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铅笔经济学
铅笔经济研究社,成立于2006年,是非盈利性的民间社团。我们的核心观念是市场经济、法治、有限政府、古典自由主义。我们致力于在中国社会宣扬和推广这些观念。同时,我们努力研究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现实,分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话沈阳  ·  太突然!27岁男演员不幸去世! ·  2 天前  
话沈阳  ·  太突然!27岁男演员不幸去世! ·  2 天前  
人民日报  ·  迎财神!人民日报微信万元现金红包送不停 ·  4 天前  
江南晚报  ·  飙涨!见证历史!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铅笔经济学

洞中观察:杭州外卖员跪的是保安,还是平台?

铅笔经济学  · 公众号  · 社会  · 2024-08-17 12:30

正文

12804


我对一些牙缝里抠肉渣的生意都持一种保留(鄙视)的态度,它们究竟提高了多少社会效率非常值得怀疑。有没有可能,一众985最聪明的大脑,想尽办法提高的那点效率,还不如平台向社会释放的负外部性多?

比如把整个外卖流程缩短5分钟,很可能是逼着外卖员闯红灯换来的。电动车以最高限速,甚至突破最高限速在城市飞驰,还要一边开,一边注意手机上的信息,这种效率的提高的代价是交通事故率的提高。

让整个城市道路上,都充满不安全因素以及焦躁的氛围。

在《逆行人生》这部电影里,车祸出现了两次,我刚开始觉得这个桥段是不是有点老套,但细想,这可能早已经是这个行业非常普遍的问题。

没查到全国一年多少外卖员造成多少交通事故,但上海交警公布了一个数据,2024年6月最后一周,外卖员涉及的交通违法有24起,有责交通事故就有11起。

是的,外卖平台提高了生活效率,从0到1,从没有到有,效率的提高是非常明显的。但随着各大平台竞争度的提高,缩短1分钟,可能需要外卖员付出几倍的心血。

行百里,半九十,效率提高到99分,前进0.1分所需支付的成本,可能是在80分时,提高1分所需成本的几倍。

这就是内卷,纯粹的技术内卷,投入大量的资源进行高烈度市场竞争,只换来很少的实际收益,而且,这些收益是以向社会释放负外部性为代价的。

还有,在这个事件里,平台展现了很强的舆论公关能力。

我们知道,舆论的第一波是最重要的,第一波舆情流量最高、最猛,会在群众脑子里先入为主,这个先入为主的印象,无论事情后来如何翻转,最后都很难洗白。

这个先入为主的信息是啥?保安逼外卖员下跪,底层互害。

究竟是底层互害,还是身背KPI的底层劳动者,不得不相互压迫?究竟是保安逼外卖员下跪,还是平台的算法规则,在逼外卖员下跪?

一个底层互害,就让像MATRIX一样操纵外卖员在40℃的杭州狂奔,慢一分钟一个差评就让外卖员一天白干,情急之下不得不向保安下跪的平台,完美隐身。明明是平台和劳动者的矛盾,完美转变成了保安和外卖员的矛盾。

甚至,平台成了外卖员权利的保护人,作恶者成了白衣骑士。

完美隐身的结果就是,这个矛盾没人注意,没人解决。

我一直以来的观点,互联网平台有公器的性质,其公器性质不取决于它的产权性质,而是其规模,其影响力,其承担的社会角色决定,它就是公器。而公器就不应该是一个针戳水泼不进的铁核桃,所有规则平台可以自己制定,成为国中之国。

比如舆论平台的流量分配规则,你不能以利润最大化来随意制定,上热搜的,总得符合国家大政方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吧?否则平台店小二权力超过中宣部,国家意识形态安全还谈个屁。

比如奥运期间上了无数热搜的张本智和,强行给中国网民喂屎,没有平台作恶我绝不相信。

电商平台,作为一个超级市场,一样需要讲基本的公平公正透明,讲究生态平衡,如果平台流量仍由店小二随意分配,必然出现小官巨贪的现象。某电商平台员工,一年受贿近1亿,这绝不是孤例。

回到外卖平台,追求效率无可厚非,如果这个效率是以向社会释放负外部性为代价,那这个效率还是算了吧。如何不让各平台陷入这种内卷式竞争,考验政府行业管理的水平。

任由具有公器性质的平台成为国中之国,成为网络哥谭,这明显不社会主义。


:洞中观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