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烙画这一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在包头的传承与发展,以及两位烙画传承人的介绍和他们的作品。文章还提到了烙画的历史溯源、艺术特色以及免责声明等内容。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烙画的历史渊源和传承发展
烙画起源于秦朝,盛于东汉,如今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点保护对象。在包头,烙画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观点2: 青山区烫画的特色
青山区烫画源于陕西府谷木匠世家的木版烫画,通过一系列工序创作出栩栩如生的作品,兼具写意神韵与写实具象之感。
关键观点3: 白云鄂博矿区烙画的传承与创新
白云鄂博矿区艺斋艺术工作室负责人邱春霞深耕烙画创作,其《神山草原情》系列烙画作品,蕴含深厚文化内涵,体现了古老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观点4: 两位烙画传承人的介绍和作品展示
文章提到了烫画第四代传承人亢刚和邱春霞,介绍了他们的技艺、作品以及为烙画传承所做的贡献。
正文
在中华艺术的璀璨星空中,有一种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熠熠生辉,它就是
烙画
,也被称为
烙花、烫画、火笔画
。历经两千多年岁月洗礼,烙画以其独有的东方艺术风格,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更是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点保护对象。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烙画的奇妙世界,探寻它在包头的传承与发展。
·
2022年,烙画被列入第七批包头市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项目名录。
烙画起源于秦朝,始见于西汉末年,盛于东汉。它利用碳化原理,通过控温技巧,在不施任何颜料的情况下,以烙为主、套彩为辅,在木板、宣纸、葫芦、丝绢等材料上勾划烘烫,创作出古朴典雅、清新秀丽的作品 ,画面自然产生不平的肌理变化,具有一定的浮雕效果。
创作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创作者需熟练掌握绘画技巧与火候,运用各种手法呈现出深浅不同的褐色图案,表现力独特。
青山区的烫画艺术源于陕西府谷木匠世家的木版烫画。因第二代传承人走西口将这项技艺带到巴盟,后经第四代传承人将烫画艺术带到包头并得以延续。
其中,烫画葫芦工艺精湛,讲究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通过铅笔起稿、刻刀刻画、提白工艺、烙制着色、针刺打磨、上色落款、上油封釉等一系列工序,创作出的作品栩栩如生,兼具写意神韵与写实具象之感,每一件都盛满“福禄”的美好寓意 。第四代传承人亢刚还在传统烫画基础上,加入彩刻、浮雕、镂空等技法进行创新,其作品深受喜爱并被国内外友人及美术馆收藏,他还通过开展进校园、进社区等体验活动,推动烫画传承。
烫画第四代传承人亢刚
烫画传承人工作室
烫画技艺工具
第四代传承人亢刚展示烫画技艺
白云鄂博矿区艺斋艺术工作室负责人邱春霞,作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烙画艺术家协会会员,多年来深耕烙画创作。她创立的工作室被认定为首批自治区级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其烙画作品列入多项非遗名录,还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届工艺美术品飞马奖展览金奖,她本人也被评为内蒙古工艺美术大师 。邱春霞赋予古老烙画工艺新生命,其《神山草原情》系列烙画作品,讲述着白云鄂博的传奇故事,寓意吉祥美好,体现天人合一等思想,蕴含深厚文化内涵。
烙画,这一古老的艺术在包头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枝结果。从青山区的烫画传承,到白云鄂博矿区的创新发展,每一位传承人都在为这门艺术的延续与发展贡献力量。让我们共同关注烙画艺术,期待它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将这份独特的东方艺术传承下去,让更多人领略到非遗的魅力。
【免责声明】
1.本公众号上部分文章和图片为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公众号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地对作者和稿件来源进行了标注和通告,如有漏登或稿件涉及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小编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更改或删除。
3.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