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妮妮的日知录
个人品牌践行专家妮妮, 关于个人品牌的观察与理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产先生  ·  秩序崩坏和切换 ·  昨天  
猫笔刀  ·  又看见马云了 ·  2 天前  
视觉志  ·  哪吒的“黑历史” ·  2 天前  
中产先生  ·  最近大家都在问,经济真的好了吗?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妮妮的日知录

关于看书。

妮妮的日知录  · 公众号  ·  · 2019-11-20 08:00

正文

日更第2年的第232天。

前几天罗胖说自己看书的方法,我们群里也有人讨论,哪种方法看书更好。

看书,从多到少;从厚书看薄,再从薄到看厚;我也经历过这个过程。

说说我常犯的3个错误。

1.我常分不清,我是解决我的问题,还是我想了解作者写了什么……

为什么看这本书?

只是觉得书名好就买了(现在买书太方便,书又便宜),结果造成光在深圳的房间就有300+本书。

时常拿起书,不知道目的,看内容时,就掉进去了,有时1周也看不完1本书,再后来就卡壳了。

2.常常因为别人推荐而买书。

有些课程里,老师会推荐书;有时候身边的朋友或是大V的文章中也会推荐书。

听到就会买,就这样越买越多。

常常会看不下去,内心会问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看这本书?

可是,买了不看,内心又有罪恶感:那么多书都没看,什么时间才看得完啊。

3.看完书常常会忘记了书里说什么。

和人一起讨论某本书,别人噼里啪啦说了一堆看完书的感悟,我却什么都说不出来;或是想推荐这本书,却突然忘记了这本书哪里好。是呀,我自己受以怎样的启发了?

前几天我在群里说:2020年我不要看这么多书了,只精读几本就好了。

有人笑话我说:你年初也是这么说的呀。

我:啊?

好尴尬。

再想想,这样武断的给出答案也不对。怎样看书,取决于我的目的,还取决于我对这个领域的熟悉度。

如果我只是想了解大概,就不用精读呀;如果我只是想知道框架,也不用精读呀;

可以把同一个主题的书买回来10本,然后做主题阅读,用半天时间,先翻完目标,找到核心词,再把这些核心词构架出你觉得正确的框架,然后再去书里,找到相应的内容,最后集中整理就完成了。

当真的觉得哪个知识点对我来说很重要时,就可以针对性的精读,解决你想解决的问题就好了。

这里三张便签法就很重要了。

I便签:用我的话复述这段内容;

A1便签:我或是身边的人,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

A2便签:我有怎样的行动计划?

把书读薄有几种方法:

1.你想解决的问题,在书里找到答案。

2.如果你想知道书的框架,用一张纸,画出书的内容就好了。

把书读厚,就有些难,当下我需要的情况是,如何把这个知识点讲给别人听时。

因为你说一个结论,别人听不懂。

所以,需要回到书里,看作者是如何把这个知识点引出来的,解释清,又是如何引入案例,用了怎样的案例,以及适合怎样的环境,怎样的人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