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初高中数学
关注【上海初高中数学】,第一时间掌握上海初高中数学考试动态及上海初高中数学资源,这是一个上海中高考命题者重点关注的上海初高中数学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上海初高中数学

北大2017年开学典礼新生演讲

上海初高中数学  · 公众号  · 初高中  · 2017-10-08 17:47

正文

来源:爱阅公益(ID:iread-foundation)


下面这段演讲,不仅是给北大人听,更是应该被我们每个人听到。愿我们都将找到自己梦想的方向,去守护平等、守护真理、守护正义;去创造价值、创造文化、创造新知……更相信我们的理想会生长繁荣。



在北京大学的新生开学典礼上,毕业于重庆八中的赵兰昕作为新生代表发言,她的发言虽然简短,但却代表新一代的年轻人不畏世俗,坚定自己的意念,勇于活出自己不一样的性格。


下面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这位“学霸”:


赵兰昕她以703分夺得2017年高考重庆理科第五名。 曾获中国女子数学奥林匹克全国第一名、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却义无反顾地决定走上与文学相伴的道路。开学典礼上,作为北京大学元培学院2017级本科生代表,赵兰昕以“因热爱,而成长”为题,分享了自己的选择和感悟。



获全国数学奥赛金牌


“一贯优秀”、“很有灵气”、“有主见有想法”,这是北大老师对赵兰昕的印象。而在她的中学同学和老师眼中,她是一枚妥妥的学霸。


初中的时候,赵兰昕的数学一般不会下140分。初三一次月考,她考了150分,是全年级唯一一个满分。


出题老师之前不认识她,这位老师还特别约了赵兰昕来切磋讨论一下,他们从头到尾详详细细地把每道题进行了分析,各自讲了自己的想法,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还从书写上进行了交流,有碰撞,有分歧。


2014年,赵兰昕以总分729.5分获得重庆市中考第一名。之后,她继续在重庆八中读书,曾担任校学生会主席。


六年前,赵兰昕开始每周一节的数学竞赛课,她喜欢上数学有趣的逻辑和简洁的美感,在高一时进入了竞赛班。


2016年8月, 赵兰昕以108分的高分获得第15届中国女子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第一名,为重庆代表队斩获唯一一枚金牌, 也创造了历届重庆代表队个人成绩最高纪录,并直接获得2016年全国数学冬令营参赛资格。获得被北京大学降至一本线录取资格。


当年11月份,赵兰昕又获得第32届全国中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金牌,再次获得北大降至一本线录取资格。



写作才是热情所在


赵兰昕与北大的相遇缘于高二那年的数学夏令营,但她选择北大却是因为文学的梦想,她说 “数学固然是一条引人入胜的道路,但写作才是我的热情所在”。


从数学到文学,赵兰昕学会自己去思考未来和选择方向,她喜欢数学,但觉得还要更深刻的热爱,才会支撑一个人终生的事业。


赵兰昕的爸爸说:


赵兰昕一两岁的时候,就开始讲睡前故事了,一般每天讲一篇,有时候可以把讲故事作为奖励。赵兰昕两三岁就开始自己翻看图画书了。见到过的字,赵兰昕可以在其他地方找到,特别是那些重复率比较高的字。


故事让赵兰昕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无论学习再忙,赵兰昕也会抽时间阅读。初三的节奏是一个月一本,初一初二一周两本左右,看到喜欢的句子要写下来,有四本摘抄本。“我喜欢高晓松的小说,还有余华的小说、简桢的散文、邱妙津的小说。”


“我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遵循,在文学的世界里,我没有得过金牌,也没有人告诉我说相信我能成为一个很棒的作家。然而,我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一条自己的道路。”



谈阅读:读了一书柜课外书


喜欢阅读,是赵兰昕取得语文高分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她保守估计,至今阅读过的书籍有五六百本,而其中两三百本是在初中完成的,“反正摆在家里的那个简易书柜里,柜子里的书就是这三年期间读过的。”


书柜里的书,当然指的是与学业、课程无关的读物。“如果说她小学及以前喜欢阅读是受父亲的影响,那初中阶段就主要是学校的功劳。”母亲马显梅记得,女儿刚进初一,中学就启动了一个名为 “阅读型家庭” 的阅读计划。


这个计划包括三个内容:


其一是针对学生,给学生推荐了大量能提高语文素养与阅读能力的文学作品,如英国作家麦克·莫波格创作的小说《柑橘与柠檬啊》、《战马》等;


其二是针对家长,督促家长陪孩子一起阅读,推荐书籍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还将家长所写的读书札记整理装订成文集《爱的家常话》;


其三则是针对教师,让教师指导、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推荐书籍有严歌苓小说《陆犯焉识》、池莉小说《立》等等,然后通过读书沙龙,分享阅读后的感悟。


进入北大,赵兰昕已经有了明确的学期规划:排得满满当当的课表,书包里随时装着的文学类书籍,满怀热情加入的一系列社团。


她说选择一条路就要切实的去做一些东西。 未来,她或将选择心理和中文进行双学位学习,收获更综合全面的发展。


因热爱,而成长


在北大2017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赵兰昕

2017年9月8日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元培学院2017级本科新生赵兰昕。非常荣幸今天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初入北大的感受。


回想第一次走进北大的校门时,我还是一个手握直尺与圆规的考生。与成百上千的数学竞赛同学一样,高中的我也曾在凌晨的灯光下与代数不等式鏖战,逐一试验着舒尔分拆、pqr方法与局部不等式是否是它的克星。


在漫长艰辛的跋涉之后,我在数学奥赛的获奖名单里找到了自己的名字。亲戚朋友都向我道贺,对我说:相信你能成为一个很棒的数学家。


数学固然是一条引人入胜的道路,这个纯粹自人类理性中发展出的宏伟建筑,始终以简洁的规律呼应着万物的流转。但我心里却有一根更长、更坚韧的弦:写作才是我的热情所在。


环顾我所在的一方天地,我发现这个世界正在飞快地流逝:朋友倾诉烦恼时流过的眼泪会蒸发,外婆养在清水里的栀子花会凋谢……我发现平凡的人们都有生动的悲喜爱恨、聚合分离。


很多人不关心这些事,但我内心有一种必须去记述的愿望,一种自负的责任感,似乎如果我不去写下我了解的故事、不去描绘我见到的人们,许多有趣的具体的细节最终就会被忘记。


于是我知道,我生命的意义应该被写作诠释,我所希望的是,由我执笔,为我们的时代添一笔柔软的铭文。


北大,有全中国最好的数学专业,我可以继续探索人类理性的奥秘;北大,也有全世界最好的中文专业,让我可以用兴趣与热爱的笔墨,记述世间点滴。在这里,我是幸运的。


我知道,沿着前人的足迹安排自己的人生,似乎是一种被社会认可的安全策略。我的梦想却在竞赛同学中多少有些另类。我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遵循,在文学的世界里,我没有过金牌,也没有人告诉我说相信我能成为一个很棒的作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