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报告旨在呈现一个相对完整的中美人工智能产业玩家图谱
。我们基于知名机构的研究报告和人工智能行业榜单等市场公开信息 ,筛选了其中单笔融资额超过1,000万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公司,共计378家,其中中国公司140家,以美国为主的海外公司238家。
我们将人工智能行业分为三大层次:
1)基础层:计算能力支撑、数据资源(包括芯片、传感器、云、数据和算法结构)
2)技术层:算法、模型及技术开发(包括语音&声学识别技术、语义识别&分析 、视觉识别技术和AI平台)
3)应用层:人工智能在各行业的渗透应用(包括医疗健康、无人驾驶、营销、金融、仓储物流等垂直行业应用)
一 企业分布
1.
90%
的企业集中于技术层和应用层,基础层门槛高,仅少量企业有能力参与。
2.
海外市场进展具有前瞻性意义:
a)
应用层企业大量聚集,数量占比超
70%
,企业核心竞争力逐渐从深度开发转向技术产品化。
b)
技术层已经过一轮并购,留存企业数量较少;层内
4
大板块相对平均,出现了
AI
平台新类别。
3.
中国市场仍在逐渐成形过程中:
a)
应用层企业尚未大规模聚集,数量占比约
50%。
b)
技术层企业尚未经历并购浪潮,依然占据
1/3数量;其中视觉识别类一家独大,占比约60%,AI平台类别几乎尚未形成。
二 热门领域
1.
海外市场中,医疗、金融、无人驾驶及销售
&
营销为最热门的应用领域;在海量数据的优质环境下,其中纯软件应用高度可行从而占据绝对多数。
2.
中国市场中,医疗、陪伴交互、无人驾驶、教育是最热门的应用领域;企业相对更集中于硬件领域,以便于直接同终端用户接触获取数据。
三 巨头布局
1.
海外互联网和IT巨头均完成至少10亿美元级别的投资或并购,以并购交易为主,占比高达70%,其中不乏Altera、Mobileye等百亿美元的重大交易。
2.
中国巨头投资和并购布局相对缓慢,仅完成接近海外巨头1/3的数量,以前期投资为主,金额较小;它们最关注的是海外优质标的。
1.
人工智能产业图谱
a)
海外产业图谱
(美国为主)
b)
中国产业图谱
2.
细分领域对比分析
3.
海内外巨头布局
整体分布
单层分布
-
应用层:海外市场以软件为主,占比
82%
,集中在医疗、金融、销售等数据基础最好的领域;中国基础层和技术层整体水平较弱,因此应用层还未进入爆发阶段
-
技术层:中外相似,均以软件能力为核心构建技术输出平台,巨头企业纷纷参与
-
基础层:门槛很高,仅少量企业有能力参与;其中海外以巨头为主,中国仍有少量创业企业尝试
海外特性
中国特性
中外共性
中外差异
-
医疗、金融领域,海外企业享有数据为主的基础设施优势,应用能力大幅领先
-
销售
&
营销领域,海外企业延续了
SaaS
时代开始的行业先锋角色,而中国企业还未成气候
-
陪伴
&
服务领域,
Amazon/Google/Apple
等在海外市场垄断式领先,创业企业几乎无机会;中国市场在政策保护下未受到海外巨头冲击,依然存在创业公司的成长机会
-
农业领域,海外的大农场生态奠定了人工智能的数据等设施基础,中国企业受限于国情几乎不可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