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万科周刊
万科周刊是万科集团自媒体,纸刊于1992年创刊,是国内业界第一本企业内刊。企业视角,人文情怀,理性观察,万科周刊,不止是内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TGB湖南人  ·  【2.10复盘】反包上涨有点缩量,Deeps ... ·  2 天前  
西藏发布  ·  《实施细则》出台!涉及拉萨这些人! ·  2 天前  
西藏发布  ·  为期35天!拉萨这里全封闭施工 ·  2 天前  
西藏发布  ·  为期35天!拉萨这里全封闭施工 ·  2 天前  
TGB湖南人  ·  云计算和本地一体机齐头并进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万科周刊

万科+城中村=?|万村考察记

万科周刊  · 公众号  ·  · 2018-01-12 21:13

正文

万周按

深圳万科去年启动了万村业务,专门从事城中村综合整治及运营。万科建筑研究中心博士后 马嘉麟 近日随总部兴趣小组前往万村业务考察学习,他曾在深港两地对城中村有过近距离的体验与观察,不妨听他讲讲自己与城中村的故事。

还记得5 年之前,我毕业去香港念书,自己住了一周 250 港币一天的 酒店 ,这“酒店”位于佐敦地铁出口华丰大厦的 16 层,属于老板自己改造加盖的楼层。房间放着定制 0.9 米宽的床,窗对着天井,打开便是对面的人家,没事还可以看看香港人民的日常和晾晒的衣物,颇为新奇。


就读期间我住了学校宿舍,但也多次去过同学的家中,拜访所谓唐楼(无电梯楼)。期间我见识了4平米房间放着双层铁架床、起身旁边就是书桌的户型,也和多个住在客厅的“厅长”成为了朋友。 后来我了解到,这些并非真正民间疾苦,香港还存在所谓劏房、棺材房、笼屋……


香港华丰大厦


毕业后来到深圳租房,第一天房东便指着窗外一块近乎正方形、里面密密麻麻、高低错落排满房子的小区说道:买菜什么的到澳门新村就好啦,特方便。隔着龙华线, 澳门新村对面就 是金域华府,梅龙路的另一边是星河盛世,但夹在两者中间的是一番全然不同的生活气息。


那大概是第一个直接和我日常生活发生密切关系的城中村,它给刚到深圳的我提供了各种实惠又便利的服务。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新鲜便宜的蔬菜水果;有 25 元还帮忙 PS 的照相馆、 10 元起的麻辣烫;还可以找到 30 元首席总监洗剪吹的理发店 …… 但是,那遍地可见的垃圾、客车货车和人不分流的小街、占用道路的饭馆、深深几许的巷子以及繁杂的居住人口,着实让人喜欢不起来。有时我也会想,什么时候对这块地进行整改就好了。


这些便是我去万村业务学习前对于城中村的所有印象了。


几个月前,从同事那听说了万村业务,一直都好奇万科能在城中村改造方面做些什么 ? 村民和租客 对于旧改有不同诉求 城市管理者 希望开展综合整治,我们又如何协调与他们的关系?待改造的物业有各种违章建设和历史遗留问题,并且有村屋建设规划限制,我们又将怎样设计产品、管理工程?抱着这些问题,我参加了万村新业务学习兴趣小组。


▲福田区玉田村的“三角广场”(实景拍 摄)


通过万村业务三位创始合伙人蔡学金、黄楠和孔浩的介绍,我了解到从去年6月的三人组开始,现在万村团队已经发展到将近 70 人,随着业务的发展,未来将会成为一个 400 人的大团队。从过去的旧改到如今的 城市共生 ,主政者对于城中村的态度也有了较大改变。据了解,深圳有将近一半的人口居住于城中村,其中大部分人常年为各行各业提供着基础服务,为城市的建设贡献着青春,但由于历史因素,这些城中村的房屋设计古老、装修简陋、物业缺乏管理、水电暴露于室外,并且存在普遍的消防隐患,每年都有火灾发生。于是万村团队提出了 整村运营、开放式社区管理 的理念,希望帮助政府改造城中村,并为深圳的奋斗者提供更宜居、更安全、更舒适的居住环境。


▲福田区玉田村(实景拍摄)


我在龙岗新围仔村参观万村展厅时,看到一幅深圳地图上大大小小的1000多个城中村以点标记,犹如星火一般散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不得不感叹万村业务任重而道远。 政府提倡租购并举、城市空间升级、满足人民的居住需求;村集体和村民希望自己的物业能够升值,实现更高更稳定的收益,还要保证消防安全;万科希望在改造城中村过程中,建立自己的品牌,创造社会价值,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三者由万村业务串联起来,综合整治加运营的模式不但解决了政府和村集体面临的难题,并且实现了村民安全和管理责任的转移,减轻了管理方面的负担。


在产品方面,万村提倡整村运营、开放式社区管理。对于不同的城中村,采取“一村一规划”的方案,提取城中村重要元素,对其进行个性化的改造。对于楼型规则、楼距标准的城中村(标准村),万村提出了组团、分批次修缮的做法;而对于楼型复杂、楼距非常近的城中村(极限村),万村先设计回家动线,将多栋楼的首层进行打通,并将屋顶平台联通,改善客户空间体验,并为消防疏散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在技术方面,万村团队对万科建筑研究中心提出了很多需求。村屋大多在结构方面先天条件较差,使用材料要有所不同。建研曾为泊寓定制了隔墙、地面的标准解决方案,也在厦门、西安等地进行了实践,未来应为万村的改造提供更多帮助。此外在交流中,万村合伙人还提出了建筑垃圾(砖块、防盗网及 PVC 雨水管)回收利用、非建筑类消防逃生设备研发等问题,这些都是建筑研究中心与前线业务的真实触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