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今年上半年市场整体是比较难做的,指数横盘震荡板块的持续性不强,交易软件显示今年
80%
的投资者还是亏损的。很多投资者目前投资的状态是不知道为啥买,也不知道为啥卖,情绪反复被贪婪和恐惧支配,进退失据反复被打脸。
但是,就是在这么难做的行情里,有一群投资者却吃得好睡得香,享受着稳稳的幸福。对的,就是银行股的老铁们,
截止到
5
月
28
日收盘,代表银行指数的银行
ETF(512800)
年内涨幅
13.01%
,比沪深
300
指数的
2.11%
年内涨幅整整高出了
10.9
个百分点
。去年下半年我就说过今年和明年是银行业的大年,银行的利好会源源不断,这不银行的大利好来了。准确的说不是一个利好,而是一堆利好,这些利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
打压互联网金融的野蛮生长。
过去几年,互联网金融在放松金融监管的大背景下肆意扩张,在移动支付,个人信用消费贷,财富管理等多个领域大规模蚕食银行的市场。但是,
从去年
11
月开始,过去几年被互联网金融压的喘不过气来的银行业突然开始绝地反击
:蚂蚁金服
IPO
被叫停,互联网贷款规范出炉,互联网存款产品全部下架。当时,我曾经撰文说
蚂蚁
IPO
被停是具有风向标效应的事件,它预示了金融行业对互联网平台展开反击,而且这绝不是一个短期的战术动作,而是中期的战略转换。
最近一系列的消息显示,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没有放松,而是在持续收紧中。下面我就把几个相关的事件放在一起综合分析一下:
中国银保监会在
2021
年
5
月
27
日公布了《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的细则,以下简称办法。办法的公布主要是为了规范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业务活动,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理财业务健康发展,公告的细节见官网原文:
官网链接:
http://www.cbirc.gov.cn/cn/view/pages/ItemDetail.html?docId=986408&itemId=928&generaltype=0
(二)接受理财公司委托销售其发行理财产品的代理销售机构,包括其他理财公司,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及银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机构。
可以看到,能够销售理财产品或者以理财字样销售金融产品的主体只能是理财公司和持牌金融机构。这就意味着
所有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将不能代销理财产品。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
从
2019
年开始的
10
年将是我国财富管理市场大发展的黄金十年。这个市场具有孕育万亿级别公司的土壤。
从最近银保监会的一系列表态看,很明显不希望互联网金融公司涉足这一块业务。所以,直接将非持牌金融机构挡在了理财产品之外。这意味着
理财这块蛋糕将会是银行自己的大蛋糕
。
5
月
25
日,据上交所消息,
蚂蚁金服旗下公司
2
宗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被上交所终止,金额合计
180
亿元。
其中对接借呗的
ABS
发行金额
100
亿,对接花呗的
ABS
发行金额
80
亿。
这个消息对于蚂蚁金服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这充分说明金融系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围剿还在进行中。蚂蚁金服依靠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电商平台,获取了海量的客群。所以
对于蚂蚁金服来说找到资产需求易如反掌,但是负债来源和资本金一直是互金平台的短板
。这就类似最近几年很多银行转型做零售,资产端是很容易做的,信用卡,按揭,消费贷冲量很容易,但是如何拿到足够多的零售存款就是个大问题。
在前几年蚂蚁金服依靠大量发行
ABS
,然后自身持有次级或劣后级,把优先级卖给银行的方法来解决负债问题。
这种方法本质上是加大杠杆,利用银行的负债来解决自己负债短缺的问题
。但是,这种方法实际上是远远超出了小贷公司
2-3
倍杠杆的限制。从
2020
年开始,银保监会要求小贷公司的
ABS
不得按照持有的次级规模计入风险资产,而是要以穿透资产将总资产计入风险资产。这就相当于将蚂蚁金服的杠杆倍数压低到
2-3
倍。
而此次终止蚂蚁金服的
ABS
就更直接了,俗话说:功高莫过救驾,计毒莫过绝粮。
断了
ABS
相当于直接把蚂蚁金服重要的负债来源给断了,蚂蚁金服虽然也有自己的银行:网商银行,但是网商银行的规模和蚂蚁金服的消费贷规模比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
。因为网商银行本身基本没有物理网点,所以只能给客户开立二级账户。二级账户在消费和存款的规模上都有限制。
互联网金融在信用贷和消费贷领域的被迫收缩将会给银行留出大量的信贷市场,哪个银行能够吃下蚂蚁金服吐出来的消费贷市场就有望提升自己的业绩。
可以看到,近期不论是宏观经济还是微观经济政策层面都有诸多对银行的利好因素:
经济复苏企业盈利能力上升有利于银行对公信贷资产质量的好转,失业率下降有利于零售信贷资产质量好转,让利结束信贷需求回升推动银行的净息差开始环比改善,互联网金融业务受到严格限制给银行让出了信用贷和财富管理两块蛋糕,人民币升值推动大金融板块的估值修复
。
面对当前银行业整体基本面向好的大好局面,建议投资者加大对银行板块的配置力度
。
对于不熟悉银行业的普通投资者我依然保持之前的建议:买入银行指数基金,比如场内交易的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