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德慧智
品读道德根文化图书,饮用传统文化源头甘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掌中淄博  ·  冲上热搜!申公豹“代购药单”火了 ·  昨天  
掌中淄博  ·  冲上热搜!申公豹“代购药单”火了 ·  昨天  
龙视新闻在线  ·  正月为什么不能理发?答案或许在这里…… ·  2 天前  
龙视新闻在线  ·  正月为什么不能理发?答案或许在这里…… ·  2 天前  
江苏新闻广播  ·  “茉莉花开”暖新春,百年非遗焕新彩 ·  3 天前  
北京市商务局  ·  愿你的生活胜似这碗元宵🤗🤗🤗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德慧智

水“记忆”——水是有生命的

德慧智  · 公众号  · 传统文化  · 2017-03-22 20:07

正文

干支纪年:丁酉年 癸卯月 戊申日


对水的本质,我们所知远不如古代圣贤所知,故而长期不能理解老子的上善治水。关于水,的确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大家都熟知的一个说法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值得庆幸的是日本、法国和俄罗斯的科学家,研究出一个令世人瞠目的结果:水有情,它似乎与人一样具备生命的特征,它能聆听,会观看,有记忆……。


据俄罗斯《真理报》报道,法国、日本和俄罗斯科学家研究表明,水有情,它能识别文字、图片、声音、意念等不同的信息载体。


早在1987年,法国科学家杰克·班伯尼就曾经做了一个实验,证明水是有“记忆”的,但这一研究结果却始终得不到科学界的认同。


但是,俄罗斯社会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科学家斯坦尼斯拉夫·泽宁与日本IHM研究所的江本胜博士又分别有了新的研究成果。两位科学家都发现,当水面对美好信息时,结晶就会显示出美丽的图形,而遭遇不良信息的水结晶只会显示出离散丑陋的形状。


最重要的是,日俄科学家的研究发现,水能识别文字、图片、声音、意念等不同的信息载体。如此一来,老子的“上善治水”也就得到了科学的验证。此外“水为心之镜”、“柔情似水”和“女人是水做的”、“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等等民间的一些说法,就显得更有道理了。人们总是认为水没有生命,但是这些科学家却认为水其实有“感应”、有“思想”、有“记忆”,而且日本科学家则认为这个世界上的万物都有一个共同的振动频率和共振波,因此水有生命并不奇怪。


我们的民族根据老子“有无之相生也”的理论,早就在深度的慧观和智观中发现,人生的发展是一个从无为先天向有为后天逐步发展的过程。所以,自古至今一直都强调胎婴教育,近代科学研究的成果也逐步在验证这些理论的科学性。从胎婴时期起,就给孩子以善和美的教育,对孩子日后成长中的品格和智慧大有裨益。中国古人曾一直强调胎儿所处的环境的重要,不闻恶声,只听善音。这一点在水结晶的试验中得到了科学验证,所以胎婴养虚时期,对怀孕母亲的品德就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父母必须给胎婴营造一个优良的、不闻恶声的外环境。因此,也不难看出,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外环境,也决定着胎儿的心灵发育将来是否良莠不齐。


选自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国学道德经典导读》第28页


玛雅古文明中的春分龙象——春分是地球村文化

春分到 蛋儿俏——春分民俗

顺应天地阳和之炁——春分的正善治养生

不同体质的春分养生

春分,促成身内气机勃发的重要天时

那个时候,人们与传统文化如同鱼在水——春分物候

《德道经》是无上瑰宝

大人都读不懂经典 为何要让孩子诵读?

经典诵读是中国古代教育学习的根本方法

“可”字,在古代就是开口诵——老子德道经中的“可”

“国学” 这么热!你选对了吗?——学“国学”要寻根

帛书《德道经》,是当仁不让的首选慧性经典诵读教材

抢救传统中医必须抢救传统文化

看德国人对中医的喜爱——世界需要真正的中医

何谓“健康”?

黄帝内经中的作息与人们的健康

东西方文化的区别就像我们吃中西餐一样

老中医告诉我们该什么时候起床和睡觉——一日之四时与生命健康

原来“经典”是有层级之分的——哪我读的是经典吗?

慧智是个完美的太极图——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修身明德是教育的本质要求

经典诵读是提升师德的关键方法

为教师点亮光明

孔子问道于老子——是对道德文化的实践与求索

古代教师节是哪一天

营造尊师重道的良好环境

“教师”的古今称谓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修身明德是教育的本质要求

师德教育——教师首先要明德

师德建设“绝学三招”

师德建设的内圣外王体系

如此逼着孩子们辛苦……真是有点悲哀!——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

用经典中丰富的精神营养,滋养孩子们久已饥渴的慧识和智识——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

引导孩子掌握全面而准确的诵读方法

如何解决诵读与学习冲突?

抛弃经典诵读 产生民族灾难

赚钱别忘了身体要健康——伏羲黄老思想的养生方法

传统文化是国家的命脉

真诚的孝心是做人的根基(吴致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