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乌里单刀
奥可奥,自然奥。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乌里单刀

伊朗,这么快就怂了?

乌里单刀  · 公众号  ·  · 2024-04-18 15:37

正文

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遭以色列轰炸后,伊朗的反应非常有意思。
先是 前通知,我要袭击你(这 就不叫“袭击”了);接着 以色列发射了导弹和无人机, 打击以色列的军事基地。打击完后,伊朗总统说: “伊朗发起的军事行动给以色列上了一课,伊朗惩罚侵略者的目标已经实现,这次军事行动是威慑,也是对敌人的羞辱。”
以色列方面说,导弹和无人机基本上被拦截,而且被拦截在以色列领空之外, 没有人 员伤亡。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说: 我们拦截了,我们阻止了,只要团结一致,我们就会胜利。
美国方面说,不支持以色列进行反击,拜登说, 以色列、美国和该地区其他国家的联合防御使伊朗的袭击遭受了失败, 并对内塔尼亚胡说:你赢了,接受这场胜利。
事件中的三方都宣称,自己取得了胜利。这真是 “一个成功,三个表述。
估计俄乌冲突的最后结果也是,双方都宣布胜利了。 然后就那样了。反正只要国内民众接受就行。 朝鲜和韩国停战协定已经几十年了,不也就那样吗?
最耐人寻味的就是事后的表现。
袭击完成后,伊朗迫不及待地宣布消息说, 如果以色列不再反击 “此事可以视为已经结束”;这是伊朗和以色列流氓之间的冲突,美国必须远离。
美国方面说, 美军没有成为伊朗本次行动的目标,且不认为目前受到威胁,拜登不支持内塔尼亚胡反击。
以色列在袭击发生后不久,就降低了全国各地警报级别, 内塔尼亚胡对拜登不支持以色列反击的态度表示理解 ;国会授予内塔尼亚胡等三人组成战时内阁,可以灵活机动地决定对伊朗的策略。

对于伊朗来说,实在是不想打, 但是你搞了我的大使馆,按照国际法, 这相当于攻击 的领土,我不表示一下 显得太软弱 伊朗曾多次要求 从外交渠道 谴责以色列, 个替罪羊绳之以法, 者只要以色列说,它不再攻击加沙, 给个台阶下,这事就翻篇了, 可是奈何 连这点台阶 也不给,那就只有硬着头皮 放一阵子烟花
但是我提前告诉你我要打你,打的也非常克制,点到为止。没有谁比伊朗更盼望让这件事情赶快翻篇。
这就是国际关系中的“ 风险 管控
提前放话,暗地里传话,明白对方的底线, 相互勾兑, 然后开始行动,不逾越对方的底线和红线。
伊朗就是在告诉以色列和美国, 我不打不行啊,你都搞到我大使馆头上了,我不意思一下,没法给国内交代。 你们别慌, 放完这波烟花, 让事情翻篇即可。
美国你约束一下你的以色列小弟,管管你国内的鹰派,不要再反击了,它要是反击了, 国内 战争舆论就会高涨, 我不再次作出反应又不行, 那样的话就会把你拖下水的。
美国说,你只要不侵犯我,也不要搞得太过分,一下子死伤无数,那就放几个烟花吧,这事儿就让它过。然后传话给中国,你也约束一下你这个伊朗小弟,让它克制一点,否则我就不客气。
这就是国际 关系中的“ 风险 ,不至于让对方发生误判,让事情发展到双方都下不了台,难以收拾的地步
于是,三方共同演了一场戏,其实都是演给各自国内看的,不过让全世界都看到了。
从这场戏中,我们可以看到, 政客的首要目标是什么?
三国政客的首要目标,都是维护自己的利益,为了自身的利益目标,他们既可以委曲求全,看起来很怂,也可以牺牲本国民众的利益乃至生命。
当我们说到“伊朗”这个 集体化的名词时,一定要记得,“ ”不会行动,能作出 决策并行动的,总是个人。 对于伊朗来说,就是 哈梅内伊和它的执政当局的人。他们的目标永远都是,维护自己的执政利益。
他们之所以不大动干戈地打,原因就是,知道打不过,因为 以色列的背后就是美 国。如果一旦过分了,将美国引入战争,那将可能是一场大规模的冲突,甚至是第三次世界大战。
战争的结果是高度不确定的,战场的状况瞬息万变。即便是俄罗斯,相对于乌克兰,有绝对的军事优势,但是战争并不是双方的事情,还有很多背后势力,所以一打就是三年,不敢说自己有100%的取胜把握,更何况是伊朗呢。
战前的高涨情绪,有利于巩固哈梅内伊们的执政地位;但是一旦死伤太多、经济崩溃、国内舆论反转,自己的执政地位就不保。
一旦战败,那更不用说, 哈梅内伊和当下的伊朗执政当局就得 直接滚蛋。
再说了 ,本来就被 美国和以色列视为眼中钉, 要是真 打起来了, 二者联手把哈梅内伊和伊朗执政当局直接给做掉了,那不就更完蛋吗?
所以,战事的高度不确定性给那些想发动战争的野心家一个强大的制约。俄罗斯陷入战争的泥潭,也给这些人敲响了警钟:你想通过战争转移视线、增强凝聚力、巩固自己的地位吗?搞不好就把自己搭进去。
可以看到,哈梅内伊们自始至终,都考虑的是自己的地位和利益,而不是什么国家和民众的利益。
对于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来说,他不就是伊朗的国王吗?放到过去,遇到强大的对手,打不过, 割地 赔款,算个什么呢?只要自己还在,就继续享受奢华的生活,所以认个怂有啥关系呢?
现在由于实行民主共和制度了,所有人都是“伊朗”的人,也就是哈梅内伊的人,只要自己的地位稳固, 牺牲一个苏莱曼尼都不是事儿,更何况那些炮灰呢?
而伊朗国内,一点都不稳定。每个国家都有鹰派、鸽派和中间派。
伊朗的伊斯兰革命卫队,就是主战派。就像二战时期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一样,整天像打了鸡血。这些人为什么主战?因为他们就是军人啊。军人不断地鼓吹战争、发动战争,他们才有话语权,才有地位,才有权力。能鼓吹战争的高级将领,一般也死不了,因为前线有人去送命,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伊朗的宗教势力,是另一股强大的势力。伊朗是一个神权政治国家,阿亚图拉们有强大的影响力,他们不想大权旁落,被武人集团夺走权力。其目标是约束武人集团,落实 霍梅尼的训导:以文御武。一旦事情搞大,美以联手,这个宗教集团就会退出历史舞台。所以他们不想打。
另外就是伊朗的民间舆论,一直有强烈的要求改革的声音,多次上街,对伊朗的各种管控措施发起反抗。
这时候,为了维持自己的地位,就得把各派都安抚和稳定一下。稳定主战派,必须得打一下,堵住你的嘴。但是主战派心里也很清楚,打不过,一旦败了,自己也会地位不保。在对内时,他们和宗教势力、文官集团争得不可开交,但是一旦对外,他们心里清楚地知道,其实他们是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就意思一下得了。
但还有更重要的一面。
搞核武器,对以色列表现出强硬,必须打一下,目的都是给国内看的。
所有的秀肌肉,都是秀给国内看的。我有强大的反击能力,你们这些反对的人,搞清楚形势,这就是给你们准备的。其实他们并不关心国外的情况,他们的着眼点永远在国内的稳定——自己的稳定。
核武器也一样,它是服务于哈梅内伊和他的集团的,用这个毁灭性武器,威慑外国不要轻举妄动,保障自己的永固。到一定时候,只要为了自己,他们是不惮于用核武器让伊朗民众和外国势力同归于尽的,毕竟,其信条是:如果都没有我哈梅内伊了,要伊朗有何用?
伊朗的外交部,其实都是说给伊朗国内听的。 真正的外交,不是外交部搞的。外交部在外交中,只是一个技术员。以色列和美国,同理。
现在 谁是最想让战争扩大化和持续下去的呢?
以色列。即内塔尼亚胡的执政集团。
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灾难已经让以色列四面楚歌,连大哥美国也不支持了。内塔尼亚胡面对国内强大的反对声浪。
舆论是政客的命根子,没有舆论支持,他就坐不稳。再强大的力量,在公众舆论面前,都不堪一击。
那如何从加沙战事中抽身呢?
直接承认失败和撤退,肯定不行。因为“别低头,王冠会掉”。
因此必须另外开辟战场,将视线转移到伊朗。以色列公众舆论对伊朗从来没有好感,再上一架宣传机器不间断地鼓噪。战时状态一开, 连总统选举都是可以停下来的,战时总统,只要达成预期目标,或者宣传中的目标,支持率很高的。
所以以色列的内塔尼亚胡现在真的很懊恼,伊朗你怎么那么怂啊,怎么不狠狠地打我啊,最好给特拉维夫等繁华地带放一枚烟花。我不拦截,国内舆论肯定放不过,但是你最好打得让我拦截不过来。这样,战时宣传动员都不用做了,战争有了正当性,完美地从加沙战争中抽身。
他最盼望的就是,把美国也拖下水,这样,一场大战爆发,将伊朗直接干掉,不但可以稳固自己的地位,而且还可以让国内鹰派欢呼雀跃,让自己“名垂青史”。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