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甘丹寺,全称直择为喜足尊胜洲,简称甘丹寺。也有学者称其为“具善寺”或“极乐寺”。是格鲁派六大寺院之首,而且是最早的一
座。它与哲蚌寺、色拉寺合称“三大寺”,合盛时期有近4000僧侣。虽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拆毁殆尽,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是后来重建的,而且文物也已经流失得差不多了,但如果你对藏传佛教有格外的兴趣,这里还是不容错过的。
甘丹寺建于明永乐七年(1409年),位于拉萨以东40千米处,达孜县境内,拉萨河南岸海拔3800米的旺古尔山和贡巴山的坳至山顶处。黄教创始人宗喀巴15世纪在藏地推行宗教改革,甘丹寺便是他亲自建立的格鲁派第一座寺院。
1419年,宗喀巴在甘丹寺圆寂,灵塔内尚存宗喀巴的肉身灵塔。宗喀巴修行的山洞位于寺庙东头的制高点上,这也是一处著名的古迹。在它下面是宗喀巴的寝宫,宫内尚存有宗喀巴的经书、法衣、印章等遗物。
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世宗御赐寺名“永泰寺”。由此发展起来的喇嘛教派起初就叫做甘丹派,后来音变而成格鲁派,格鲁即是善规之意。
甘丹寺的最高主持人称为甘丹赤巴,意为甘丹寺法台。因为甘丹寺是格鲁派的祖寺,所以甘丹赤巴也是整个格鲁派的主持,地位仅次于达赖和班禅。甘丹寺山下不远有莫寺,过去是西藏地方政府四大护法之一的拉莫神巫预言占卜之地,与甘丹寺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宗喀巴在15世纪初叶所推行的“宗教改革运动”,除去了以前西藏佛教的一些积弊,而以渊源于阿底峡、创建于仲敦巴、盛行于博多娃的噶当派(也称教戒派)教义为宗旨,所以格鲁派也叫新噶当派。又因为这一教派的僧人都带黄色僧帽,故又称黄教。1409年初,宗喀在拉萨大昭寺前成功地创办了墨浪钦摩大法会,标志着看他在宗教教理方面已经得到全藏僧俗大众的崇奉;甘丹寺的修建,则标起着格鲁教派有了根本道场,黄教已经在“宗教改革”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后来黄教终于发展成为藏传佛教最大的教派。
西藏民主改革前,甘丹寺定编住寺僧人为3300名,实际多时达5000~6000人。1959年成立了僧众民主管理委员会,从上寺庙的教务、学习、生产、生活等皆由僧众民主管理。1962年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大革命”中,寺庙被毁。1980年以后国家拨巨款对寺庙进行了彻底维修:重修了宗喀巴灵塔,重绘了羊八犍经院壁画,重印了《甘珠尔》和《丹珠尔》大藏经,维修了二十多幢经堂佛殿僧舍。眼下寺内有僧人一百八十五名,进行着正常的佛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