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只要你愿意,就能读懂的精神分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艺术世界 ArtReview  ·  超媒体集团于伦敦V&A博物馆庆祝ArtRev ... ·  5 天前  
康石石  ·  藤校大U的设计专业,真的不少!!! ·  3 天前  
青春川大  ·  青年丨胡顺:书法为伴,执笔青春 ·  4 天前  
青春川大  ·  青年丨胡顺:书法为伴,执笔青春 ·  4 天前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  最新动态 | ... ·  4 天前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  观展|“日月光华”由当代艺术看见东西方哲学的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多提问,也能减肥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 公众号  ·  · 2017-09-05 12:00

正文



如今,在网络上,问自己生活困惑问题的人越来越多。上周新闻爆料,为打造一个全新问答平台,今日头条高价挖角知乎大v内容版权。从此窥见一斑。


产品的竞争,说明了市场的需要,即越来越多的人能敢于发问。


一个问题的提出,一般要经过3个步骤:第一步,你正在经历着生活,所以你能有问题;其二,你意识到你有提问的需要,并且付诸行动,主动地满足自己的需要;最后,提出问题,向外界发出信号,比如我需要了解未知,我需要帮助,我需要存在感等等。


同时,一个问题没能提出,也要经过3个步骤:第一步,问题,你有;然后,犹豫着要不要提,会不会有人笑话你?最后,放弃提问,把问题吞回自己肚子里。


那么,一个经常提问的人和一个不经常提问的人在生活中有啥区别?


首先,我认为,前者的身体消化功能好,身体状况也会比一个不经常提问的人来得健康、苗条。一个不经常提问的人,很容易便秘,因为他不太舍得把问题排泄出来,以至于身体囤积了太多问题而无法消化。一个经常提问的人,新陈代谢及时,不太会发胖。



其二,一个经常提问的人向外探索的原始动力,存留完好。实际上,提问,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每个人自从会说话开始,就会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认识这个世界。比如,一个3、4岁孩子的问题会信手拈来,当看到妈妈在厨房里准备晚餐时,她就会问:“妈妈,你在干嘛呀?”“这是什么菜呀?”“这些菜是怎么来的呀?”等等。


可以看到,孩子通过提问认识世界的同时,也在向妈妈寻求关注,当妈妈能够耐心地接纳孩子的问题,孩子便能探索得更多,并信心满满。相反地,当妈妈无法耐受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且这种无法耐受是一贯性的,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和ta生产出来的问题都是不被欢迎的,久而久之,就不愿意提出自己的问题了。


于此相应地,一个经常提问的人更趋行动派,目标感强,他们力图解决问题,更愿意在不断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善自己,让自己更趋于生活的真相。而生活不就是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的练习册么?这么说,一个常提问的人,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而一个不经常提问的人可能把更多的力比多留给了自己和过去,在别人不断向前的时候,ta却频频回头,纠结着、后悔着过去的某个问题为什么没有在当时就提出来。




事实上,这里还存在一个文化差异,相比于西方人,国人属于不常提问的那类人。李银河曾在某调查研究中,下过这样的结论:中国文化是耻感文化,因为相比国外,中国的村落多,且密集。这样就会有个现象:在村里没有不透风的墙,你的事别人都知道,别人的事你也知道。这里的“事”,我想更多指的丑事、坏事,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外事传千里”。


不过,这样的发现,更偏向内心现实,即一个人幻想着,我的事别人都知道。既然别人都知道,就不太会问了。我们常常携带着这种被暴露的耻感在人群中穿梭,难免生怯,中国人的含蓄内敛也就由此而来,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常常有人做赤裸的梦的原因。


今天,我们要感谢时代科技的发展,网络的世界似乎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至少我们可以隐姓埋名地发问,为耻感蒙上一层面纱。有趣的是,不同的问题背后存在着动机的差异,这是网络隐不掉的。


有的人抱着“我的事别人都知道”的算命心理,希望一个人为自己指点迷津。这是人们在极为无助和痛苦的状态下的一种退行式发问。有的人提问,是为了向权威确定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是否正确,以获得某种背书;有的人提问,则是为了寻求安慰;还有的人,明知故问,以炫耀自己的能耐,等等。





曾奇峰老师曾说,所有的问题,都是提问者建构而来。既然问题是他建构的,答案自然也在他的身上。所以,我这里要透露一个回答问题的诀窍:我们的答案只需要呈现他的问题是怎么构建出来的,即可。


比如,一个人问:我的老公经常不回家,是为什么?看到这个问题的第一个反应是,我又不是他老公,我怎么知道原因,问错人了吧。这个反应告诉我的信息是,夫妻间的沟通出了问题,可能是妻子没有主动去问,又可能是妻子问的方式使得老公不愿意回答,也有可能是老公的问题。无论怎样,妻子在老公那里得不到答案,才会来问第三个人。老公经常不回家,也正是夫妻沟通不畅导致的行为结果。当你了解到这些隐含的信息时,你就知道如何回应这个问题了。


所以,每一个问题都自附答案,只是当局者迷罢了。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问题达人苏格拉底已经明确地告诉了我们,提问的目的在于,认识你自己。



作者   徐倩




点击原文连接,重温徐倩老师的【心理问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