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税务报
立足税收,面向社会。您的关注,我的力量——欢迎来这里作“税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有限次重复博弈  ·  //@西峯_突然之间://@李迅雷:说明一下 ... ·  昨天  
央视财经  ·  刚刚!登顶!中国影史票房之王! ·  昨天  
21世纪经济报道  ·  县域市场抢增量,品牌为何选择拼多多?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税务报

一名财务总监的辞职信!企业老板一定要看,太有内涵了~

中国税务报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3-26 12:40

正文


一名财务总监的辞职信

尊敬的钱总:您好!

万般无奈下我只能留下辞职书,向您就此告别了。

有人说,有缘的人厮守在一起,连光阴都是美的。15年前进入公司我还是精神充沛,充满活力的毛头小伙子,可是现在还不到40岁的我,已是满头白发。我们站在一起大家都说您比我小,其实我的年龄比您整整小10岁。

当年满怀憧憬的我,立志要在企业干出一番事业,而且也得到了您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您的关怀下深刻地体会到了,那种相互信赖的甜蜜。那时的我仿佛山川草木都有了情感,甚至每寸肌肤都在清风朗月下不断地舒展着,发觉自己是最幸福的人。可是,随着企业不断的发展,您也在企业的大起大落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焦躁、疑心、霸道、随心所欲等等的现象在您身上不断地出现。最让我无法接受的就是您对税收法律的浑然不知、铤而走险,还让我们财务人员随您和公司一些无知的高管一起掉进风险的漩涡。跨越国家法律底线的路我是不敢走的,唯一的一条路就是辞职。

纵然我有许多的不舍,但是每个人都无从选择自己的命运。命运编排了来处与归所,这一切可能是我人生早有定数。人间过客,凡尘来往,我去您留,不过如此。走之前,念我在公司15年的工作和前世的缘分,我对您再做最后一次企业风险温馨的提示,算是您对我多年的帮助和工作结缘吧。

您总让张会计对于发出商品,不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及时记销售收入,而是以收到货款为实现销售的依据。而且还让发出商品时,仓库保管员记账而会计不记账。

其实,这种做法,税务稽查人员只要通过资金流和库存帐就可以随时比对出来的,现在的稽查已不是10年前的稽查方式了,这样是有很大风险的,到时,您挣的钱全缴纳滞纳金和罚款了。

以“预收账款”方式销售货物,产品(商品)发出时不按时转记销售收入,长期挂账,总是造成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税务机关已经好多次进行预警提示了,会计员小王多次给您汇报,可您总说没关系。在您心中,好像税务机关是我们企业子公司一样。

在您的长期指导下,丽丽根本不听我劝告,对于废品、边角料收入经常不入账。特别是对企业的金属边角料、铁屑、铜屑、铝屑、残次品、已利用过的包装物等都是不入账。而且对这些收入基本都是以现金运作,然后将这些收入存入出纳的私人账户,害得出纳小黄一天提心吊胆。这些账外小金库您大多用在吃喝玩乐和送礼上。有一次您将这部资金给我,我拒绝的原因是知道拿了后的法律风险。

为了减少高管和您的个人所得税,您总是命令丫丫编制虚假人数,以此稀释高管们高收入的个人所得税。这种做法非常幼稚,人数增加从逻辑分析,就是劳动力增加,劳动力增加就必然会形成规模、产值、效益等方面的增加。所以,这些虚假的做法,税务稽查通过数据就可以检测出来的。我的提示遭到了其他高管的报复,可是您却把我的善意误解为嫉妒他们的高收入。

库管人员在购进货物时,不做验收入库,而且让财务利用发料单代替入库单,申报抵扣。经常没有付完款,就抵扣,有时还先虚开一张大额现金收据,先增加“现金”后,以坐支现金的方式让对方开一张现金收据回来办理抵扣,这些业务没有大量的外调取证很难查清楚。财务有的人由于您的不作为,胆子越来越大。

我提示过小倪好多次,库存发货时财务必须要按照出库数量做销售收入处理。否则库存与收入对不上,就属于账外经营行为,会产生严重的法律风险的。但是由于他是您的亲戚,我的话对他来讲只不过是耳边风。

在选择供应商的问题上,我多次提示,在增值税抵扣制度下,供给方的纳税人身份直接影响购货方的增值税税负。对于一般纳税人的购货方,选择一般纳税人作为供给方,可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实现进项税额抵扣。如果选择小规模纳税人为供给方,取得的是小规模纳税人出具的增值税普通发票,购货方不能进项抵扣,会增加企业税负的。可您还是考虑社会关系,去从一个八竿子都达不到的朋友孩子那里进货,还叫我不要多管闲事。这怎么能是闲事,企业的利益也关系我们每个员工的利益啊!

特别是账面常年挂的“未分配利润”金额很大,可实际上全部是假以别人的名义将钱借走,实际是用于股东分红了。这种借款与实际人不相符合的情况,股东是否想过,税务机关如果根据逻辑规则分析,企业漏洞太大了。哪有股东投资常年不分红,全部滞留在账面上。只要税务稽查追查企业的资金流,就马上可以看出破绽的。

企业的财务风险已经到了高峰阶段,如下面这些问题:

1.为了规避个人所得税和加大扣税,让员工从外面找虚假发票抵账。

2.母子公司直接无息拆借资金。以不收利息的方式转移子公司利益。

3.股东家庭成员个人消费以单位费用名义在企业入账,规避税收。

4.尤其是将股东的借款全部让财务人名义写借条,然后资金由股东们使用。

5.子公司为了逃避国家税收,采取两本账等等。

最后的忠告:上面这些做法无异于是投下侥幸的赌注,您的公司现在已是遍体鳞伤和一身污垢。您的人生也算是历经无数沧海桑田,可为什么还不明白,铤而走险者,于法律面前,永远都是输者,会输得一败涂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