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见小曰明
要消费升级,更要人生攻略升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成飞资料库  ·  做项目如何避免情绪焦虑和自我内耗 ·  11 小时前  
鸡西新闻网  ·  2月23日 | ... ·  13 小时前  
鸡西新闻网  ·  2月23日 | ... ·  13 小时前  
出彩写作  ·  一个笔杆子的习惯里,藏着他的进步空间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见小曰明

按找老公的标准,文章和任达华真是两个极端啊

见小曰明  · 公众号  ·  · 2019-07-29 20:16

正文

第258原创

文 | 明玥



1

马伊琍终于跟文章离婚了,好消息。

老实说演艺圈出轨的人不少,但像文章这样从此一蹶不振,几次试图复出都不招人待见的,还真不多见。

正好前阵子任达华被行凶的消息出来后,我去查过一些他的资料,两个男人放在一起写,刚好形成鲜明对照。

作为女性,学会欣赏男人是一门特别有趣有用的功课。

网传有个细节,说任达华被刺伤后,还在某个群里用粤语发语音:“找人帮帮我,我现在因为在台上有一个发神经的朋友拿了把刀,朝我刺了一下,现在在流血,看看去哪家医院。”

“有一个发神经病的朋友” ,华哥也是很有风度了。

看他在台上被刺时的动图片段,一开始是以为这个人是影迷,要上来握手的,所以他也没有任何防备。

歹徒突然拿出刀刺向他第一刀之后,任达华立刻往边上跳开,同时用手去挡住这个人。

要知道精神病人的力气是很大的,如果反应不及时,第二刀被伤到要害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华哥1955年生人,今年有64岁了,年纪比我爸还大。

还能保持这样的灵活度,一看就是长期健身运动的结果。

那天我跟一姐妹儿讲,我说现在认识男生,如果他是健身的,热爱运动的,在我这儿就是大加分项。

然后这位练了很久的姐们儿说: 我现在找对象,已经把这条作为必备标准了,否则太没劲。

我自己是直到今年,才开始走上健身的正轨的。

以前一直都是,“给瑜伽馆交2800年费,一年去两次,平均每次1400”。

但是一旦开始每周练两次之后,就深刻感受到,这件事是真正能给生活赋能的。

关于健身,衩姐有个很厉害的比喻:

健身如约丑炮,来都来了,含泪打完,漫长重复,频看时间,但结束时居然感觉有爽到,于是觉得下次还是可以再约。

这个习惯,就是那种每次都逼你走出舒适区,时间长了一定会有收获的生活方式。

2

金星曾经在节目里讲了一个段子:

靠一部青春励志剧走红的一线男明星,到杭州去出席活动,突然大发思乡之情,说想要吃油泼面。人家说到了杭州弄碗片儿川就行了。但不行,就要吃油泼面,而且一定要马上送到,三更半夜非要吃。最后名声传扬出去,他出席活动的地方,主办单位都要事先给他准备一碗油泼面。

后来很多网友推测,这个人就是家在陕西的文章。

油泼面的故事不知真假,但感觉他这两年,从外形到精神面貌,都蛮垮的。

从这个脸这个身材,看不出来一个演员的自我要求,感觉像个被迫营业的村口老大爷。

不过35岁而已,已经不散发男性魅力了。

坏习惯都是即时满足,比如耍大牌吃油泼面;好习惯都是延迟满足,比如健身控制欲望。

除了几十年后依然会有健康美好的BODY(承认吧,这个点就价值千金),还会从内在塑造一个人,让你懂得延迟满足,更愿意做长线看来有价值的事情。

马伊琍也讲过, 人,终其一生,比的是永恒的耐力和终身学习的渴望,非一时之爆发力。

但就不明白,那她为啥,找了个长得像大头儿子,一走红就耍大牌,二十多岁就开始油腻的小男人。

3

任达华是长得不太帅,但给人感觉很MAN,随时散发出强大的男性荷尔蒙。

豆瓣某网友评价: 有种“又丑又欲”的味道。

他出生在普通警察家庭,小时候住在警察宿舍。

“那时的香港警察基本都住集体宿舍,一层楼有30户,每户占地15平方米,几十户共用一个厕所、一个澡堂”。

他11岁那年,做水警的父亲,被一名脑部受伤,有精神问题的同事开枪打死。

现在看来,简直像一场宿命,难怪他受伤后第一反应就说那个人有精神病。

母亲没有稳定工作,只能通过打临工养家,所以任达华兄弟早早就要出来做事。

哥哥任荣华,19岁继承父亲遗志,成为一名见习督察。

37 年的职业生涯获得荣誉无数,退休时官至香港警务处副处长。

看过《寒战》的人,应该知道这是真正的长官级了。

弟弟任达华则比较活泼,中学时看到报纸上招募模特的广告,报酬有200块港币,他立刻报名,从此自负生活费用。

看了资料才知道, 他是一直到1987年,32岁“高龄”才正式成为电影演员的。

之前可查的作品很少,应该主要是龙套和模特。

32岁啊,职业生涯才刚刚拉开序幕而已。

那又怎么样,人家华哥如今60多岁也有戏拍,据说片约都排到2025年了。

让我觉得,我也有希望,毕竟我当18线野生网红作者的时间,可比这早两年呢。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觉得,30岁就已经老得不行了,都在讨论“ 30岁还要不要追求梦想了”。

80年代香港电影圈被黑社会影响深重,他早期演过不少变态和色魔。

拿奖之后,被记者当面质疑“年轻时为什么演了那么多烂片”,他以一种香港人特有的务实心态面对:

“这是个很特别的行业,有些电影不想拍但也要拍,我这个人永远都很乐观,反正开不开心都要拍,一到现场想的只是如何把角色做到最好。”

我想说,华哥,其实很多行业都是这样子的。

香港是商业社会,拍电影卖不卖座最关键,在我眼里没有烂片。那些电影在当时很卖座,就是好片子。虽然有人不喜欢,但有很多观众啊。


又问现在为什么不拍那种片子了,他答:

因为时代在变化,如今那样的电影在香港已经不卖座,作为演员要学会顺势而为。

戏骨除了戏好之外,还有一套自洽的逻辑和平稳的情绪,既不存在内在纠结的自我消耗,也挡得住外来恶意的挑战与侵袭。

可能从小经历了生活的无常与苦涩,我倒觉得, 他言语中有一种真正的“佛系”精神——有工开就是好事,但行好事,不问前程。

4

顺境的时候,大家都是一样平和美好。

只有在遭遇逆境的时候,人的质地才会显现

当年文章的被拍到出轨,著名的“周一见”梗出来的时候,他在微博上直接点名《南都娱乐周刊》的两位负责人陈朝华和谢晓,用词是“我贱命一条,陪你们到底!”

后来网传他在夜店喝酒烂醉,他的反应又是这样的:

当时他刚刚向马伊琍补求婚,正是在修补形象的关键时候,这么一来,等于又白忙活一场。

就像南都的陈先生说的——不明白你发此微博的用意何在。

文章早期的事业运实在是太好了。

2004年参演《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崭露头角,2005年演《锦衣卫》,跟马伊琍相识相恋,2006年拍到了《奋斗》,隔年播出,整班人马集体大爆。

当时他不过22岁,才刚刚大学毕业。

后面的《裸婚时代》、《蜗居》、《小爸爸》,演一部火一部,就连小成本电影《失恋33天》也出人意料地爆红。

2010年前后,是国内第一次房价大涨的时期,年轻人深感生活的重压。

但漂在一线的80后,还远不想“丧”或“佛”,都在探索属于自己的三观和方法论。

文章很幸运,接连演出了几部讨论年轻人生活与爱情的好剧。

他的“经济适用男”形象,就像一股复古风潮,令人感念单纯小男生的可亲可爱。

那个时候,相差八岁十岁的姐弟恋在娱乐圈都很罕见,远不像今天这样普遍,更为他披上了一件爱家爱老婆的好男人马甲。

在别人或迷茫或无力或无处安放的20几岁,文章的事业家庭早早开花结果。

工作上,每一次付出都有巨额回报。

家庭里,成熟又要强的马伊琍,除了能当好贤内助之外,还能给他引荐资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