脉交界区致严重狭窄,此区域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要考虑到双侧椎动脉情况(发育不良、缺如、狭窄或者闭塞),因此在治疗入路、材料选择及支架放置的位置都会有个体化差异。本周我们汇报一例合并左椎动脉V3-4段闭塞的右椎动脉V4段基底动脉交界区重度狭窄支架治疗过程。

病例详情

病情信息

患者,男,56岁,主因“头晕、视物成双、右侧肢体麻木无力1月余”入院。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视物成双、右侧肢体麻木无力,右上肢尚能抬举、持物,右下肢行走拖曳,伴言语不清、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至当地医院就诊,查MR示左小脑、延髓、脑桥,右丘脑及胼胝体压部新发梗死灶(图1)。

图1

DSA示右椎动脉V4段基底动脉交界区 狭窄 。左椎V3-4段闭塞。前循环未见明显向后循环区域代偿(图2,3,4)。

图2

图3

图4

予“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药物治疗,症状部分好转,但仍有间断头晕。

复查头颅CTA示右椎动脉V4段基底动脉交界区重度狭窄(图5)。

图5

为进一步行血管内治疗来我院。

既往: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脂蛋白代谢紊乱病史。有长期饮酒、吸烟史。

入院神经系统查体:构音障碍,右眼外展受限,右侧颜面部痛觉减退,左侧周围性面瘫,右侧肢体肌力5-级,右侧肢体痛温觉减退。

入院后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拜阿司匹林100mg 1/日+波立维 75mg 1/日)、降脂(立普妥 20mg 1/日)及降压、降糖治疗。

血栓弹力图:AA100%,ADP40.4%。LDL1.26mmol/L,HbA1c7.4%。

术前讨论

1.患者左椎动脉V3-4段闭塞,右椎动脉V4段基底动脉交界区重度狭窄,抗栓治疗仍有症状反复,未见明显前循环向后循环区域代偿,考虑行血管内介入治疗。


2.狭窄最重处位于交界区,但粥样硬化主要波及右椎动脉V4段,此外目测靶血管直径不超过2.5mm,拟选用小直径的长球囊扩张,再放置自膨支架,支架远端应放置于基底动脉近端。


3.治疗风险:穿支卒中。

治疗过程简述

全麻下右侧股动脉穿刺置入6F动脉鞘,先行左椎动脉造影示左椎动脉V3段以远闭塞(图6)。

图6

6F导引导管至右椎动脉V2段远端,造影示右椎V4段基底动脉交界区重度狭窄(图7)。

图7

Transend(0.014″,300cm)微导丝置于左大脑后动脉P1段,Gateway球囊(2.0mm×15mm)扩张,扩张后造影显示残余狭窄约20%(图8)。

图8

撤出球囊系统放置Wingspan支架(2.5 mm× 15mm),释放后支架贴壁良好,残余狭窄小于10%,前向血流TICI3级(图9)。

图9

总结

1.椎动脉V4段基底动脉交界区狭窄,干预治疗时要考虑到交界区有先天发育不良的可能,高分辨核磁共振成像有助于鉴别。


2.本例由于一些原因未能在术前完善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检查,故在介入治疗时选择稍小直径的球囊先预扩张,根据扩张后造影结果,决定下一步策略(选择增加球囊直径再扩张还是放置自膨支架),这样的流程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安全性。

相关阅读

复杂前交通动脉瘤栓塞一例

跨越9年的治疗:双侧颈动脉线样狭窄,右侧CEA,左侧CAS

值得细细回味的取栓一例

谁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介入医生带你顺藤摸瓜,拨云见日!

天坛周记 | 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治疗术后穿支卒中一例

喵主编寄语 | 颅内动脉慢性闭塞病变(IA-CTO):通还是不通?

欢迎广大医生积极投稿,分享经典病例。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