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之前的电子货币都基于信用模式,受制于货币主体单一的缺点,容易出现通货膨胀、经济周期性波动等缺陷,并且存在使用地区局限的问题。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由于没有发行主体,不通过中央银行或第三方机构发行和交易,并且发行和系统安全都基于数字原理,可依托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比特币是最早的去中心化电子货币,虽然后来出现了许多竞争者,但比特币在数字货币行业的认可程度仍遥遥领先。
目前,基于区块链技术最成功的应用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区块链也受益于数字货币获得了更深层次的拓展。以比特币为例,基于Pow共识的产生和交易流程可分为发送交易请求、单节点交易核查、交易确认加入区块、节点共识验证以及区块成链交易完成等环节。网络节点为矿工,负责承载网络运输任务,同时其负责交易的验证以及信息记录储存。个人用户和商家等可以通过钱包和交易所形式介入数字货币区块链网络。数字货币的所有权通过数字密钥、数字货币地址和数字签名予以确认。
A想给B发送1个比特币,首先需要向区块链网络发送交易请求,提供A和B的地址以及发送的比特币数量,同时利用私匙对发送的信息进行数字签名,向B证明身份。信息发送后,矿工收到A发送的信息后,需要确定交易的唯一性、交易涉及地址的合法性、数字签名的真实性以及比特币数量的正确性。确认无误后,将信息广播至网络内其它节点,其他节点开始对该交易进行共识验证,并在网络中进行广播。验证成功后该笔交易会被添加到区块中,每个区块包含过去十分钟的所有交易。一般来说,每一笔交易,必须经过6次确认,才能最终在区块链上被承认为合法交易。最后,区块成链,交易完成,B收到1个比特币。
在每一个节点处,区块创建者(即矿工)通过矿机(通常是高性能 GPU 或者 ASIC 机器)收集网络中10分钟内产生的新交易单,将一个新数据块(未证实)与之前的数据块结合,通过运算前一个数据块的哈希值,不断调整该哈希值,使得其低于一个随机数。由于哈希计算不可逆(即不可以通过哈希值反推初始值),则只能通过矿机进行大量的运算,才可能得出一个合适的值,得出来之后将会进行全网广播,符合要求则该节点的数据块被全网接受,链接到原区块链尾部,成为新的区块,新的比特币被创造出来。
在数字货币的交易过程中涉及到不对称加密技术。发送人A首先利用接收人B的公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只有B可以利用私钥能对其进行解密,即可验证发送人身份信息。在数字货币的世界里,钱包的作用就是密钥管理。而密钥包含私钥和公钥。私钥是用来进行签名交易的,公钥由私钥通过非对称加密算法生成,用来生成区块链地址,储存交易信息。每个币种都有自己的独立钱包,如比特币钱包、以太坊钱包等。下表列出了几种常用的数字货币钱包。
根据比特币的算法,每10分钟会产生一个新的区块,每个区块会奖励创建者50个比特币,奖励每4年减半,整个比特币网络存在约2100万个比特币,后期比特币的奖励已经基本为零。但由于交易过程中产生的费用会继续授予区块创建人,因此仍然会有动力继续挖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