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PHI制药在线
CPhI制药在线资讯平台,随时随地获取制药行业最新前沿资讯、行业数据及政策解读,抢占先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润农畜牧报价  ·  2025年2月11日 ... ·  2 天前  
Foodaily每日食品  ·  美味叠加“好彩头”,周黑鸭引领中国卤味新风尚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CPHI制药在线

时评:“原辅料来货不检,使用过期原料”,有些药企做局坑自己

CPHI制药在线  · 公众号  ·  · 2024-03-14 14:18

正文

关注并星标CPHI制药在线


成本和风险,只能降低一项

我刚进药企时,就对于来料检验非常抵触, "这些原辅料都有出厂报告,也都是按照药典生产的,拿来用不就行了,为啥还非得重新检验一遍?"

当然,后面查过几次不合格后,也就理解这种操作了,完全属于自保机制的一种。而近期FDA公布了一则483警告信,里面药企的思路同当年的我差不多。


图源 FDA

这家药企对于原辅料,没做或者做的项目不全,完全依赖出厂报告,而且还使用已经过期的原料进行生产。


图源 FDA

对于药品生产企业而言,你采购的原辅料到货后,很多是有鉴别项目以及检查的。之所以这样分类,而且还把项目以"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顺序来排列。个人觉得是有一定的理论支持的,性状嘛,更多的是肉眼看,或者相对简单的在一些水或者其他试剂中看下溶解度。如果性状这一个肉眼看的项目无法过关,那后续的根本不用做,就可以判定不合格然后退货。

而鉴别则是看其是不是以目标组分作为主要成分,或者说,这个试剂中是不是含有目标组分,更多的是一些特征反应的化学属性。比如尿素有三个鉴别实验,第一个是取样后加热,后续还有加氢氧化钠试液以及硫酸铜试液,看有无显示紫红色。第二个是与硝酸反应,看能不能生成白色结晶性沉淀。这两个依赖的器具是较为常见的,一般实验室都能满足。第三个鉴别实验则是红外吸收图谱对比,这就依赖专业的设备。

而含量测定是上面的外观性状过关了,也鉴别出确实含有主要组分后,再开展的。含量测定要测的是纯度,如果前面的鉴别都不合格,含量测定可以直接放弃。 所有的都是依据实验难易程度、对专用设备的依赖性等等阶梯设计的。

你要是不自己做全项目检测,然后如果产品到了成品阶段,发现某个指标不对。是不好分析问题原因的,就像盐酸在药典的含量要求是36.0-38.0%(g/g)。理论上36.1%和37.9%都是合格的,但当用来调节大体积溶液的酸度时,投料量会差别很大。很容易发现不同批次间的投料量忽高忽低,但盐酸的出厂报告上,遇到不负责的企业,有可能给你标注的是同一个数值。此时就不能依赖出厂报告的数据,必须有自己的入厂检测结果。


图源FDA

入厂检,一方面是怕供应商造假,一方面也怕有了偏差,调查起来太折腾。一个药品即使同一个项目不合格,也可能对应着多种原因。 你肯定要保证所有的物料都是合格的,且有真实的数据,才能一一分析出来原因。

不做入厂检测,确实能节省人力物力,甚至还可以缩短工时,但这种检测成本的降低, 必然会以提高产品风险作为代价的。 当然,既然企业已经直接使用过期的原料投产了,那各种不合理的操作,也就情理之中了。

关于药品原辅料的保质期,国内一般有个时间节点,而进口的一些试剂则是以复验期作为节点。也就是说,我只负责这个时间段内的质量问题,过了这个节点,你自己去检测然后评估,出了问题与我无关。这其实是一个较为环保或者说经验化的问题,因为很多试剂的有效期,并不是说到了这个时间就不行了,而是大家都这样约定俗成一年,我也没必要以身犯险多搞出半年来。你经过一年又一个月的稳定性实验,给试剂定了12个月的保质期。但到底是14个月过期,还是24个月过期,并不好说。这种不确定性,就依赖使用方自己去评估风险。没有足够的数据积累,直接上手全部临期试剂,都有可能有问题,更不要说直接是过期的原料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 警告信 里没提人员结构不足以支撑体系运行。那既然人员充足,为何主动放弃来料检?这就百思不得其解了。


【智药研习社近期直播预告



来源: CPHI制药在线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制药在线立场。本网站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制药资讯,请关注CPHI制药在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