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最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  ·  他们的故事,你可知 ·  21 小时前  
人民日报  ·  凌晨,列车临时停车4分钟! ·  昨天  
央视新闻  ·  祝 福 澳 门 ! ·  昨天  
江南晚报  ·  上海和平饭店298元套餐被吐槽,只有……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反腐一直在路上,反腐剧马不停蹄赶来!《人民的名义》打响“头炮”!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4-08 18:59

正文

小说出版,话剧首演,电视剧开播,沉寂多年后,《人民的名义》打响了反腐剧回归的重磅“头炮”。


 

谁说主旋律不好看?《人民的名义》开播后以摧枯拉朽之势赢得了各阶层观众的喜爱,其收视、点击率排行占据各大排行榜首位,网民们几乎齐刷刷给这部主旋律剧点赞,各大表情包也纷纷出炉。



 


追忆反腐剧的兴起


谈到反腐题材的文学作品,还得追溯到1982年:中国首部反腐题材的话剧《谁是强者》展开了全国巡演。而首部反腐剧搬上荧屏则是在1995年,《苍天在上》的热播。



《苍天在上》|简介


1995年,由作家陆天明小说《苍天在上》同名改编的电视剧上映,掀起了影视剧里讲述反腐故事的热潮。这个电视剧讲述了章台市一起千万元公款挪用大案侦破过程,表现了新任代理市长的励精图治、市委书记的沉着冷静,使得副省长的问题终于被揭开。

 


随后我国迎来了反腐剧的十年黄金时代

 

 

随后热播的反腐剧掀起一次又一次的舆论高潮,反腐剧家族日益壮大:2000年的电影《生死抉择》票房过亿,是当年的票房冠军,从官方到民间皆讨论关于“抉择”的话题;2002年反腐剧《黑洞》横空出世,在荧幕上引爆收视神话;2002年的《绝对权力》以磅礴的戏剧冲击力和尖锐的制权话题引发收视热潮,是迄今为止重播次数最多的反腐剧;


 


2003年的《国家公诉》,这部剧是我国第一部全面反映检察官生活和工作的电视剧。剧情结合现实,非常耐人寻味……

 


跟风之作泛滥,粗制滥造

 

因为反腐题材作品数量的泛滥和过度开采,2004年4月,管理部门一纸文书,将反腐、涉案剧驱逐出卫视黄金档,反腐剧更是因为题材敏感而进入了长达近十年的“冬眠期”。

 

事实上,即便在这个娱乐多元化时代,我们依然需要反映现实题材的电视剧。而近年来,我们看到电视荧屏几乎被“流量”、“小鲜肉”占领,那些贴近现实生活,反映社会现状的文艺作品反而普遍缺乏。

 


反腐题材的作品十年间停滞不前,十八大以来中央高擎反腐大旗,苍蝇老虎星落如雨,十年前的禁令开始松动,反腐剧迎来了新生的契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反腐倡廉的大背景下,反腐剧的重磅回归正回应了观众的期待。


 


时代背景:反腐声势号大,成果丰硕

 

党的十八大以后,随着反腐工作的大力推进,“打虎”的成绩斐然。据统计先后有100多名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落马,充分显示了中国反腐的坚强决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逐年走高,从2012年的75%,到2013年的81%、2014年的88.4%、2015年的91.5%,至2016年达到92.9%。


 

目前,中国已经和48个国家签署了引渡条约,包括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等。从2014年到2016年底,我国从世界上70多个国家,共追回外逃人员2566人,其中“百名红通”人员追回了37人,追赃86.4亿元人民币。

 


现实需求:观众需要深刻的反腐作品

 

在反腐这个宏大的时代命题面前,观众需要深刻表现反腐斗争的文艺作品。

 


反贪反腐,这些都是老百姓真正关注的话题。而公众对反腐进程的关心,除了官员“被带走”消息传出后的街谈巷议,也投射到对反腐题材剧集的围观热情上。观众想知道更多的细节发展,想了解更多的背后故事,只有富有社会感召力和人性感召力的作品才会深得人心。

 


反腐剧“回暖”,大势所趋

 

中央反腐力度的空前加大,新的发展阶段和改革任务,对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为反腐题材影视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我国反腐剧的发展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突破的过程。反腐剧的《人民的名义》可以说正是反映了十八大以来、过去四五年反腐的成果。

 

政府部门的“松口”,上下媒体舆论的支持:“反腐作品也要上不封顶”(《北京青年报》),“让‘尺度最大’的反腐剧亮相黄金档,天塌不下来”(《北京日报》),“《人民的名义》:在真实中寻求艺术突破”(《新华日报》),“伟大时代,需要作家靠前站”(《解放日报》)……


 


可以说反腐题材剧的回暖是大势所趋,体现了时代的变化与人民的呼声,是民心所向。“反腐没有空窗期,纪委打虎不打烊。在此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创新的反腐剧,需要有品质的反腐力作。

 


新时代反腐剧的突破与真实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决心和勇气,对“老虎”“苍蝇”等一切腐败分子开火,倒下的“老虎”有正国级、副国级、正部级、副部级领导干部一百多个。



 

不同于以往的反腐剧:腐故事多以基层反腐、地方城市反腐(虚拟的城市名字)为主。《人民的名义》从取材的真实性、尺度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

 

*剧情不再轻描淡写


既然十八大后,铲除了这么多大老虎,剧情也不需要轻描淡写,正如周梅森所表述的,“不能说老百姓都知道的事情,你还只字不提,只有真正尊重观众,才能创作出不愧于时代,经得起岁月检验的作品。”


 

《人民的名义》首次将“副国级”领导人刻画为反派。从取材的真实性、尺度之大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称得上是迄今为止拍摄尺度最大的中国政治题材电视剧。

 

剧中犀利台词,直面社会焦点问题,触动着每一位普通观众,让人产生强烈共鸣。

*“党风政风,包括社会风气,是该变一变了,再不变,老百姓要骂娘了”;


*“现在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再不管,党就完了,国家就毁了”;


*“现在老百姓对干部的感觉就是无官不贪,再不刮骨治疗,再不反腐,咱们党和政府的形象就要败坏完了”

……

 

*反腐剧不仅为了展现腐败

 

艺术源于生活。反腐剧既要让群众看到腐败的本质,也要看到反腐的本质。反腐典型案例引发探讨和深思的同时,也使得反腐成效扩及全社会。


 

*贴近现实也有足够的高度,侧重人性的思考

 

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原司长李京盛曾明确,反腐剧创作一是要有现实关照性,应当反映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斗争;二是腐败是世界性的难题,要站在足够的高度来表现。

 

艺术高于生活。反腐剧更要展现的是在人性和制度等复杂的视角下了解反腐斗争的艰难,最主要的是能够造成一种压制腐败思想与行为的价值导向和舆论氛围。

 

 

 

编辑:武司宇

综合来源:新华时政、人民网、浙江日报、参考消息网、现代快报、长江日报、红网、新浪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