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向小伙子们的家人打了包票,圣诞节让他们回家过节!”夸下海口的正是“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他还狂妄宣称:鸭绿江并不是不可跨越的障碍,中国人也并不是一支“不可辱的力量”。
麦克阿瑟
然而,
麦克阿瑟轻视了所面对的对手,忽视了这是一支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绝不向敌人屈服的军队,忽视了这是一支从诞生之日起就一路披荆斩棘、在严酷环境中逆势成长壮大的军队,虽然没有飞机、缺少大炮,但从不缺少以弱胜强的战争经历。
毛泽东同志为志愿军选配的指挥班子,都与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一样,是从长征路上拼杀出来的赫赫战将。
1950年12月24日,兴南港,当最后一批美军部队登上撤离的运输船,人类战争史上最为艰苦卓绝的战役——长津湖战役正式落下了帷幕。
长津湖之战,美第七师31团被全歼,上校团长麦克莱恩受伤被俘后身亡。这是一支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攻入俄国西伯利亚被授予“北极熊团”称号的美军精锐,“北极熊旗”成了志愿军的战利品。
被志愿军缴获的北极熊团团旗
虽然陆战一师最后在美国舰队强大的海空火力支援下,侥幸从长津湖地区撤退,这支号称美军“王牌之中的王牌”却付出了总减员11731人的惨重代价。战后多年,美陆战一师作战处处长鲍泽仍对仓皇逃离长津湖的那一幕心有余悸,
“我相信,长津湖的冰天雪地和中国军队不顾伤亡的狠命攻击,是每一个陆战队员心中挥之不去的噩梦。”
长津湖之战时的志愿军第27军79师235团一营副教导员迟浩田,43年后成为了中国国防部部长。1996年12月,迟浩田上将率团访美,接待他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查尔斯·克鲁拉克上将对这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军人肃然起敬。原来,他的父亲维克托·克鲁拉克就是当时的陆战一师副师长。父亲告诉他:
“打了一辈子仗,没有遇到过这么厉害的部队。”
是役结束,正值西方圣诞节的前一天,美国著名摄影记者大卫·邓肯问一个美国兵:“假如我是上帝,你想要得到什么?”士兵低头沉思了一会,艰难地说出一句话:“明天。”
很多美国兵再也看不到明天了,其中就包括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这位二战时期扬威欧洲战场的美军将领,败退途中因车祸身亡,死在了“圣诞”即将到来的时候。
麦克阿瑟吹嘘的“圣诞节攻势”彻底化为泡影。
圣诞节这一天,战俘营中的俘虏化装成圣诞老人
美国战地记者大卫·哈伯斯塔姆在《最寒冷的冬天》一书中写道:“对于曾在那里战斗过的美国人和其他人来说,很多人一直把这段往事深深地埋藏于心,他们从来不向家人和老友提及这段残酷的经历,只把自己当作幸存者。
刚从朝鲜回国时,他们都不愿意听到与这场战争有关的任何事情。”
乐观的“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提出,在圣诞节前,两个月时间里迅速占领全朝鲜,为此,“联合国军”及南朝鲜军集中了22万人,从东西两个方向逼近鸭绿江。按照计划,美军陆战第1师担负由东线向西线迂回的任务。而东线其中一个迂回的转折点就是长津湖地区的下碣(jié)隅里。
作为先头部队,第20军第58师第172团3连的连长杨根思和他的战友们,要在11月26日前到达集结地——长津湖南端的小镇下碣隅里,守护下碣隅里外围的小高岭,切断敌人南逃之路。
这一年,朝鲜迎来了百年不遇的严冬。11月,气温已经降到零下30摄氏度。为了与敌人抢时间,战士们连防寒服装都来不及换发,就走上了自然条件异常恶劣的朝鲜东线长津湖地区。
抢时间就意味着抢占先机。
杨根思带领连里战士乘火车到达朝鲜边境后,下车徒步行军,悄无声息地在崇山峻岭中迂回包抄,从山间小道直奔两三百公里以外的下碣隅里。
在零下30度的气温下,这些来自江南水乡的战士,有的人甚至是生平第一次看见雪,他们缺乏高寒地区的御寒经验。
部队白天黑夜都在野外,
战士们用棉裤腰间的棉花做成耳捂子,用烧过的玉米皮来垫鞋或是包脚,把毛巾剪成两截,缝在大盖帽的两边当遮耳帽。
长津湖的美军陆战第1师堪称美国海军陆战队当中最精锐的部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们战功赫赫,从来没吃过败仗。
他们不仅有重型的坦克、火炮,美军的士兵还有全套的冬季装备(包括防寒帽、厚呢军装、毛衣、大衣、毛袜、皮靴和鸭绒睡袋)。他们的野战口粮有肉和豆制成的熟食罐头,甚至有奶制品、蔬菜、水果罐头。美军所有连队都装备有棉帐篷,还有取暖的火炉,而他们还是依然抱怨朝鲜的天气实在是太糟糕了。
为了确保作战效果,美军决定在下碣隅里修建一座临时机场。
就在修建机场的同时,
杨根思和他的战友们在几乎没有补给,严格进行隐蔽的情况下,创造了连续行军10天平均日行军30公里的速度,于26日前集结在长津湖指定的战斗位置。
此时,美军陆战第1师全然不知,他们已经被杨根思和他的战友们悄悄包围了。
期间,敌机还不间断派出一些侦察机来侦察,但是完全没有发现九兵团的秘密开进。
战后,九兵团的这种秘密开进,也被西方媒体誉为是当代战争史上的奇迹。
1950年11月27日,志愿军第9兵团向长津湖美军发起总攻的日子终于到了,这一天恰好也是美军陆战第1师北上总攻的日子,这个巧合就好像是冥冥之中的注定。
经过一昼夜的战斗,志愿军把美军陆战第1师包围在了下碣隅里。
1950年11月29日拂晓时分,美军集中地面和空中火力对小高岭阵地实施猛烈轰炸,阵地陷入一片火海,土被翻了一层又一层,犹如人间炼狱。
由于小高岭只能摆开一个排的兵力,所以当天,杨根思只带了30多个战士和一挺重机枪登上了小高岭。
第6次、第7次,第8次……在一天一夜的时间里,美军像发了疯似的,对小高岭连续发动了八次冲锋,但始终没有能够突破这个只有1个排防守的小高岭。如果美军再攻不下小高岭,一旦志愿军的包围圈完全形成,他们就只有等着被全部的围歼。
八次冲锋后,阵地上突然安静下来,此时只剩下杨根思、重机枪排长以及一名伤员。凭着经验,杨根思知道这种安静是短暂的,此刻他发出了一道命令,那就是让重机枪排长带着伤员迅速撤离。
重机枪排长起初拒绝执行杨根思的命令,但是杨根思很冷静地告诉他“重武器不能留给敌人,留着它以后可以多杀敌人,为战友报仇”,重机枪排长这才撤了下去。此时,阵地上只剩下杨根思孤单的身影。
夕阳西下,杨根思默默地收拢了阵地上所剩的全部武器:
一包炸药、三颗手榴弹、一支驳壳枪。
随后,杨根思隐蔽起来,两只眼睛紧紧盯着山下的敌人。又是一番狂轰滥炸,敌人发起了第9波攻击。
在敌人蜂拥而上,爬近山顶的危急时刻,杨根思毅然抱着仅剩的一个5公斤炸药包,拉响导火索,冲向密集的敌群。
随着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杨根思与40多名敌人一同消失在火海之中。
28年前,这个年轻人在大雪纷飞的时候,来到这个世界;28年后,他又在白雪皑皑中,秉着崇高的信念战斗至生命的最后一秒。
他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什么是中国军人,什么叫英雄血性!
关键时刻,后续部队赶到下碣隅里,对美军陆战一师发起总攻,
狂妄的美军遭到重创,这支不可一世的“常胜军”终于尝到了惨败的“苦果”。长津湖战斗后,志愿军夺取了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的胜利,粉碎了“联合国军”迅速占领朝鲜北部的企图。
美军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感叹:
“长津湖战役,是钢铁部队在和钢铁人作战!”
1950年冬,朝鲜半岛长津湖畔死鹰岭上气温达到零下40度,号称美军“王牌军”海军陆战队第1师的官兵,见到了令他们胆寒和震惊的一幕——
冰天雪地里一排排志愿军战士举着枪、握着手榴弹,但却没有开火。走近一看,100多名衣着单薄的志愿军战士早已冻成“冰雕”,但却依然保持着战斗姿势,手里紧紧握着武器,100多杆枪朝着同一个方向……
出现在多部影视作品中的美军向“冰雕连”敬礼的桥段属于艺术加工,事实上并不存在
“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跟敌人的飞机大炮,跟反复的空袭轰炸相比,低温冰雪又算得了什么?
人民志愿军正是靠着“人在阵地在,与阵地共存亡”这种必胜的信念,抱定必死的决心,在天寒地冻、缺衣少食的恶劣条件下与强大的敌人进行了殊死较量,激战松骨峰、鏖战长津湖、血战上甘岭……
一个阵地一个阵地坚守,一个山头一个山头攻克,硬是凭着劣势装备和血肉之躯把以美军为首的装备精良的“联合国军”赶到了“三八线”以南,让曾叫嚣在圣诞节前打败志愿军,不可一世的“常胜将军”麦克阿瑟吃了败仗,迫使克拉克成为了美国第一位在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上签字的陆军司令官,更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志愿军的军威。
抗美援朝战场上,美军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一旦美军遭遇“弹尽、粮绝、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络、深陷囹圄难以突围”四种处境,即使士兵们选择投降,也不会承担太大的责任。
而恰恰相反的是,我们志愿军字典里从来没有“投降”两个字。
哪怕是四面包围、弹尽粮绝,哪怕是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一枪一弹,哪怕是还剩最后一口气、流尽最后一滴血,都誓死坚守阵地,始终保持着战斗的姿态。
也许正是两军这种本质的区别,最终决定了战争的胜负,成为了志愿军以弱胜强的制胜密码之一。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
“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
人在阵地在!多少不知名的高地上,面对敌人的狂轰滥炸和反复进攻,英勇的志愿军舍身忘死,顽强地同敌人血战到底,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壮歌:连长牺牲了,排长顶上,排长牺牲了,班长代理,班长牺牲了,战士接替;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砸,刺刀拼弯了,就用手抓嘴咬;有的官兵中弹后依旧手握武器,继续将弹药悉数打入敌军,直至意识消亡;有的官兵身中数弹流血不止,拼尽最后力气拉响手榴弹或炸药包冲向敌人……
为力保阵地不失,
松骨峰上机枪手李玉民从战友的尸体上拿起步枪冲向美军,大腿被子弹打穿了个洞,他用一颗子弹塞进伤口止血,然后继续与敌人拼刺刀;指导员杨少成的子弹打光了,他端着刺刀冲向敌人,当美军将他围住的时候,他拉响身上剩下的最后一颗手榴弹,喊了声:“同志们,坚决守住阵地!”
为力保阵地不失,
上甘岭战役中我方阵地山头被削低两米,许多坑道被打短了五六米,击退敌人900多次冲锋。著名的孤胆英雄胡修道和他的战友,先后击退韩军总共41次进攻,寸土未失!其中仅胡修道一人就毙伤韩军28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