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养育男孩(ID:breedboy)
特别鸣谢本期主播:她买买提斯基
最近,“空心病“流行,指的是现代年轻人的虚无主义。
前段时间,北大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徐凯文做了一场演讲《时代空心病与焦虑经济学》,他从北大学生的空心问题说起,据说:“北大四成新生认为活着没有意义”“30%北大学生竟然厌学”。
这些孩子,他们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他们从小都是最好的学生,最乖的学生。他们也特别需要得到别人的称许,但是他们有强烈的自杀意念,不是想自杀,他们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活下去,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仔细看了演讲的全文,为人父的我不禁捏了一把冷汗。
为什么在这么好的条件下,孩子却变成了这样?
跟朋友谈及,觉得人还是要有梦想才行,特别是孩子,一定要有梦想。而这个梦想不能仅仅止步于高考,也不能仅仅着眼于大学毕业后的工作。
社会通病个人是无力的,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谈梦想过于空洞,甚至有人会把你当傻子。
“现如今谁谈梦想啊,只谈钱。有钱啥都好办,就有梦想了。”
我想,那是把梦想和欲望混淆了。
有梦想的人有了钱,可以圆梦。可是没有梦想的人有了钱,只能在欲望中继续沉沦迷失。
很多人已经在现实的生活中放弃了自己的梦想。
想起来也只是儿时的作文课里那句,“我长大了要做一个科学家“,我估计80后父母当年的集体理想就是做一个科学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候大家几乎都这样写的。
后来,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中挣扎前行。
要么是随波逐流,交付命运的安排。
要么就靠父母安排,走着自己不想走却不得不走的啃老路。
开一家书店,有大人,有孩子,有清茶、有故事,就是我的梦想
为人父母的你,是否跟孩子谈过自己的梦想呢?
“身为小孩眼中的'大人',将留给他们什么样的财富?”
你又是否想过,你会给你的孩子什么样的影响?
很多暴发起来的有钱人会给你一个这样的答案:
前段时间,网上有一篇文章《在上海有七套房的家庭,孩子还要努力读书吗?》,作者黄征宇讲了一件事,可以说是当下中国社会人暴富之后的一个真实写照。
“前不久我刚回国一次,当时我在机场用Uber叫了一辆车。在车上,这位司机朋友就和我天南地北地聊了起来。
当谈到国内经济发展和孩子教育现状的时候,他告诉我说,家里之前因为拆迁的原因分到了七套房,所以,他并不苛求孩子能有很好的成绩。他笑呵呵地说:
“我儿子就算考最后一名也没关系,因为家里的钱够我们家花一辈子的了。我现在开Uber也是为了体验新事物,打发时间。”
当听到他这么说的时候,我沉默了很久。沉默的原因是:金钱不是生活的全部,拥有金钱的多少和是否学习进取不应该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可惜的是,我们身边还真有很多这样的人,自己上班是为了打发时间,家里什么都有,自己还奋斗啥?
朋友单位有一个官二代,家里都是官。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己运气差,没进事业单位,但是自己运气也好,随便去哪上班,只要好玩就行,反正是打发时间。
但是历史上无数的事例都告诉我们,金钱不会是永恒的,而精神和文化才能传承千百年。
外公年轻时,因为家里穷,所以没读多少书,但是他自己一直渴望读书,边务农边自学,竟然还读透了红楼梦,在当地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老人在世前,卯足最后的气力也送舅舅去读了大学,虽然两次高考落榜,他还是勉励他“单枪匹马再战。“最后出人头地。
他一生写了很多诗文,但最重要的一句就是“勤俭持家久,读书继世长。”
希望我们子孙后代以读书为重。
这就是精神的力量,每每想起,都会觉得内心有一种招呼和使命。
一时的富裕是不是富裕,一代的成就也不堪说是成就。
风云际变,世事无常。历史上多少豪强富族都归于黄土,而有些却生生不息。
只有一代一代的努力,才能真正的好起来。
给孩子留一套房,不如留一屋书。
给孩子一个读书的环境,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
有一位单亲妈妈留言说,自己的孩子8岁,生怕没有父亲会对孩子造成影响。
其实,有很多的地方可以让孩子得到爱的教育。
比如好的书本,里面的故事会让孩子的心灵得到滋润。
生活总是充满苦难和残缺的,但是我们的精神力量会帮我们去克服这些困难。
台湾小鲁文化社社长陈卫平先生,他写了一篇文章提到:
“父亲突然撒手人寰,没有留下任何财产,只留下一屋子的书籍。在家徒四壁的困顿下,母亲曾问道于卜,卜者说:“您的孩子家产不少,而且是父亲留给他的。”
母亲回家后失望地对我说:“我看靠命也没个准儿,还是靠自己吧!”
就这样,我们走过了坎坷的岁月,而父亲留下的一屋子书籍,在经历二十余载的变迁后,仍然完整无缺地保存下来。
而我,在大学毕业,尝试了各种不同行业的工作之后,终于发现自己最大的乐趣,还是和小时候一样,做一个快乐的爱书人——我要把最精彩、最好看的故事,写出来,出版给所有的小朋友看。”
父亲没有给他留下任何财产,只留下一屋子的书籍。但是,正是这一屋子的书,影响着成年后的他,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做着什么样的事。
陈卫平先生曾这样归纳父亲对他的影响:一是忠厚的个性,另一点就是理想主义,无可救药的理想主义,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把世俗物质享受看在眼里,只想着做一番有益社会的事业,有种知识分子的使命感。
这世上没有任何量尺可以测量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么深远?
害怕孩子得了空心病,不如先看看自己是不是得了这个时代的空心病。
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在逼着孩子成为一个“空心病“的孩子。
过于精细的计算,过于功利地强调学习地目的性。
都是非常可怕的。
对孩子来说,他们需要的不是你留多少钱。
而是在乎在他们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在哪里?
在他们最需要你引导的时候,你做了什么?
在他们的内心,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身为父母,自己为人处事的方式,才是关键。
在这个浮夸和炒作横行的时代,更需坚守本心。
做一个有梦想的、有趣而爱阅读的父母,
给孩子留下丰厚的精神财富,比什么财富都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