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海关总署发布进出口数据:以美元计价,5月出口总值为3,078.5亿美元,同比上涨8.6%,高于彭博一致预期的7.8%,前值为7.6%,环比增加1.9%;6月进口总值为2,088.1亿美元,同比下降2.3%,低于彭博一致预期的2.6%,前值为1.80 %,环比减少4.9%;贸易差额为990.5亿美元。
出口总量方面总体而言在全球制造业周期上行背景下维持弱增长,新兴产业相关出口动力有所减弱,农产品和工业原料、一般工业品助力出口。综合来看全球PMI和我国PPI对我国后续出口动力仍存,但受贸易摩擦和美国选情、欧洲加征关税等消息面因素影响,新兴产业部分的出口可能会进一步受阻。
进口方面当月同比回落,环比转负。整体而言进口与我国基本面相关,在内需不足和新兴产业出口受阻的情况下相关原料和中间品进口有所减弱。
6
月出口高同比读数主要来源于去年同期低基数效应,从环比读数来看并不显著高于往期。
以美元计价来看,2024年6月出口同比录得8.6%,是自2023年8月份以来出口同比的最高点,但2023年6月出口同比为-12.4%,2023-2024年6月出口同比平均复合增长率仅为-2.45%,较5月份的-0.27%跌幅扩大了近2.2个百分点。从环比读数来看6月出口环比录得1.9%,从2018至2024年的6月环比数据来看,其低于均值2.86%,较2021、2022年的出口强势的月份录得的6%以上的环比增速仍有距离。从复合增长率和环比增速两个指标来看,6月份的出口读数仅为名义偏高,整体节奏仍是延续先前弱复苏态势,但从近2月复合增长率来看,趋势出现一定承压。
关于未来出口同比读数问题,2023年5月至11月出口同比整体基数较低的前提下,去年7月份同比读数为最低值,预计下月出口读数仍录得名义偏高,
我们建议未来对出口读数的观测更多关注复合增长率和环比季节性。
从重点商品目录来看,以船舶、汽车、电子类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大类和劳动密集型消费品对出口拉动边际转弱,农产品和工业原料、一般工业品分项边际走强。
6月份
新兴产业项
对出口同比贡献2.35%,较前值下降0.16个百分点,拖累项为手机、集成电路和汽车,同比较前值分别减少6.2、5.1和4.0个百分点,合计拖累出口共0.44个百分点,船舶出口同比减少3.4个百分点,但其对出口贡献增加0.07个百分点。汽车分项自4月份的持续下降可能与5-6月份美国、欧盟对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持续发酵有关;手机分项自4月份以来的持续低迷与2024年来苹果、富士康等相关企业产业链撤出中国转移至越南、印度有关。
劳动密集型产品
对出口贡献0.09%,较前值下降0.26个百分点,除玩具外各分项均出现同比下降 。
农产品及工业原料
对出口贡献0.39%,较前值增加0.34个百分点,主要贡献项是成品油和铝的出口,成品油至4月出口贡献增加可能与国际成品油涨价、新能源汽车替代率提高有关。铝材出口的回升与全球制造业周期上行有关。
一般工业品
对出口贡献1.29%,较前值增加0.24个百分点,与全球制造业周期上行、美国补库周期上行有关。
从区域上来看,2024年6月,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同比均为正值,除东盟外均边际增加。
在发达国家出口方面,我国对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的出口当月同比分别为6.6%、4.1%、0.9%、4.1%,欧盟、日本继5月美国、韩国之后同样由负转正分别增加5.1、2.4个百分点;我国对东盟出口当月同比为15%,较上月下降7.5个百分点。上行动力仍为全球制造业的周期回升。
后续改善动力观测,总体来看,在全球制造业周期上行、PPI跌幅持续收窄的背景下中国出口动力和环境向好的态势将会延续, 但美国、欧盟与中国的贸易摩擦加强等消息面因素不利于出口。综合考虑来看出口可能会维持现今水平。
从PMI来看
,6月全球PMI为50.9,较前值减小0.1;美国ISMPMI为48.5,MarkitPMI季调后为51.6,分别较前值减小0.2、上升0.3;欧元区PMI为45.8,较前值下降1.5;东盟PMI为51.7,与前值持平;我国PMI和出口新订单PMI分别为49.5和48.3,与前值持平。整体来看,以2021年7月为本轮基钦周期的起点,至6月已有35个月,距离本轮周期结束有5至10个月的时间,仍为补库的上行阶段。从美国的补库动力来看,其新订单与库存PMI剪刀差走阔,趋势上行,或将继续支撑我国出口。
从我国PPI来看
,PPI领先我国出口价格指数约3个月左右。5月份我国出口价格指数转换的同比读数为-3.2,较前值缩窄1.2个百分点。随着PPI跌幅持续缩窄,出口价格指数有望同步增加,以扭转我国出口“量增价跌”的态势。
从消息面上看
,不利因素主要为贸易摩擦。6月底特朗普与拜登的辩论后特朗普的胜率增加,其宣称要整体增加美国10%的关税,且针对“特别国家与地区”会进一步征税,较拜登的关税政策更为激进,若后续选情对特朗普持续有利,可能会造成“抢出口”;7月4日欧盟宣布从5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税率在17.4%至37.6%之间,对我国汽车出口产生不利影响。
02 进口
总量边际改善,地产基建系原材料进口短期看好
2024
年6月进口当月同比由正转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