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王百丽国际的陨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作者:李东阳
来源:首席营销官(ID:cmo1967)原创互联网营销第一媒体!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创伙伴立场,如有疑问,请后台联系我们。
最近,一个爆炸性的消息来了!
一代传奇鞋王百丽或将从此陨落!
4月18日,百丽国际发布停牌公告,停盘原因是鼎晖投资正与百丽高层研究潜在收购交易,据知情人士透露,鼎辉投资正牵头57亿美元(约合442亿港币)商讨收购百丽国际,而在停牌之前的市值为444.48亿港币。
近年来,虽然百丽国际积极转型,但仍然未能改变业绩颓势,此次折价出售,再次说明一代鞋王的陨落,让人不胜唏嘘!
一代传奇女鞋帝国,市值一度超千亿!
曾经的百丽无限风光!
江湖上有一句话:只要有百货商场的地方,就有百丽的身影!
只要走进百货商场,几乎超过一半的鞋类专柜都是百丽旗下的品牌,最终你会发现,选来选去其实你买的都是百丽的鞋子。在电子商务不盛行的年代,百丽凭借庞大的门面、店铺占据量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江湖老大”地位。
从1992年投资200万港元成立的一家小厂,历时20年,百丽逐步发展为市值一度超过千亿港元的上市公司。
2010年到2012年,百丽每年净增门店数目都在1500至2000家。在开店最为疯狂的2011年,平均不到两天便会开出一家新店。
作为中国最大鞋履零售商,百丽国际旗下除了同名旗舰品牌百丽(Belle),还有思加图(Staccato)、真美诗(Joy&Peace)、他她(Tata)、天美意(Teenmix)、森达(Senda)、百思图(Basto)等自营品牌,并且还代理了Bata、Clarks等国际品牌的在华销售。
据百丽官网资料显示,百丽是中国鞋业规模最大的公司,年销售额超过230亿元;同时也是国内市值最大的消费零售股,香港恒生指数成分股,世界鞋类上市公司市值排名第二。
“凡是有女人的地方,就有百丽!”这是曾经何时百丽国际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盛百椒曾经说过的豪言壮语。
遭遇“关店潮”,一天关店三家!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认为百丽将打造出一个无比巨大的帝国的时候!2014年,百丽的“疯狂开店”戛然而止。
2014年,百丽公司开始首次出现店铺负增长!疯狂增长,陷入疯狂骤减!
2016年更是极具恶化,2016年6至8月,集团在内地关闭了276家门店,相当于平均每天关店3家。
在今年3月19日,百丽国际发布的四季度公告显示:
受鞋类业务低迷影响,截至2017年2月28日,百丽净利润将减少15%-25%,同比暴跌19.72%至17.33亿元。
百丽鞋类同店销售下降6.2%,2016-2017年度鞋类业务的收入、毛利及经营溢利较上一年度同期均有所下降。
曾经不到两天就能开一家新店的百丽,如今却沦落到不得不靠关店止损的地步,截至2017年2月28日,百丽在国内还剩13062家为鞋类店铺!
成也渠道、败也渠道
时代变了,消费场景变了。
90年代的中国,从需求端来看,唯一的消费场景是百货市场或者街边店,市场上又没有一个强势的品牌,这种情况下,立即发展渠道填补巨大的需求真空是最正确的策略。
生意人邓耀与盛百椒是深谙此道的。
百丽 邓耀&盛百椒
邓耀找来了盛百椒,盛百椒将其家族成员动员起来,搞了几十家分销商,巧妙绕过了政策上的限制,将分销做起来了;在1997年的时候,百丽又将分销改为特许专卖模式,与16家分销商签订独家分销安排;在2002年盛百椒又组织分销商共同成立了深圳百丽投资有限公司,牢牢控制住了零售端。
百丽在上市之前,鞋类业务上已经拥有6个自有品牌和2个代理品牌,上市之后,百丽立即展开了一系列的收购,比如3.8亿收购了斐乐,6亿收购了妙丽,16亿收购了森达。这换来的结果就是百丽加大了在国内鞋业的布局,扩充了它零售连锁能力,牢牢控制了百货商场,也就牢牢控制了中国女鞋业的中高端市场。
在电子商务还没发展起来,这种铺货模式是天下无敌的,因为消费者只能接受这些选择,买什么完全由百丽说了算。但是,近年来随着电商的崛起,百丽通过渠道控制搭建的护城河变形同虚设。
近年来百丽鞋子难卖,折射的其实正是严重依赖百货渠道的品牌商们面临的集体困境。
随着消费着购物习惯的改变,百货渠道的吸引力和客流量开始下降,电商渠道开始崛起,百丽的核心优势从根本上被瓦解了——在电商上可没有办法复制其在线下的“跑马圈地”,拥有再多的品牌也不可能“覆盖”、“垄断”、“通吃”线上渠道。甚至,这个过去的优势开始成为转型的负累。
慢慢地死去的不止是百丽
除了百丽,还有达芙妮、真维斯、班尼路、美邦等一系列的服装鞋类品牌。看看过去这几年鞋类与服装企业在港股里的表现,这是整个行业的沦陷。
(鞋类股)
(服装股)
如果只是单个企业的沦陷,那原因可能是个体的,而如果是整个行业的集体沦陷,其背后必然要打上经济大环境的烙印。以百丽为代表的服装鞋类行业其实是中国经济大环境下的缩影。
在百丽的前20年,中国经济以令世界瞩目的速度崛起,而从2011年开始,中国经济放缓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这不是受经济周期的影响才放缓,而是受经济发展规律的约束放缓,这个放缓过程是长期且难以逆转。
像百丽等服装鞋类品牌,基本上是在80年代或者90年代在中国开始业务,与中国的发展同步。那时候的中国,供给严重缺乏,消费者个性上的需求还没有被唤醒。这种背景下,渠道是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复制而不是创新,然后快速铺货。所以说,无论今天评论者们如何指责百丽旗下品牌创新缺乏,产品同质,这个策略在百丽的前20年是百丽走向成功的最可能也最容易的路径。
复制这个策略同样是那个时候中国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的最可能也最容易的路径。
中国经济的增长带来了今天一个非常热的词——消费升级,消费升级深层次的含义是复制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无论是人还是企业亦或是国家,都很容易路径依赖。所以,从复制走向自主创新必然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但不走在自主创新这条路上的企业只会慢慢地死去,这对国家而言亦如是。
结 语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玩法。没有提前进行电商布局,也没有想对应对电商冲击之策,太过于相信渠道为王,让百丽吞下了苦果,千亿企业瞬间崩塌!
鞋王百丽国际的陨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