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无情、你残酷、你无理取闹!”
“那你就不无情、不残酷、不无理取闹?”
上面这两句耳熟能详的台词,怕是79岁
琼瑶奶奶
此刻的内心独白。
她又成了新闻主角。这回不是因为新戏开拍,也不是新书出版,是因为家务事。
波叔给你们复盘:
琼瑶的丈夫平鑫涛现年90岁,患有失智症,就是我们说的老年痴呆,最近他病情恶化,卧床不起,深度昏迷,无法进食。
在治疗方法上,琼瑶与继子女(平鑫涛和前妻所生的子女)发生了意见分歧:
继子女坚持给父亲插鼻胃管,琼瑶反对,理由稍后再说。
插鼻胃管是怎么回事呢?
就是将一根管子从鼻孔插进胃里,通过管子往胃里注入液体,供给患者必须的食物和营养。示意图如下:
看着就难受,对昏迷的病人也是折磨,但这却是维持生命的一种方式。
平鑫涛2014年发病到现在近四年,琼瑶一直陪着,看着丈夫病情一步步恶化.....
2014年10月,平鑫涛给儿女写下遗嘱,交代
他如果病到昏迷不醒时,不能做的各种医疗行为,
其中就包括插鼻胃管。
但是琼瑶考虑到“昏迷不醒”可能还有救,于是建议改成“病危”。当时平鑫涛并没有反对。
正是因为琼瑶改的“病危”两字,成了日后争执的关键点。
现在,琼瑶以丈夫之前写过遗嘱,交代在他病危的时候不得插管为由,反对给丈夫插鼻胃管。
但是平鑫涛的子女不同意,父亲已经无法自主进食,不插鼻胃管,难不成要把他活活饿死?
面对三个继子女的反对,琼瑶觉得有负丈夫的嘱托。她认为,平鑫涛要轰轰烈烈活着,不要凄凄惨惨躺着,这叫残忍。
可平鑫涛的子女坚决认为,这不会是自己父亲的选择。
儿子平云表示,让父亲插鼻胃管是很艰难的决定,但父亲一直是生命斗士,只要有一丝希望,就从来不会放弃,并强调父亲不插管的前提是病危,但医生自始至终从没判定过父亲病危或陷入重度昏迷,“他只是失智而已”。
真是一地鸡毛。但波叔必须要说,
这才是生活,贼现实的生活。
不知道小菠菜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至亲的人病重面临两难选择:积极治疗还是保守治疗。直白一点说,积极治疗就是不管病人身体状况受不受得住,倾家荡产也要治,能多活一天是一天;保守治疗就是顺其自然吧,让病人走得舒心些。
波叔近半年亲历过,一点不夸张的说,真能让往日的亲兄弟一夜之间反目成仇。但双方都没有恶意,心都是善良的,只是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同。
再来看琼瑶奶奶,本就是一桩家务事,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谁都会有委屈,一点一点解决就好了。
但琼瑶奶奶偏不,将心中对继子女的怨念都化作文字,接二连三公布在脸书上。文风是一如继往的“琼瑶体”,华丽、深情又歇斯底里,精彩程度不亚于她创作的小说。
这样事情就不大好解决了,都说家丑不易外扬,你这样昭告天下,做子女的该怎么办?
撕逼升级,继子女直接把琼瑶插足其父母婚姻的旧帐翻了出来。
平云在5月2日发了一篇长文反击琼瑶:
父亲没有病危,只是失智,把他还给我们。
琼瑶又羞又怒,立马于当日写了一封公开信,宣布将重病丈夫移交给继子女:
我的人生一败涂地,不再相信人间有情,我跟你们爸爸之间五十几年的感情,在你们的攻击下,也变得苍白薄弱!我暂时不会再去探视他了,免得情绪决堤而崩溃!
5月6日,琼瑶宣布将永久关闭脸书留言板,不再与大家交流。
波叔一脸苦笑。哎,琼瑶奶奶真真是体现了她“抓马女王”的特色。
什么是抓马?就是drama,戏剧性的意思。
但细想,这是性格使然,怨不得她。
这个心思细腻敏感、信奉爱情大过天的女人,一辈子都像她笔下的女主角一样,陶醉在对戏剧性场面的追求之中不能自拔,入戏太久了,很容易当真。
琼瑶生于1938年。父亲陈致平是历史学家、大学教授,母亲袁行恕也是名门之后。
琼瑶却是个学渣。
除了国文以外,我什么都跟不上,最糟的是数学、理化等,每到考试,不是零分,就是二十分。
有一次,数学又考了20分。她把试卷拿回家想给家长签字,却碰上父母在抚慰痛哭的小妹。一问,原来小妹考了98分,为自己没得满分而伤心。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母亲一看琼瑶的成绩,就批了她一通。
当天晚上,琼瑶就吞安眠药自杀了。醒来时已是一星期后。
这是她的
第一次自杀
。
上了高中,18岁的琼瑶遇到了她的初恋——一个比她大25岁的国文老师。
说实话,我对他充满了崇拜之情。这种崇拜,是很容易变质的。他对我,是充满了怜惜之情,这种怜惜,也是很容易变质的。再加上,他也孤独,我也孤独,他正寂寞,我也寂寞。爱情一旦发生了,就不是年龄、身分、地位、道德……种种因素所能限制的。
成绩本来就差,又为恋爱分心,高考时琼瑶不出意外地落榜了。
母亲鼓励她继续考,她完全没信心,又不能让老师到家里来安慰自己。
琼瑶又吃了安眠药。
这是她的
第二次自杀
。
当然没死成,反而令她和老师的恋情曝光了。震怒的母亲告到教育部,老师被解聘,在台北呆不下去,只能去了南部的嘉义。
第三次试图自杀
,就是在近期。
整个过程看得是不是和小说情节很像?
一哭二闹三上吊,现代不流行上吊了,改吃安眠药。
昨天有小菠菜留言,为什么有才美女最后都很惨?波叔很难回答,都说敏感的人,不大容易获得幸福。
日本某作家曾说
不具有“敏感”这种东西的人,总会深深刺痛别人而不自知。
可能过于敏感的人,总会刺痛自己而不自知吧。
高考再次落榜后,琼瑶打死也不考了。她不找工作,只愿呆在家里写小说。
后来认识了志趣相投的文艺青年庆筠。7个月之后,1959年21岁的琼瑶就和27岁的庆筠结婚了。
结婚没多久,琼瑶就生下了儿子。但柴米油盐的现实生活击败了爱情,两人分歧不断。更糟糕的是,庆筠还染上了赌瘾。
1964年,琼瑶和庆筠离婚。
我那时对于庆筠,心已经冷了。不止是因为他赌,更大的原因,是他对什么都不满意,整个人生显得非常消极。他看不起我的写作,自己又没有写出超越他自我的作品来。每次一吵架,就说我害了他,我和孩子拖累了他,使他无法一展雄才。这种话的杀伤力太强了。我相信,我也说了很多伤害他的话。彼此的伤害一深,心里的“积怨”就不少。
而再未离婚前,她已经认识了平鑫涛。平鑫涛那时是《皇冠》杂志社的社长,也是台湾第一大报《联合报》副刊的主编。
琼瑶的长篇处女作《窗外》20万字的手稿,当时各家报刊都退稿了,甚至连看都没看一眼。只有平鑫涛郑重地写了一封信:
收到《窗外》,连续三个晚上,不眠不休,终于一口气读完。这是本不可多得的佳作!我猜作者本人,必在书中。写得如此真实,令人深深感动。《皇冠》获得此书,十分荣耀,已决定在七月份《皇冠》上,一次刊出。
平鑫涛有眼光。1963年7月,《窗外》在《皇冠》发表。两个月后出版单行本,短短时间内就多次再版。
从此,华语文学有了琼瑶,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她都是当之无愧的言情女王。
《窗外》出版对她的文学事业是大好事,可对她的家庭生活就是大坏事了。先是父母责骂她在小说里抹黑他们,她父亲说:
你以为大家是喜欢这部“作品”,而买这本书吗?大家不过是要看看你的风流自传而已!
再是还没离婚的庆筠:
都是你,你和你那本见了鬼的《窗外》!你恨不得向全世界宣布你的真爱,那么,你把我置于何地?你有没有顾全过我的自尊?我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