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腾讯科技”,选择“置顶公众号”
关键时刻,第一时间送达!
文 / 车评君
微信公众号 / 建约车评(jianyuecheping)
滴滴出行28日表示完成新一轮超过55亿美元的融资,以支持其全球化战略的推进和前沿技术领域的投资。据悉,交通银行、软银集团、银湖等均参与了此轮融资。
另有消息称,在此轮超55亿美元融资中,主要投资方均将投票权委托给滴滴管理层,管理层对滴滴的绝对控制权进一步增强。这一举措实则为滴滴未来发展提供广阔的成长空间和强大的执行力保障。
据业内人士估算,这一融资使得滴滴的估值提升至约500亿美元。
滴滴官方公布的融资事由,更易理解的解读是:“支持全球战略推进”就是要乘着Uber焦头烂额之际,痛打落水狗,成为另外一个Uber,或干挺Uber。“布局前沿技术”,是发展AI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无人驾驶领域,用某位投资人的说法是“死磕百度”。
痛打“落水狗”Uber
尽管在去年,滴滴出行通过合并把Uber赶出了中国,然而也让出了将近20%的收益权。收购的成果,Uber中国的团队随后烟消云散,相关的APP也被关掉。在Uber撤出之后,滴滴还成了出租车公司和司机攻击的唯一火力点。并在随后的“网约车新政”中成为最大受害者。
那是一段艰难的时光。在那样的背景之下,滴滴不得不宣布启动全球化布局。现在看来,此前国际化的布局成了一个极具远见之事。因为Uber因为“性骚扰”的丑闻发酵,导致大规模的人士动荡,高管频繁离职。使得滴滴出行迎来了一个重要的全球扩展的时间窗口。
Alphabet的无人驾驶知识产权诉讼也令Uber非常受伤,最新的消息是Uber已经宣布,原谷歌无人驾驶创始员工安东西-莱万多夫斯基已经不再领导该公司的无人驾驶研发工作。
Uber的被动形势,使得滴滴能够说服投资人,它可以利用这样一个绝佳的窗口期,进行国际化布局,蚕食掉Uber的市场。大量资金的注入,可以与Uber进行新一轮的补贴大战。事实上打车者毫无忠诚度可言,通过补贴大战和强运营占领市场,是滴滴出行的强项。
在国际化布局上,当前滴滴已经成为Uber、Lyft、Grab、Ola、99五家全球移动出行领导者的投资者和合作伙伴,并且开始着手构建高水准的跨境科研网络,促进创新资源的协同,引领全球交通领域的技术革新。
无人驾驶死磕百度?
对无人驾驶技术进行投资也是滴滴本次所募集资金的用途之一。
前不久,滴滴出行宣布了在硅谷建立AI实验室,原谷歌的软件经理贾兆寅成为其无人驾驶业务的总工程师。,并与优达学城合作,招聘无人驾驶研发人员。本次共计55亿美元的融资,恐怕会有不少资金将会投入这块研发。
但车评君认为,滴滴出行在无人驾驶领域与百度展开死磕并不是明智选择。一方面这不是滴滴的主业。滴滴的主业是成为移动出行的入口,只要能达成这一目标,届时无论是谁都会找他们合作,立于不败之地。
当大量的汽车公司,租车公司,都准备做共享出行时,实际滴滴入口的价值会变得更大,因为所有人都需要滴滴分配过去的订单,很显然消费者不会下载很多APP,他们只需要一个APP,很可能是滴滴。滴滴或将成为出行领域的“天猫”。
一个O2O企业自己去开发出行工具,并不是聪明的做法,因为能力体系是不一致的,自动驾驶车辆,完全可以去采购。除非这世界只剩下一家汽车制造商了,但这不会发生。
滴滴开发无人驾驶汽车不具备竞争力的另外原因是没有规模效应。在任何时候,作为公共交通出行解决方案的滴滴出行,永远不会替代私人交通。
因为公共交通解决的是基本出行的需求,私人交通出行解决的是升级出行的需求,以及其他的叠加需求。因此,私人交通出行工具的数量必然会大大多于公共交通出行工具。
做运营的去做制造,以及做制造的试图切运营,看起来都不是一件容易和正确的事情。
车评君认为,滴滴出行当务之急是乘着Uber“四面楚歌”之际,快速抢夺国际共享出行市场的份额。
关于无人驾驶,但从目前的格局看来,滴滴出行不大可能成为一家有竞争力的无人驾驶能力提供商。保持跟进的姿态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