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万众瞩目的科创板要开市了。
由于科创板有许多交易规则是全新的,所以对任何一个A股参与者来说,都是全新的摸索体验,毕竟没有任何人能够笃定一定会怎么发生。
所以,我从超短投机的角度,来捋一捋科创板可能存在的机会与思路。
文章分为两个部分,一要规避的风险。二要抓到大机会。
首先,我们来看一张表:
要参与投机,
首先,你得知道货有多少,货从哪里来。
这个表有几个数据还是比较重要的,我一一解释一下。
科创板上市首日,一共有多少能够卖出的筹码,都在谁手上。
筹码分别在三类人手上:
A。网上打新(你可以简单理解为散户)
B。网下打新(你可以简单理解为机构)
C。战略配售基金
其中,战略配售基金获得的筹码是要锁仓1年的,因此不在我们关注范畴内。而B网下打新,会有部分机构筹码被随机抽中5%筹码锁仓1年,剩下的可以正常卖出。(被抽中的有点衰啊。)
因此,综上,首日抛盘,基本上就是A和绝大部分的B。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
对投机客不太友好的数据:
网下打新的持有者,占了差不多明天65%的可抛售筹码。所以,这些机构的态度,将决定了科创板短期的走势。
而,我问了一圈相识的机构朋友,这次他们基本都是全部产品满仓申购,但是中签结果比想象得要容易得多。
我有一个规模不算大的险资权益部朋友说,他们这次中签了将近1500万元左右的科创板新股。甚至拿到5000万左右的,也不少。
按照发行价算的话,现在机构手上差不多有200亿元的筹码首日可抛售。而散户手上差不多100亿。
如果按照首日简单翻倍来算的话,就是差不多有600亿元筹码。
而当下,两市成交一共就4000亿左右。这还是算上全部的市场参与者,而科创板50万的门槛,一共就380多万人开户。(而A股总的人数大概在1.5亿以上)
短期承接压力可想而知。
同时,周日下午,我认识的好几个机构权益部的人都在开会,商讨卖票策略。大致的思路都是以先落袋为安为主要原则。(毕竟如果按翻倍算的话,白赚几千万,谁也不会太计较后面还会不会有更多涨幅。)
也因此,这就会出现一种情况:
实实在在有货的收割情绪无脑看多的。
换成交易表现就是:
小心批量上影线。
由于前五日交易都是不设涨跌停,但是盘中会有相较于开盘价30%,和60%波动的临停。临停这个我们还相对熟悉:
随便举个例子,8月24日的攀钢钒钛,首日无涨跌停,早盘利用资金优势,直接爆拉迅速临停,然后出来反收割。
哪怕集合最低点买入,次日被埋。
所以,明天有一个核心原则:
早盘,谨慎追高无量拉的分时。
被套概率特别大。宁愿放弃也不乱追。
包括当年创业板首日上市,也是同样的路数,甚至更惨烈
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基本上全是上影线,像神州泰岳,红日药业,回落高达30%以上,而且很长时间内都没有涨回来。
所以,明天的首要原则就是:分时拉升中,
不要追高,不要追高,不要追高。
重要的事情说三边,尤其早盘的高,是最大的坑。
如果真想参与,首日试探性交易的话,集合竞价(如果开的不高的话,如果开盘直接翻倍,建议放弃)或者开盘如果大砸之后的试探性低吸。
总之,不要追高。
写到这,可能很多读者会问了,看这意思,感觉是不太建议参与科创板啊。
非也。
科创板真正的投机机会在这:
龙头标杆股。
换一句话说,找出科创板的吉峰农机。
吉峰农机是谁?经历过创业板开板的人,都不会忘记它。
因为:创业板的第二天,几乎所有股票全都接近跌停摁死。只有这位英雄
-7拉出大长腿,之后一路绝尘。一个月拉出2倍高度。
(以前叫吉峰农机,现在改名叫吉峰科技了)
创业板上市之前,所有人都在装模作样的分析28只票的基本面。结果第二天基本跌停之后,就老实了。
但是,原本默默无闻的吉峰农机,在翻倍之后,又开始大量吹它基本面:什么模式非常先进,未来几百亿市值可期。
后来,我们都知道了,知道今天,这货依然过不去20亿市值。徒留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