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灼见
讲新知识青年的故事,聚合有穿透力的思想观点和有愉悦感的艺术作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周国平  ·  只有成熟的人才会这样处理感情 ·  4 天前  
一星期一本书  ·  睡前思考一段话 ·  1 周前  
一星期一本书  ·  睡前思考一段话 ·  1 周前  
洞见  ·  认识自己,把握自己,经营自己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灼见

我们为什么不能像龙应台那样教育孩子?

灼见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1-04 21:20

正文


Jan.

4

灼见(微信号:penetratingview)

生活有万千细节,在和孩子相处的每个细节中都有教育,所以成人应该时时关注自己的“潜台词”。


作者 |  尹建莉


01


台湾作家龙应台有一段广受追捧的金句: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这段话确实在网上流传甚广,被很多人转载,我也看到过。我相信很多人转载是因为觉得句句说到心坎里。问题是,说到了谁的心坎上?家长的,还是孩子的?


我的一位读者曾给我来信,也提到了这段话。读者来信的原文:


致尹老师:


我家男孩14岁,小时候很懂事,很有理想,也很爱阅读,说自己要当科学家,要得诺贝尔奖。我也一直很鼓励他,当然不是指望他真得诺奖,只是希望他将来能有一份不错的工作,过上体面的日子就行了。他上初中后,阅读倒一直没停,但学习出现严重滑坡,从中等偏上变成了中等偏下,我心里急死了,他却好像不急。


我给他做了很多思想工作,感觉效果都不太好,有一次看到台湾作家龙应台的一段话,句句说在我的心坎里,于是下载出来分享给他。


没想到儿子看完后,居然说,“这段话对我不适用,我就是不想上进。”


然后胸有成竹地说,“我们不是有两套房吗?再加上奶奶的,一共三套,将来你和爸爸住一套,我结婚了住一套,到时候我奶奶可能老得去世了,或者是跟你们一起住,出租一套房子,我用房租生活就够了。”


我听了,真是又好气又好笑,你他不懂事吧,考虑得还挺实际,说他没有替未来打算吧,想得倒挺远......



02


龙应台是一位母亲,这段话就是她写给自己儿子的,所以我们可以想到,真正热爱这段话的是家长。


我不知有多少母亲把它转给了自己的孩子,甚至仿效着这样去跟孩子谈。不过我可以判定,它在别的孩子身上应该像在这位母亲的孩子身上一样无效,因为“潜台词”错了。


这段话语气诚恳,殷殷深情,背后的潜台词却传达出两种“高人一等”的信息:


一是我和别的家长不一样,别人都在要成绩,独有我要的是未来;


二是孩子你太傻,不懂事,你不知道当下用功可以换取未来的体面生活,不知道成绩和尊严是挂着钩的,我要提醒你。


当妈的把人人皆知的普通道理当做自己独有的观点来陈述,自以为高人一筹,但其中的“潜台词”,既轻贱了自己孩子的智商,也贬低了他人。虽然从道理上孩子无从辩驳,但凭直觉,孩子会读出另外的这些东西,这令孩子心底生厌。你说你给孩子做了许多思想工作,都没有什么效果,你在做那些思想工作时,关注自己的“潜台词”了吗?


就像“潜规则”经常是左右事情走向的暗力量一样,“潜台词”往往是最能说到人心理的无声之语。


虽然无声无息,甚至难以被人意识到,却是真正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的部分。



03


生活有万千细节,在和孩子相处的每个细节中都有教育,所以成人应该时时关注自己的“潜台词”。


把“潜台词”说好了,并不是说每句话都要小心谨慎,都要去设计;而是要不断观察孩子,经常反思自己,从观念上提升自己。因为“潜台词”经常不是理性思考的一个结果,而是下意识的表达。意识提升了,话语自然也就到位了。


我无法给出一些可以拷贝了去和孩子谈的话语,只能给出提议:以后和孩子谈话,注意要从“我告诉了你什么”转移到“孩子接收到了什么”,请关注自己的“潜台词”。


这一点在我们向外获取知识、借鉴他人经验时同样适用,让我们能学会判断,知道别人说的到底对不对。


龙应台女士是我尊敬的人,她的能量和才华让我佩服。但这并不意味着她所有的观点都是正确的,尤其在儿童教育上,至少她这段话说的有问题。一段看似金科玉律的话,一点都没有超越大众的平均认识水平,不过是一阵唠叨,是教育废话的典型代表。并非成功的人都是成熟的家长,事实是有些在社会上取得很高成就的人,在家庭教育方面做的并不好,一个有能力、有本事的家庭教育“破坏者”,其破坏力会大大高于一般人。


我在给这位母亲回信的最后写道:

你的孩子真的不错,他爱阅读,有个性,敢于说出靠房租生活的话。他这样说,并不是说真的以后就这样过了,他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反抗家长给他的压力,是你平时说的教育废话有些多了。


孩子很懂事,只要你不着急,他以后会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妥当的。你其实做得还不错,能感受到你对孩子很好,只要戒除了焦虑和唠叨,孩子一定会成长得让你满意的。


◎摘自《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自由的孩子最自觉》





亲爱的读者:

又到了灼见赠书时间!在评论区写下关于本文给您最深刻的体会,将有机会获赠《《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自由的孩子最自觉》》,截至1月10日晚上10点评论区前10名可获得赠书。


获得赠书读者请在后台回复:姓名+地址+手机号,我们将快递给您。灼见会不定期赠送好书,若错过,期待下次与您相遇!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