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战”到“二战”
——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八十周年
学术研讨会
会议手册
主办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
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上海师范大学中国史学科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上海师范大学光启国际学者中心
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会
协办单位
上海社科院历史所现代史研究室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上海师范大学
2019年8月24-25日
2019
年
8
月
23
日周五
外埠学者报到
(
12
点
-24
点,和颐酒店)
2019
年
8
月
24
日周六
本埠学者报到
(
8
点
40
分
-9点10分
,上海师范大学光启国际学者中心
1103
会议室)
开幕讲话
(
9点10
分
-9
点
20
分,上海师范大学光启国际学者中心
1103
会议室)
主持人
蒋 杰
发言人
苏智良
张 云
(每位发言人发言时间
5
分钟)
合影
(
9
点
20
分
-9
点
30
分)
茶叙
(
9
点
30
分
-9
点
50
)
主旨报告
(
9
点
50
分
-11
点
30
分,上海师范大学光启国际学者中心
1103
会议室)
主持人:
张 云
发言人
|
报告题目
|
余子道
|
苏联出兵东北对日参战再评析
|
高士华
|
抗战研究七十年:成果与问题
|
苏智良
|
伟大的人道主义者:饶家驹与难民救助的“上海模式”
|
马军
|
1939
年欧战爆发的中国意义
|
自由讨论
|
(
每位报告人发言时间
20
分钟,自由讨论
20
分钟)
午餐
(
11
点
40
分,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外宾楼)
第一场
抗战中的国际关系
(
13
点
-14
点
30
分,上海师范大学光启国际学者中心
1103
会议室)
主持人:马 军 点评人:马建标、张智玮
发言人
|
报告题目
|
金志焕
|
抗战时期中国战时外交与国际关系
|
杜强
|
翁文灏与全面抗战时期的中苏贸易
|
温长松
|
1931
年至
1945
年中越通邮述论
|
王钊
|
抗战初期关于“胡佛总统”号事件的中美交涉
|
点评
|
自由讨论
|
(
每位报告人发言时间
15
分钟,点评时间共
20
分钟,自由讨论
10
分钟)
第二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世界与中国
(
13
点
-14
点
30
分,上海师范大学光启国际学者中心
1120
会议室)
主持人:余伟民 点评人:孟钟捷、江文君
发言人
|
报告题目
|
宋海群
|
爱德华·贝奈斯与英国对捷克斯洛伐克流亡政府的承认
|
段瑞聪
|
战后日本政军界对战争反思述评
|
范丽雅
|
郭泰祺与
1935
年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
|
吴淑凤
|
抗战时期“军统局”在泰越的工作
|
点评
|
自由讨论
|
(
每位报告人发言时间
15
分钟,点评时间共
20
分钟,自由讨论
10
分钟)
茶叙
(
14
点
30
分
-14
点
50
分)
第三场
抗战专题研究
(
14
点
50
分
-16
点
20
分,上海师范大学光启国际学者中心
1103
会议室)
主持人:张秀丽 点评人:周 武、万鲁建
发言人
|
报告题目
|
蒋
杰
|
魂归何处——一·二八事变中的“人口失踪”事件
|
牟立邦
|
抗日战争史视野下的“轴线移转说”评议
|
杨汉驰
|
敌对、欣赏与宽容:蒋介石在对德宣战后的德国观研究
|
冯杰
|
1941
年反攻宜昌战役再探——以蒋介石、陈诚档案为中心
|
点评
|
自由讨论
|
(
每位报告人发言时间
15
分钟,点评时间共
20
分钟,自由讨论
10
分钟)
第四场
战时科技与文化
(
14
点
50
分
-16
点
20
分,上海师范大学光启国际学者中心
1120
会议室)
主持人:洪庆明 点评人:高鹏程、丁世理
发言人
|
报告题目
|
张智玮
|
二战时期“台湾总督府”的华南调查与人力输出
|
李沛霖
|
试析抗战时期的电信事业与军事发展
|
张
云
|
上海抗战文化特点分析
|
邱
田
|
恐惧与流离:沦陷区女性文学的战争叙事
|
点评
|
自由讨论
|
(
每位报告人发言时间
15
分钟,点评时间共
20
分钟,自由讨论
10
分钟)
茶叙
(
16
点
20
分
-16
点
30
分)
第五场
战争与都市
(
16
点
30
分
-18
点,上海师范大学光启国际学者中心
1103
会议室)
主持人:薛理禹 点评人:李沛霖、温长松
发言人
|
报告题目
|
高鹏程
|
民国民办难童教养机构的实态运作与社会支持
|
万鲁建
|
试论近代在华日本警察——以天津日本警察为中心
|
江文君
|
抗战时期上海中产阶层社会生活状况(1937~1941):以工部局工业社会处统计为中心
|
金潞洁
|
妇女、宗教与社会服务
-
孤岛时期的上海女青年会研究
|
点评
|
自由讨论
|
(
每位报告人发言时间
15
分钟,点评时间共
20
分钟,自由讨论
10
分钟)
第六场
战争与乡村
(
16
点
30
分
-18
点,上海师范大学光启国际学者中心
1120
会议室)
主持人:金志焕 点评人:马 军、冯 杰
发言人
|
报告题目
|
董建波
|
集中与分散:抗战前后杭县农地产权配置比较
|
杨红运
|
责任心、军事化与新名词
——抗战前江苏省乡镇保甲长训练研究
|
桂强
|
汪伪政权县财政之整理述评——基于奉贤地区的个案分析
|
朱焘
|
资源·协力·秩序——日军在地需求与战时乐清乡村“合作者”
|
点评
|
自由讨论
|
(
每位报告人发言时间
15
分钟,点评时间共
20
分钟,自由讨论
10
分钟)
晚餐
(
18
点
20
分,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外宾楼)
2019
年
8
月
25
日周日
第七场
战后问题
(
9
点
-10
点
10
分,上海师范大学光启国际学者中心
1103
会议室)
主持人:高鹏程 点评人:段瑞聪
发言人
|
报告题目
|
马
军
|
桑岛恕一军医大尉的罗生门——
1946
年上海美军军事法庭的一个案例
|
丁世理
|
堀田善衞之留用——“对日文化工作委员会”与留用日侨
|
蒋欣凯
|
战后日本归还文物的接收
|
点评
|
自由讨论
|
(
每位报告人发言时间
15
分钟,点评时间共
15
分钟,自由讨论
10
分钟)
第八场
历史书写
(
9
点
-10
点
10
分,上海师范大学光启国际学者中心
1120
会议室)
主持人:李沛霖 点评人:牟立邦
发言人
|
报告题目
|
韩洪泉
|
上海抗战研究评述
|
杨涛羽
|
战时上海的外国人群体:秘密战争,犹太难民,以及犯罪组织
|
邓一帆
|
历史的见证——评《淞沪抗战史料丛书》
|
点评
|
自由讨论
|
(
每位报告人发言时间
15
分钟,点评时间
15
分钟,自由讨论
10
分钟)
茶叙
(
10
点
10
分
-10
点
20
分)
第九场
战争记忆
(
10
点
20
分
-11
点
30
分,上海师范大学光启国际学者中心
1103
会议室)
主持人:廖大伟 点评人:韩洪泉
发言人
|
报告题目
|
金士成
|
建国以来“日军七三一部队史实真相”传播历程论述与分析
|
刘昌言
|
新近发现的侵华日军侵占三灶岛系列照片考
|
陶赋雯
|
平成时代的日本二战媒介记忆主体研究
|
点评
|
自由讨论
|
(
每位报告人发言时间
15
分钟,点评时间共
15
分钟,自由讨论
10
分钟)
圆桌会谈
(
11
点
30
分
-12
点
15
分,光启国际学者中心
1103
会议室)
与谈人:余子道、苏智良、高士华、张云、金志焕、廖大伟、周武、马军、段瑞聪、张智玮
午餐
(12
点
30
分,上海师范大学西部校区外宾楼
)
参观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小型座谈会
(
14
点
-17
点)
与会学者名单
(按姓氏笔划排序)
姓名
|
单位
|
丁世理
|
四川外国语大学
|
万鲁建
|
天津社会科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