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遭以色列轰炸后,伊朗的反应非常有意思。
它
先是
提
前通知,我要袭击你(这
就不叫“袭击”了);接着
向
以色列发射了导弹和无人机,
打击以色列的军事基地。打击完后,伊朗总统说:
“伊朗发起的军事行动给以色列上了一课,伊朗惩罚侵略者的目标已经实现,这次军事行动是威慑,也是对敌人的羞辱。”
以色列方面说,导弹和无人机基本上被拦截,而且被拦截在以色列领空之外,
没有人
员伤亡。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说:
我们拦截了,我们阻止了,只要团结一致,我们就会胜利。
美国方面说,不支持以色列进行反击,拜登说,
以色列、美国和该地区其他国家的联合防御使伊朗的袭击遭受了失败,
并对内塔尼亚胡说:你赢了,接受这场胜利。
事件中的三方都宣称,自己取得了胜利。这真是
“一个成功,三个表述。
”
估计俄乌冲突的最后结果也是,双方都宣布胜利了。
然后就那样了。反正只要国内民众接受就行。
朝鲜和韩国停战协定已经几十年了,不也就那样吗?
袭击完成后,伊朗迫不及待地宣布消息说,
如果以色列不再反击
,
“此事可以视为已经结束”;这是伊朗和以色列流氓之间的冲突,美国必须远离。
美国方面说,
美军没有成为伊朗本次行动的目标,且不认为目前受到威胁,拜登不支持内塔尼亚胡反击。
以色列在袭击发生后不久,就降低了全国各地警报级别,
内塔尼亚胡对拜登不支持以色列反击的态度表示理解
;国会授予内塔尼亚胡等三人组成战时内阁,可以灵活机动地决定对伊朗的策略。
对于伊朗来说,实在是不想打,
但是你搞了我的大使馆,按照国际法,
这相当于攻击
我
的领土,我不表示一下
显得太软弱
。
伊朗曾多次要求
从外交渠道
谴责以色列,
找
个替罪羊绳之以法,
或
者只要以色列说,它不再攻击加沙,
给个台阶下,这事就翻篇了,
可是奈何
连这点台阶
也不给,那就只有硬着头皮
放一阵子烟花
。
但是我提前告诉你我要打你,打的也非常克制,点到为止。没有谁比伊朗更盼望让这件事情赶快翻篇。
提前放话,暗地里传话,明白对方的底线,
相互勾兑,
然后开始行动,不逾越对方的底线和红线。
伊朗就是在告诉以色列和美国,
我不打不行啊,你都搞到我大使馆头上了,我不意思一下,没法给国内交代。
你们别慌,
我
放完这波烟花,
让事情翻篇即可。
美国你约束一下你的以色列小弟,管管你国内的鹰派,不要再反击了,它要是反击了,
国内
战争舆论就会高涨,
我不再次作出反应又不行,
那样的话就会把你拖下水的。
美国说,你只要不侵犯我,也不要搞得太过分,一下子死伤无数,那就放几个烟花吧,这事儿就让它过。然后传话给中国,你也约束一下你这个伊朗小弟,让它克制一点,否则我就不客气。
这就是国际
关系中的“
风险
管
控
”
,不至于让对方发生误判,让事情发展到双方都下不了台,难以收拾的地步
。
于是,三方共同演了一场戏,其实都是演给各自国内看的,不过让全世界都看到了。
从这场戏中,我们可以看到,
政客的首要目标是什么?
三国政客的首要目标,都是维护自己的利益,为了自身的利益目标,他们既可以委曲求全,看起来很怂,也可以牺牲本国民众的利益乃至生命。
当我们说到“伊朗”这个
集体化的名词时,一定要记得,“
伊
朗
”不会行动,能作出
决策并行动的,总是个人。
对于伊朗来说,就是
哈梅内伊和它的执政当局的人。他们的目标永远都是,维护自己的执政利益。
他们之所以不大动干戈地打,原因就是,知道打不过,因为
以色列的背后就是美
国。如果一旦过分了,将美国引入战争,那将可能是一场大规模的冲突,甚至是第三次世界大战。
战争的结果是高度不确定的,战场的状况瞬息万变。即便是俄罗斯,相对于乌克兰,有绝对的军事优势,但是战争并不是双方的事情,还有很多背后势力,所以一打就是三年,不敢说自己有100%的取胜把握,更何况是伊朗呢。
战前的高涨情绪,有利于巩固哈梅内伊们的执政地位;但是一旦死伤太多、经济崩溃、国内舆论反转,自己的执政地位就不保。
一旦战败,那更不用说,
哈梅内伊和当下的伊朗执政当局就得
直接滚蛋。
再说了
,本来就被
美国和以色列视为眼中钉,
要是真
打起来了,
二者联手把哈梅内伊和伊朗执政当局直接给做掉了,那不就更完蛋吗?
所以,战事的高度不确定性给那些想发动战争的野心家一个强大的制约。俄罗斯陷入战争的泥潭,也给这些人敲响了警钟:你想通过战争转移视线、增强凝聚力、巩固自己的地位吗?搞不好就把自己搭进去。
可以看到,哈梅内伊们自始至终,都考虑的是自己的地位和利益,而不是什么国家和民众的利益。
对于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来说,他不就是伊朗的国王吗?放到过去,遇到强大的对手,打不过,
割地
赔款,算个什么呢?只要自己还在,就继续享受奢华的生活,所以认个怂有啥关系呢?
现在由于实行民主共和制度了,所有人都是“伊朗”的人,也就是哈梅内伊的人,只要自己的地位稳固,
牺牲一个苏莱曼尼都不是事儿,更何况那些炮灰呢?
而伊朗国内,一点都不稳定。每个国家都有鹰派、鸽派和中间派。
伊朗的伊斯兰革命卫队,就是主战派。就像二战时期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一样,整天像打了鸡血。这些人为什么主战?因为他们就是军人啊。军人不断地鼓吹战争、发动战争,他们才有话语权,才有地位,才有权力。能鼓吹战争的高级将领,一般也死不了,因为前线有人去送命,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伊朗的宗教势力,是另一股强大的势力。伊朗是一个神权政治国家,阿亚图拉们有强大的影响力,他们不想大权旁落,被武人集团夺走权力。其目标是约束武人集团,落实
霍梅尼的训导:以文御武。一旦事情搞大,美以联手,这个宗教集团就会退出历史舞台。所以他们不想打。
另外就是伊朗的民间舆论,一直有强烈的要求改革的声音,多次上街,对伊朗的各种管控措施发起反抗。
这时候,为了维持自己的地位,就得把各派都安抚和稳定一下。稳定主战派,必须得打一下,堵住你的嘴。但是主战派心里也很清楚,打不过,一旦败了,自己也会地位不保。在对内时,他们和宗教势力、文官集团争得不可开交,但是一旦对外,他们心里清楚地知道,其实他们是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就意思一下得了。
搞核武器,对以色列表现出强硬,必须打一下,目的都是给国内看的。
所有的秀肌肉,都是秀给国内看的。我有强大的反击能力,你们这些反对的人,搞清楚形势,这就是给你们准备的。其实他们并不关心国外的情况,他们的着眼点永远在国内的稳定——自己的稳定。
核武器也一样,它是服务于哈梅内伊和他的集团的,用这个毁灭性武器,威慑外国不要轻举妄动,保障自己的永固。到一定时候,只要为了自己,他们是不惮于用核武器让伊朗民众和外国势力同归于尽的,毕竟,其信条是:如果都没有我哈梅内伊了,要伊朗有何用?
伊朗的外交部,其实都是说给伊朗国内听的。
真正的外交,不是外交部搞的。外交部在外交中,只是一个技术员。以色列和美国,同理。
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灾难已经让以色列四面楚歌,连大哥美国也不支持了。内塔尼亚胡面对国内强大的反对声浪。
舆论是政客的命根子,没有舆论支持,他就坐不稳。再强大的力量,在公众舆论面前,都不堪一击。
直接承认失败和撤退,肯定不行。因为“别低头,王冠会掉”。
因此必须另外开辟战场,将视线转移到伊朗。以色列公众舆论对伊朗从来没有好感,再上一架宣传机器不间断地鼓噪。战时状态一开,
连总统选举都是可以停下来的,战时总统,只要达成预期目标,或者宣传中的目标,支持率很高的。
所以以色列的内塔尼亚胡现在真的很懊恼,伊朗你怎么那么怂啊,怎么不狠狠地打我啊,最好给特拉维夫等繁华地带放一枚烟花。我不拦截,国内舆论肯定放不过,但是你最好打得让我拦截不过来。这样,战时宣传动员都不用做了,战争有了正当性,完美地从加沙战争中抽身。
他最盼望的就是,把美国也拖下水,这样,一场大战爆发,将伊朗直接干掉,不但可以稳固自己的地位,而且还可以让国内鹰派欢呼雀跃,让自己“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