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拇指阅读
每晚22点22分,有趣、有态度、有温度地解读流行文化。让小众成为流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知乎日报  ·  知乎图书新品上新——给 6-12 ... ·  4 小时前  
知乎日报  ·  想紧跟 AI 时代浪潮,看这一篇文章就够了 ·  昨天  
Quora文选英语  ·  老外说𝒎𝒖𝒎'𝒔 𝒕𝒉𝒆 ... ·  昨天  
知乎日报  ·  有什么东西是外国人吃,而中国人不吃的?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拇指阅读

看了周迅饰演的《如懿传》,忽然觉得她很像林黛玉。

拇指阅读  · 公众号  ·  · 2018-09-11 22:00

正文


作者:林宛央 来源:宛央女子(ID:Apple1990-kun)



最近小拇哥在读《红楼梦》,很想和大家分享所感所悟,但《红楼梦》是本旷世奇书,历来评论诸多,很怕自己的文字一不小心就落入了窠臼。

所以一直思索着要怎么写才有趣味,令人觉得新鲜。后来就想,既然《红楼梦》从不过时,那么为什么不能把它放入当下背景,以如今人们熟悉并喜欢谈论的事件为切入口,抖开那百年前金陵十二钗的喜怒哀乐来。

如是,才有了小拇哥今天的这个《红楼梦》系列。

开篇,当然是大家最熟悉的林黛玉和薛宝钗。




我近来看《如懿传》,常常觉得周迅塑造出来的如懿很像一个人,她骄傲任性,敏感多情,对于爱情有着近乎天真的理想,坐在后宫一群锦衣华服的女子中,满脸写着生人勿近,不自觉就因为那份疏离感让人觉得太过“娇矜”。

很像林黛玉。

后来看到皇上和如懿因为“一夫一妻”“女子亦可主动弃夫”等言论吵架,如懿就不搭理皇上,任外人怎么劝都不在乎,非得皇上亲自来哄,才半撒娇半嗔怪地和皇上说话,惹得富察皇后严声厉色地说如懿胡闹,不懂规矩。



刹那间,想起《红楼梦》里许多事:


如贾宝玉也是言语间惹得林黛玉不开心,然后自己再去哄;·

如三十二回,袭人和史湘云聊起薛宝钗与林黛玉,说宝钗有涵养,叫人敬重,黛玉则常常对宝玉赌气不理,还要宝玉赔不是。

再如第五十五回,王熙凤评价薛林二人,说:“林丫头和宝姑娘他两个人倒好……只是一个人是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另一个是拿定了注意,不干己事不张口。”

再如曹雪芹用来描写林黛玉的笔墨, 归总来说是四个字“真情真性”。

不管是和宝玉的吵吵闹闹,又或者打趣刘姥姥,讽刺薛宝钗,乃至和贾母的相处,都将林黛玉不掩不藏的个性,显现地淋漓尽致。



人太真则招嫌,相处起来处处是棱角,这和水至清则无鱼是一样的道理。



林黛玉和如懿的际遇悲剧都是一个“嫌”字,林黛玉渴望王夫人的“不嫌”,如懿要争取太后的“不嫌”。


只是最后,她们在“世嫌”和“自嫌”中选择了前者,宁可令世人厌恶,但绝不打破自己价值观的底线。

林黛玉至死也不愿被礼教束缚;如懿宁可断发入冷宫也不向皇权低头。 她们代表的都是同一种力量——不妥协。


而薛宝钗呢,则是一个处处合乎规矩的人,不肯行差踏错一步,像是《还珠格格》里五阿哥评价皇宫女子那句:“活在格子里”,永远与人隔着一层,几乎很难得见她天真少女的那一面。

于薛宝钗而言,规矩,体面,好名声都比轰轰烈烈活一次更为重要。随便举几个例子,《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薛宝钗随即搬了出去,因不想纠缠不清;贾母为她做生日,命她选吃食和点戏,她是牺牲自己的喜好,满足贾母的标准。


所以,我认同刘心武的评价,他说薛宝钗靠吃冷香丸压制体内热症的这个设定,是在隐喻 薛宝钗是一个克制天性的人。


这,又像不像《如懿传》《延禧攻略》乃至真实历史中的富察皇后?

她们的评价也都是一个字“贤”,“贤宝钗小惠全大体”,“贤富察谨慎理后宫”。她们靠一个“贤”字得尽人心,博得美名,代价是失去了自己的一颗心。

她们代表的是世俗意义上的圆满,但到底也有一种叩问: 不能从己,是不是另一种悲剧?


小拇哥从小时候读《红楼梦》一直到如今,都时常会问自己一个问题:林黛玉和薛宝钗到底谁更不幸?


年少的时候,觉得是林黛玉,表面看来没钱,没父母,没兄弟,没人缘,最后连自己唯一爱的人也得不到。

再长大点看,又觉得是薛宝钗,看似应有尽有,唯独没有自己,纵然得到了姻缘,到底意难平,一辈子并没有真正的快乐过。

而林黛玉,则如花美眷、良辰美景,虽然稍纵即逝,但到底曾真真切切地握在手里。

所以带着看《红楼梦》这样的心理,再来看如懿,以及真实历史中乾隆继后那拉氏的一生,为她唏嘘,却从来不觉得她真的输了。

一个女人,在“一入后宫深似海,从此注定泯然众人”的框定人生里,硬生生凭借自己的勇气、信念,不妥协,不服气,跳出了格子,获得了自己心理上的圆满,哪里输了呢?


如果真要说输,那她也不过输在遇到了一个不值得的男人。

如懿堪比林黛玉,富察亦如薛宝钗,可惜,她们爱过的男人,不似贾宝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