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城市实验室BCL
发布北京城市实验室这一定量城市研究网络的最新研究:城市模型、大数据、开放数据、地理计算、空间分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野球帝  ·  帝哥小卖部,清仓进行中! ·  昨天  
野球帝  ·  自家长袖T恤!原价69元,福利价49元! ·  昨天  
苏群  ·  夏天追杜兰特,火箭准备好了吗? ·  3 天前  
野球帝  ·  文班亚马,赛季报销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城市实验室BCL

教研动态 | “数理统计基础教学经验分享”主题月度交流会——面向沿边地区人居环境改善的城乡规划大数据理论与方法课程虚拟教研室

北京城市实验室BCL  · 公众号  ·  · 2024-08-30 10:30

正文


2024年6月25日晚, “面向沿边地区人居环境改善的城乡规划大数据理论与方法课程虚拟教研室” 举行 十四 月度交流 会, “数理统计基础教学经验分享”为主题, 邀请 深圳大学曲菲老师围绕 “怀疑、测量、推论——适应于建筑低年级学生的数理统计基础教学”进行专题报告 本次月度交流会是 “面向沿边地区人居环境改善的城乡规划大数据理论与方法课程虚拟教研室”的定期交流活动之一, 来自 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厦门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深圳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吉林建筑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藏大学、新疆大学、广西大学、东北大学 13所共建高校 3 0 位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


报告环节,曲菲老师回顾了她在面向建筑大类低年级本科生开设的《城市规划数理统计基础》课程中的教学实践。该课程不仅荣获了深圳大学本科优秀课程奖,而且近五年教学测评平均在前 1 2% ,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好评。曲老师在五年来的课程改革探索中累积了很多经验和心得,在本次报告中,她从教学内容、培养目标、教学方法、成果反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介绍。

分享内容展示


第一部分,曲老师首先介绍了教学内容的组织逻辑。课程聚焦于社会科学统计方法,比较全面地对定量方法、选题问卷调研、数据分析进行概括性指导。考虑到受众为建筑规划景观方向的学生,课程重点放在了培养逻辑思维、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科学定量研究涉及的方法论和程序上,而非聚焦于晦涩的统计原理或艰深的数学公式。2018年及之前,课程安排存在一定程度的内容板块割裂、案例与知识点脱节问题,选课人数日渐减少、几近停开,于是2019-2024年这五年间,曲老师开展了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探索,希望课程通过一个研究任务进行串联,从关注问题到提炼选题,进而建立假设、抽取变量列表并设计问卷,最终根据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来解释成因、整合成果,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将从事定量研究的一套完整科学方法传授给学生。在上述思路指导下,课程结构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较为简短,直入主题介绍数理统计的概念、程序、方法等基础知识,与此同时让学生构思选题;第二阶段要求学生在选题基础上进行研究方案设计,在思考问题与对象的关系时建立变量思维,之后通过对问卷设计方法的详尽讲解和汇报讲评,让大家能将问题和变量转化为合理的问题及选项;最后一部分是在前一步所得数据的基础上,通过SPSS操作实现一些常见统计与量化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线性和逻辑回归等,并根据同学们选题情况灵活增减相应知识点。此外,在对选题的统计中曲老师发现,学生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人-环境-社会心理”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如行为心理的影响因素、环境要素的提取及评价、特定人群的环境包容性等,而且相比于老师规定的规划学科问题,同学们自主地进行多元选题更能激发其兴趣和创造力,出现了很多跳脱出学科语境的议题,新颖而有趣味性。


教学内容板块设计


第二部分,曲老师分享了培养目标的设置思路。曲老师打破了“知识-能力-素质”的传统培养目标矩阵,参考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将其调整重构为“能力-素养-眼界”的三元结构,其中理论知识作为科学分析的基础纳入能力目标,另外增加面向跨学科和国际视野的眼界目标。在能力方面,目标包括理解社会科学统计方法和定性定量研究方法论、掌握研究方案设计和问卷设计及实施方法、掌握基于真实数据的软件计算与分析操作;在素养方面,课程希望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理解归纳推理的概然性,同时让学生形成基本科学素养、能提出有效假设并严谨求证,另外在团队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在眼界方面,课程强调社会科学的统计是社会方法论科学,通过带学生了解国际范围内的研究动态及趋势、拓宽国际视野,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创新研究与应用,让大家对身边日常社会现象产生思考和挖掘本质的意愿,激发其对城市环境和社会可持续的责任感。

课程培养目标设置


第三部分,曲老师借助实例,详细解读了为应对“适应专业需求”、“面向低年级学生”、“涉及较难理解的统计原理与公式”等难点所采用的六类教学策略。首先,课程采用“项目导向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方式,尝试引导学生以课题为中心进行学习,过程中穿插研究案例帮助学生形象化理解,例如以风力发电机噪声对居民福祉潜在影响的研究为例,生动展示如何超越个人偏见,从复杂现象中归纳出本质规律;又如在问卷设计教学时用学生的真实研究题目举例,在引起共鸣的同时帮助学生规避典型、共性的问题。其次,教学中倡导“合作式学习”和“挑战式设计”,不需要每个学生都对全部知识完全掌握,而是因材施教,让学生按能力和进度自主选择任务模块、有序学习;小组项目中,让学生分工完成各自擅长的部分,然后再合作中实现互相学习和启发;对于有余力的同学,安排了课程任务之外的延伸模块,拓展知识深度。最后,课程还强调“平衡表达与内化”和“高互动课堂”,硬性知识与学生定期汇报并重,通过多形式的师生互动保证学生的知识吸收与任务落实,例如曲老师曾尝试在网络平台发布任务,让学生分享生活中与数据统计相关的案例或是对一些数据的质疑,在新奇的案例和风趣的回复中,师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探讨得到了充分的扩展与延伸。


教学策略——项目导向教学&案例教学


第四部分,曲老师展示了课程成果和学生反馈。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学生们自主分析确定了各自研究问题中变量的存在性及变量之间的关系,再遵循其逻辑框架设计研究方法,并从中获得了将复杂信息抽丝剥茧的提炼能力;还有同学以海报的形式汇总了研究工作,从中能看出他们对分析过程的掌握度很理想,成果甚至能达到有些研究生论文的深度;还有同学在得到影响因素模型后进一步反思了调查过程,将可能影响调查的因素也记入备忘录,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数据表面。在课后评价反馈中,学生们也表示,课程内容新奇有趣,在过程中他们不仅提升了理性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深化了对研究方法和经典理论的理解,还掌握了“硬核”的统计软件及分析技术。曲老师也对本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她认为学科中“可研”和“可教”的内容并不能直接划等号,对于基础知识教学,回归日常性的场景会很有帮助。最后,曲老师总结,这门课的最终目标还是希望学生们获得一技之长,也就是学会质疑、具备辨别真伪和梳理分析的能力。


课程作业成果示例展示


交流研讨阶段,龙瀛老师首先提出了分组合作模式可能存在部分组员划水的问题。对此曲老师表示,考虑到选课人数和学生所属年级,课程始终采用小组合作模式,但为了确保公平和合理性,会通过详细记录个人贡献来评估学生的工作量和掌握程度,允许同组同学有不同的分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搭便车”行为。关于建筑大类本科生数理基础课程的设置问题,龙瀛老师分享了清华大学最近的尝试,即要求学生完成十余学分的数学与计算机类课程。曲老师表示,目前深圳大学建筑类本科生仅依靠这一门课程学习数理统计知识,她认为工科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持续下去,这将有助于学生在行业低迷时期保持竞争力,因此清华给学生们提供的扩大数理课程的选项值得借鉴。深圳大学辜智慧老师也参与了此话题的讨论,她经过与一年级学生的沟通,认为相关课程应该更早介入,以防止在专业课强调艺术与设计的同时,学生们失去原有的数理知识和能力基础。




教研室类型: 课程(群)教学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