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2年的第232天。
前几天罗胖说自己看书的方法,我们群里也有人讨论,哪种方法看书更好。
看书,从多到少;从厚书看薄,再从薄到看厚;我也经历过这个过程。
说说我常犯的3个错误。
1.我常分不清,我是解决我的问题,还是我想了解作者写了什么……
为什么看这本书?
只是觉得书名好就买了(现在买书太方便,书又便宜),结果造成光在深圳的房间就有300+本书。
时常拿起书,不知道目的,看内容时,就掉进去了,有时1周也看不完1本书,再后来就卡壳了。
2.常常因为别人推荐而买书。
有些课程里,老师会推荐书;有时候身边的朋友或是大V的文章中也会推荐书。
听到就会买,就这样越买越多。
常常会看不下去,内心会问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看这本书?
可是,买了不看,内心又有罪恶感:那么多书都没看,什么时间才看得完啊。
3.看完书常常会忘记了书里说什么。
和人一起讨论某本书,别人噼里啪啦说了一堆看完书的感悟,我却什么都说不出来;或是想推荐这本书,却突然忘记了这本书哪里好。是呀,我自己受以怎样的启发了?
前几天我在群里说:2020年我不要看这么多书了,只精读几本就好了。
有人笑话我说:你年初也是这么说的呀。
我:啊?
好尴尬。
再想想,这样武断的给出答案也不对。怎样看书,取决于我的目的,还取决于我对这个领域的熟悉度。
如果我只是想了解大概,就不用精读呀;如果我只是想知道框架,也不用精读呀;
可以把同一个主题的书买回来10本,然后做主题阅读,用半天时间,先翻完目标,找到核心词,再把这些核心词构架出你觉得正确的框架,然后再去书里,找到相应的内容,最后集中整理就完成了。
当真的觉得哪个知识点对我来说很重要时,就可以针对性的精读,解决你想解决的问题就好了。
这里三张便签法就很重要了。
I便签:用我的话复述这段内容;
A1便签:我或是身边的人,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
A2便签:我有怎样的行动计划?
把书读薄有几种方法:
1.你想解决的问题,在书里找到答案。
2.如果你想知道书的框架,用一张纸,画出书的内容就好了。
把书读厚,就有些难,当下我需要的情况是,如何把这个知识点讲给别人听时。
因为你说一个结论,别人听不懂。
所以,需要回到书里,看作者是如何把这个知识点引出来的,解释清,又是如何引入案例,用了怎样的案例,以及适合怎样的环境,怎样的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