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骏轩
来源:地缘看世界(ID:diyuankanshijie)如今的中国和世界向什么方向变化还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正在变。美国想着如何重塑一个没有中国的世界;欧洲头疼必须适应一个排除俄国的世界;印度认定自己终于成了世界一极;中国则一面高喊自由贸易,另一面深挖洞、广积粮。
地缘政治上的宏大叙事普通民众未必关心,经济结构上的变化却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就拿中国的情况来说,原本一路上涨的房价暴跌了,之前赚钱的行业不赚钱了,高考时挤破头上的热门专业找不到工作了。
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拉动经济靠的还是那三驾马车——出口、投资、消费,无非是要换马了。今天要来聊一下的是,基础设施投资的一点点变化。三驾马车中,消费、出口都不是中国人的传统技能,大多数的投资行为也都是泊来品,唯有投资大规模民生工程这事,贯穿了整个中国文明史,甚至可以说中国文明就是由一个个超级工程塑造而成的。
过往的20年,中国在基础民生工程上最大的成就是高铁。从2004年,铁道部用二桃杀三士的阳谋,把德、日、法、加四国高铁巨头招至北京时起,中国就开始迅速进入高铁时代。中国高铁不仅成为了国家名片,更实实在在成为了中国经济的加速器,改变了大部分中国人的出行方式。
鉴于高铁能让一块偏离城市中心的土地,瞬间身价倍增。为自己所在城市争取一个哪怕是擦边而过的高铁站,成为了许多地方主政官员的头等大事。与之相对应的是无论在国家还是地方层面,一些投资周期长、不能直接拉动土地价格的基础项目,落地就没有那么高效了。
运河就是这种情况。虽然工业化之后,铁路取代了运河成为了运输的主力,不过运河作为人类改变地缘结构的古早手段,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只考虑价格的话,内河水运一般大约只是铁路运输的30%-50%,运量也要大得多。相关部门的统计表明,仍在运行的京杭大运河,仅江苏段的年货运量就相当于五条京沪高速公路的量。
更重要的是,运河能够极大改善沟连水系的地缘结构,更能让普通百姓直接通过水运获益。你不能买一列火车自己上路,却可能买一艘小船自己跑水运。所谓“百万漕工衣食所系”并非虚言,水运所及之处无论运的是官粮还是私货,都能拉动相关地区的就业和消费。历史上许多王朝,更是在灾年用兴修水利的方式以工代赈。
如今要消化过剩的基建产能,又要拉动就业、消费,一些原本已经讨论多年运河算是终于开始启动了。于是某种程度上说,下一阶段的中国将迎来一个运河时代。
盘点一下已经开工或即将开工的运河,大略有四条:荆汉运河、平陆运河、湘桂运河、浙赣粤运河,2023年下半年还有一条2016年开挖的江淮运河已正式通航。可以说这五条连通长江、淮河、珠江三大水系的运河如果全面贯通,将对四川以东、河南以南的中国南方地区,造成结构性的深远改变。
接下来我们就依次解读下这五条运河的前世今生。
01
江淮运河
作为引江济淮工程的一部分,江淮运河纵贯安徽中北部,向北延伸至河南境内,全长1260余公里。运河按Ⅱ级航道建设,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
公元前5世纪初,攻灭了越国的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中原争霸,修通了连通长江与淮河的“邗沟”运河。这条古江淮运河也成为了后来京杭大运河江淮段的前身。
由于从元朝开始,北京城开始成为整个中国的首都,地处中原的洛阳和开封失去了天下之中的政治地位,使得此后的南北大运河开始截弯取直,就近由山东进入河北。不过鉴于兴建南北运河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江南以及征调这一地区的粮食,所以古江淮运河的位置却基本没有受影响。
明朝的时候,安徽与江苏两省是一个行政区,都属于拱卫南京城的“南直隶”。清朝一开始也是沿袭这个划分,只是将之更名为“江南省”。南北向的京杭大运河,与东西向长江,就是这个重要省份的骨架。正因为如此,江南省也由北向南分割为三大区间:徐州、宿迁、淮北、阜阳等城所在的淮北地区,语言文化上属于北方;长江沿线的南京、苏州、安庆等城则是标准的南方。至于合肥、淮安等城所在的江淮地区,则属于南北过渡区。
后来清朝把江南省一分为二。如果按照刚才描述的情况,应该是进行南北分割比较好。比如在淮河以北以徐州为省会搞个“淮海省”,淮河以南搞个“江淮省”。不过最终清朝还是选择了东西分割的方案。南京以西地区建制了安徽,南京及其以东地区建制了江苏。
之所以选择这个方案,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运河沿线已经自然形成了一个有机体,使得山东以南的运河沿线地区,被整体划入了江苏范围。换句话说,江苏虽然由于南北文化差异过大,被戏称为散装江苏、“苏联”,但运河的存在让这个省份有了自己的主线。只不过后来国门被从海上打开、漕运衰弱,江苏的南北心理距离拉大了些罢了。
相比之下,同样被淮河、长江分割为了三块的安徽,就显得惨了点。一方面没有运河之利,另一方面因为直面中原之地,黄河只要向南决口,就会对安徽北部造成很大影响。
从自己境内打通一条江淮运河,一直是安徽的想法。随着1950年位于长江、淮河两大水系交汇处的合肥,成为安徽省会以后,这一梦想开始变得不那么遥远。最起码为了坐实自己的省会地位,合肥也会不遗余力的推进这个项目。
其实当年曹操据合肥以抗孙权时,曾经有过以合肥为连接点,开凿一条江淮运河的想法。合肥城一头连着属于长江水系的南淝水;一头与属于淮河水系的东淝水相邻(合肥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是沟连江淮的天然选择。不过这条运河当时真开凿了的话,反而会便宜了精于水战的东吴。所以后来非但没有开凿,曹魏还把合肥城向北迁到现在的位置,离开了东吴战船可以进抵的旧合肥城。
日后天下一统,有现成且直连江南的邗沟运河可以用,也就更没有通过合肥,修建一条新江淮运河的必要了。
如此贯穿安徽中北部,以合肥为枢纽点的江淮运河修通,对安徽内部的经济和地缘融合自然是十分有利的。包括河南与长江下游地区的物流,也可以借助这条新运河。同时长江之水亦可以经由运河北上,支援缺水的淮河以北地区。
02
荆汉运河
荆汉运河位于湖北境内,工程西起荆州松滋市的松滋口,东止武汉市东荆河口,全长230公里,深8米,宽90米,建成后能够行驶1万吨的船舶。
荆汉运河中的“荆”指的是荆江,特指洞庭湖以西这段东南向的长江;名称中的“汉”则指的是在武汉汇入长江的汉江。之所以要建荆汉运河,是因为荆江在东南向连接洞庭湖后,又转向东北方向,最终在过了武汉后再东南向转向江西。
这就使得长江在湖南、湖北交界地,形成了一个大V字型,大V腹地包裹的是归属湖北的江汉平原,以南则是属于湖南的洞庭湖平原,地理上合称两湖平原。鉴于长江的这个走向,单纯从截弯取直、缩短航道的需求来说,生活在江汉平原的湖北人也有修筑荆汉运河的冲动。
现在问题来说,既然江汉平原地势平坦,那么长江为什么一定要走个V字,不能直接从江汉平原漫流过去呢?如果你想到这个问题,那么恭喜你思路正确。历史上长江的确是这么干的,后果就是在荆州以东漫流出了个著名的云梦泽。楚人在此建国时,云梦泽西侧的荆州市,也就是三国时代的江陵城已经成陆,并成为楚国建都之处,而东侧的武汉地区则由于还要接受汉水冲积,依然是一片沼泽之地。
除了把整个江汉平原作为泄洪区以外,云梦泽内部也有一条在夏季可以航行的水道,截弯取直的连接汉水下游的仙桃地区。这也是为什么,三国时期在武汉地区开始修筑的军事要塞被称之为“夏口”。除此之外,楚国还曾尝试在云梦泽的北部,挖掘一条被称之为“云梦通渠”的运河,在潜江与汉水相连。
值得一提的是,夏水在先秦还有一个因屈原而留名于世的名字——沧浪水。
然而无论夏水还是云梦通渠,都不是全年能够通航的。这一点曹操最有发言权,当年赤壁之战的发生地点是在云梦泽的东侧,急于逃命的曹操只能选择横穿云梦泽的华容道回到江陵。要是曹丞相选择在夏天南下的话,大可以坐着剩余的船只走夏水逃命,不至于狼狈到用士兵的尸体来铺平道路。当然话说回来,要是夏天的话云梦泽水量充足,华容道也是走不了的,坐船逃跑的曹操被周瑜的水军追上也未可知。
再往后云梦泽逐渐整体淤塞成陆,无论是云梦通渠还是沧浪水,都湮没成了江汉平原的一部分。
如今截弯取直的在荆州与武汉连挖掘一条“荆汉运河”,首先肯定是对湖北极为有利,其次能一定程度降低长江上下游的水运成本。只是相应的,武汉与荆州之间这段原来的长江主航道,势必会此消彼涨的受影响。尤其原本就只有163公里长江航道的湖南,将无法吃到长江上下游航运的红利(根据湖南方面测算,荆汉运河修通后,湖南境内的长江航运量会消减60%,大型船舶和滚装船消减80%以上)。
03
湘桂运河
湖北一定要把长江主航道完全挪到自己境内,湖南方面就算觉得利益受损也没办法反对,一是这运河全部在湖北境内;二是显得没有大局观。好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北线的损失,其实是可以从南线补回来的。这条可以改善湖南地缘结构的运河就是湘桂运河。
2024年,湘桂运河完成深化论证工作。公开资料显示其起点为湖南永州,经湘水上源潇水,在江永县境内跨越分水岭,于广西桂林市平乐县境内连接桂水东源的恭城河,全长约300公里。
湘桂运河同样在历史上有迹可寻,历史上承担同样功能的是秦朝修筑的灵渠运河。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征发五十万大军,由楚国故地出发南下,试图征服岭南的两广地区。
两广地区在水系上属于珠江水系,楚国所控制的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二者之间存在着合称为五岭的分水岭。正是因为没有水路相通,所以楚国立国八百年也没有向岭南扩张。反过来,由于东周诸侯们的数百年博弈,长江、淮河、济水、黄河这四大水系倒是都通过运河连通起来了。
由于没有水路运送补给,加之气候湿热造成的疫病,秦朝的第一次南征以失败而告终。为此秦始皇下令在湖南与广西交界处打通长江与珠江水系,由此也有了灵渠。此后两千年多时间里,这条运河也是唯一连通珠江、长江的水道。只不过灵渠虽然选址精妙,甚至率先使用了水闸这种先进技术来分段控制运河水量,但受地形限制,即便在古代的运量也不太够用,无法与穿越大平原地带的京杭大运河媲美。
灵渠具体连接的是湘江与桂江。前者是长江的一支干流,后者则是珠江水系的北岸支流。位于桂江上游的桂林,便是因为对接着灵渠运河,而在中国地缘政治史上拥有了一席之地。如果说古代的灵渠与现代的湘桂运河在位置上有什么区别,那就是灵渠连接的是湘江西源(正源)与桂江西源(漓江);湘桂运河连接的是湘江东源(潇水)与桂江东源(恭城河)。
当然在一切落定之前,还存在于走灵渠一带开挖湘桂运河的“西线”方案。不管怎么说,在可能预见的将来,湖南都会拥有一条连通广西、能够经由珠江出海的水上通道。
04
平陆运河
所有的运河项目中,平陆运河的名气是最大、论证时间最长的。2022年8月平陆运河终于开工,预计2026年底完工。这条运河虽然仅有134.2千米,却承载着广西的出海梦。毫不夸张的说在没有平陆运河之前,广西只能说是个伪沿海省区。有了平陆运河之后,只要经过三十年的磨合与沉淀,广西便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沿海省区。
换句话说,其它的运河项目,对相关省份的作用都是“改善”,但平陆运河却可以为广西“改命”。在此之前的绝大部分历史中,身为广东省会的广州才是广西的出海口。
这一切与岭南的水系结构与广西的地形有关。尽管历史上一提到中国南方,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长江流域,但对历史、地理有所了解的人肯定知道,珠江水系才是南方的南方。其干流西江发源于云南、贵州,横穿整个广西,最终在广州所在的珠三角平原,与位于广东的东江、北江合流,共同构成了地理意义上的珠江水系。
其实真正的珠江,是指向广州一带那还不到100公里的出海河道。只是地理上一般是用最后一段河道的名称,来为整个水系命运。广西的遗憾在于西江虽然是整个水系的主干,并且自己拥有最大的份额,但由于广西的地形整体呈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地状(广西盆地),西江水并没有能够从广西对应的北部湾海域入海。
更为悲剧的是,大多数的盆地内部总归会拥有大片的平原(比如四川盆地),广西的盆地腹地却依然是山头林立。虽然造就了桂林这样山水甲天下的风貌,却难免农业潜力受限。
相比之下,珠三角却在西江水的滋养下成就了整个领域最大的平原,加上通江达海的优势,使得广西地区长久以来虽然与广东并称“两广”,地缘地位却不在一个层面。历史上来自北方的征服者只要能够入驻广州,就标志着取得了两广地区的控制权。
岭南海洋线漫长,但出海口只有一个,所以在珠三角平原以外,还存在不少由其它水系滋养的沿海板块。比如与西江对应的海岸线,就存在钦廉地区、雷州半岛这样与海洋相接的独立单元。鉴于广东的强势地位,这些位于岭南的沿海小板块,在两广分省之后的大部分时期,都完全归属于广东。
上世纪5、60年代,为了帮助广西发展经济,雷州半岛以西的钦廉地区,被从广东划给了广西,并在上世纪80年代建制出钦州、防城港、北海三市。这个变化意味着广西完整拥有了北部湾之北的全部海岸线,自此也可以称自己为沿海省区了。
然而正如刚才所说的那样,广西这个沿海省区的成色是很不足的,除非在广西境内挖通一条运河,将西江水与北部湾打通,让广西境内的船只可以由自己的海港出海,广西才有机会摆脱广东的阴影,甚至将来让上游的云南、贵州两省由自己的港口出海。
平陆运河承担的就是这个使命。具体来说是通过运河,把由钦州入海的钦江变成西江的新出海口。为了完成通江达海的使命,这条运河按照内河I级航道标准建设,可通航5000吨级船舶。顺便说下,之前帮助平陆运河开挖航道的亚洲最大的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在完成任务后已经调往柬埔寨,去帮助柬埔寨挖掘新湄公河出海口了(之前内河船只能走越南出海)。从这点来说,广西跟柬埔寨的情况颇为相似。
事实上平陆运河不仅能够重整广西的地缘结构,还能够影响对中南、西南地区产生影响。就像柬埔寨在中国帮助下,挖通新湄公河出海口后,也必然对整个中南半岛的地缘结构造成影响一样。
以刚才提到的湘桂运河来说,当广西自己拥有出海口后,势必会对这条需要两省合力的运河真正投入热情,并且在运河建成之后,引导湖南的物流出广西境内对接海洋。反之对于湖南方面来说,如果湘桂运河、平陆运河能够打通的话,也会有机会让湖北、重庆等地区的商品,经由自己境内由南海出海,改变自己历史上一直必须仰湖北鼻息的尴尬定位。
05
浙赣粤大运河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阿卡林省”。可能有不少喜欢上网的人会知道,这是部分江西网民用以自嘲时取的。至于说什么是“阿卡林”,相信绝大多数人不知就里。其实不知道就对了,这个名称来源于一部日本动漫的主角,这个叫阿卡林的角色虽然是主角,但却存在感极低,一如江西在当下的存在一样。
各种“环江西带”是另一个与江西有关的网络热点,比如江西的邻居在GDP的全国排名都在前十,只有江西在孙山之外。
其实历史上的江西存在感并不低。唐宋八大家有三个是江西人(王安石、欧阳修、曾巩);曾国藩成立湘军,从江西筹措的军响占比最高。总而言之在小农经济时代,江西的小日子一直都是不错的,特别适应耕读传家的传统生活模式。即便是遭遇战乱,在长江中下游争雄的也是代表中游的湖北,以及代表下游的江苏。吴头楚尾的江西最多做个决战的战场,谁赢了就跟谁。比如元末以南京为都的朱元璋,就是在鄱阳湖大战,打败了来自湖北的陈友凉。
小农经济繁荣、地缘政治上不出头,使得江西还成为了南方最能蓄养人口的地区。每当战乱过后,江西便成为人口输出地。就像清朝初期湖广填四川、江西填湖广一样。两湖人口往四川迁,江西人口往两湖迁。
所有这一切,盖因为江西是一个封闭而完整的地理板块。江西的总面积是16.69万平方公里,以赣江为干流的鄱阳湖水系面积则为16.22万平方公里,且全部位于江西境内,占比高达97.2%。武夷山脉、罗霄山脉、南岭这些山地,则与长江一起把江西和鄱阳湖水系,围成了一个行政范围几乎一直没什么变化的行政区。
不过到了开放才能搞活经济,沿海就是生产力的今天,江西这片小农经济的沃土就不可避免的落伍了。虽然说起绿化率和水资源来说,那还是可以自豪一下。吴头楚尾的定位,让江西要是跟着长江龙头的上海混,多少又有点远了。长三角的产业转移,也更多让更下游一点的难兄难弟安徽截流(以至于合肥现在比南昌的存在感要高许多,甚至都想跟南京争一争了)。
东边的浙江、南边的广东,倒是数一数二的沿海经济强省,但崇山峻岭的阻隔,经济上想融为一体,总有点有劲使不上的感觉。改革开放后的大部分时期,江西跟这两个富邻在经济上的联系,也就体现在赣东北的人去浙江打工的多,赣南的人去广东打工的多。
浙赣粤大运河的提出,就是用来改变江西与浙江、广东两省地缘关系的。这条运河分为两部分:东北部通过鄱阳湖东部的信江,与浙江的钱塘江通过“浙赣运河”相接;南边的则由赣江上源支流桃江,连通广东的北江源头浈水。
整个运河所涉及到的河流总长1301公里,其中约六成位于江西境内,最终计划全流域可航行1000吨级的船泊。建成后,江西相当于可以同时借长江、钱塘江、北江三条出海,长江也由此拥有了一条,连通珠江水系的新水上通道。
反观浙江、广东,同样会受益于这条运河。尽管杭州作为浙江的首都,一直被认为是江南以及长江流域的一部分,但浙江的原本其实并不属于长江流域。只不过从吴越争霸起,浙江北部的平原区,与通过密集的水网与江苏南部连通,并最终因为大运河而与长江相接。
古称“浙江”的钱塘江(上游称富春江)才是浙江的核心河流。将这条经由杭州入海的河流与鄱阳湖水系连同,意味着江西将成为浙江的腹地。对于与上海关系微妙,一直还想打造自己都市圈的杭州来说,这点尤为重要。
对于广州来说同样如此,来自江西南部的打工者,一直是珠三角重要的人力资源来源地。之后的产业转移,也有一部分转至赣南。历史上穿越赣粤边境的梅关古道,更是进入岭南最重要的陆地通道。正因为如此,把江西最起码是赣南作为自己的腹地,一直是广州所希望看到的。在广西因为即将拥有自己的出海通道(平陆运河),势必降低对广东地缘依附感的情况下,通过一条运河与江西进入更深度融合,对于广州来说尤为重要。
正因为涉及面和影响面如此之大,浙赣粤运河也是投资额最高的运河,总投资超三千亿元人民币,担得其将之称为“浙赣粤大运河”。如果说湘桂运河+平陆运河,能够打通一条连通中部的南北水上通道;那么浙赣粤运河+江淮运河/京杭大运河,造就的就是一条贯通东部地区的水上大动脉。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