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够给快乐的夫妇带来健康的宝宝,应该是评判生育新科学的原则。即使如此,科技进步带来的道德困扰仍然无法立即得到解决。
20年前的本周,克隆羊多莉面世,引发对克隆技术与克隆人的讨论热潮。在本周的情人节,美国国家科学院发布报告,对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给予有所保留的支持,目标是研究在人类胚胎发育之前修正诸如血友病或者镰状细胞贫血症等遗传疾病的基因。
科技的进步不仅已经让克隆人逐渐成为可能,也极大改变了生育的规则——生育不再只是相爱的夫妇性爱的结晶。应该怎样去评判这些新的基因、遗传与生育科学?
传统的人工授精与试管婴儿技术在过去几十年逐渐被认可,告诉我们评判生育科学的一个重要原则——这些技术是否能够给快乐的夫妇带来健康的宝宝。
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仍会有太多问题不可能很快得到解答:是否该允许丧子的父母克隆回自己的孩子?或者允许丧偶的寡妇克隆自己逝去的丈夫?亦或允许富人通过昂贵的基因剪辑技术让自己的孩子变得更聪明更勤勉?如果这样的技术大多数人都支付不起怎么办?
了解更多对最新生育科学的技术与伦理讨论,欢迎浏览本周《经济学人》封面文章《性与科学》(英文版)
互动有礼
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少子化的趋势正在发酵,引发对是否应该开放代孕的大讨论。
对于生育科学领域内的监管与道德判断,你怎么看?
欢迎在下方“写留言”参与评论
经济学人集团将为每周留言收到点赞最多的三位读者
送出商论订制笔记本
Get ahead and stay ahead,从阅读《经济学人·商论》开始
活动最后一天!订阅全年《经济学人·商论》即可获赠
价值120元的商论限量版笔记本
免费下载商论App,编辑精选原刊文章,一键切换双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