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国都市报
市民的需要第一!这里是南国都市报,欢迎投诉报料。报料热线966123,或直接给我们发微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  ·  白龙(7岁),不幸去世! ·  昨天  
人民网  ·  元宵节快乐! ·  昨天  
江南晚报  ·  无锡新地标!K11 Select最新消息 ·  昨天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首届电竞奥运会来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南国都市报

暗访!个人私密信息遭泄露 数百万人在“裸奔”!快看看有没有你的!(附视频)

南国都市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16-12-29 10:59

正文

前不久,“山东籍准大学生徐玉玉被电信诈骗致死”等几起在校学生被骗走学费而导致猝死或自杀的案件,激起全国网友对电信网络诈骗行为的强烈声讨。

悲剧发生后,有人说,是他们没有社会经验,辨别不出来骗子,才上当的。但是我们的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事情还真不像大家想的那么简单,徐玉玉等受骗者之所以会上当,是因为他们被 “精准”诈骗 了!

请看《都市报道》重磅调查—— 是谁窃取了我们的“隐私”?

(一)电信诈骗频发  骗子缘何频繁得手



△《都市报道》:“裸奔”的隐私(一)↑↑↑


前不久,新密市大隗镇的龙女士接到了一个“中国移动客服”的电话,对方在电话中报出了龙女士的身份证号,还说这个身份证号在某移动营业厅办过一个手机号,这个手机号涉嫌重大洗钱犯罪行为,需要对龙女士名下所有财务进行清查,如果不予配合,将对她实施逮捕。


对方不但知道龙女士的姓名、电话、家庭住址,还知道她的父母、兄弟姐妹的所有个人信息,甚至连她家房屋朝向、几室几厅都一清二楚!更让她感到恐慌的是,对方还发过来了一张逮捕令,上面有龙女士的照片,还有准确无误的信息。

还没等龙女士缓过来神,对方又开始清查她的“财务”了。对方给她手机上发过去一个链接,要求龙女士按照指令点一下。龙女士刚点过链接之后,短短几秒钟的时间,绑定在这个手机上的银行卡就出现异常,上面的钱瞬间被取得一干二净!


钱被取走之后,对方并没有放过这个上钩的“大鱼”,接二连三从龙女士的手机上获得了她父亲、哥哥的信息,连环诈骗,直到龙女士家人的钱也都被取走,对方才肯罢休。

和龙女士有着同样遭遇的还有很多人,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接到过类似电话的人之所以会上当受骗,是因为对方不但能报出他们和他们家人的“精准”个人信息,还能说出他们所有人的银行卡卡号、密码、甚至卡内余额!


想识破骗子的骗局,就得了解他们的套路,调查之中,有个人帮了记者大忙,他曾经打入诈骗团伙三年,揭开了这个罪恶组织的黑幕。


(二)疯狂的网络电信诈骗团伙



△《都市报道》:“裸奔”的隐私(二)↑↑↑


新乡的张先生曾被电信诈骗团伙“精准”诈骗过,七十多万积蓄被骗走,倾家荡产,报警之后无果,一气之下,他按照诈骗团伙的“路数”倒着追了过去!通过三年多的努力,他成功打进了网络诈骗团伙中。


那个网络诈骗团伙有一个QQ群吗,群名叫“数据交流群”,为掩人耳目,他们对外声称是行业交流,营销与广告。



进入这个QQ群后,就能在醒目的位置看到一张“入门必修”的示意图,这张图上清楚地显示整个电信诈骗分为钓鱼和盗钱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钓鱼,伪基站会把一些诈骗信息发到受骗者手机上,然后诱导对方点击,一旦点击这些信息后,病毒就会自动植入到手机里。

一旦病毒植入手机,这个手机内所有的信息,包括短信、微信等聊天内容,通讯录、手机绑定的银行卡、支付宝等信息都会瞬间被泄露出去,被对方截获。


在这个诈骗团伙的QQ群里,已经形成了规模庞大的黑色产业链,这些人分工很明确,有人专门研发和售卖木马,买到木马的人,会分发卖给诈骗团伙的成员,诈骗团伙的成员就开始窃取信息,然后实施诈骗,最后就是洗钱。


利用“精准”的个人信息实施诈骗,上当受骗的人越来越多。每到月底,诈骗团伙的成员都会把“得手”的数字统计出来,发到群里,供大家互相参考,交流。记者在调查时,发现这样一个排行榜, 2015年12月份,他们假冒建设银行诈骗得手了928例,冒充10086诈骗得手了517例,全部加在一起,一个月总共有3462个人上当受骗



(三)仅仅几百元  记者买到了同事的个人信息


前不久,郑州的周先生手机“中毒”了,他的手机通讯录上所有的联系人都收到了一条短信,内容大概就是周先生遇到了困难,要向大家借点钱。

原来,周先生手机所中的病毒是一种新型木马病毒, 手机中毒之后,病毒会自动转发消息给通讯录里所有的联系人,如果这个联系人误认为是周先生本人发来的信息,点击了,这个病毒就会植入到通讯录里联系人的手机上,然后再一级级的扩散、逐步蔓延开来,手机内被植入病毒的人也就会越来越多,呈几何式的翻倍增加

在这个交流群里记者调查得知,像周先生这样信息被窃取还算不上什么。他们还有“精准服务”,就是你想要谁的信息,只要发过去他的姓名和电话,就会有人很快就能帮你搞到手。


记者就给对方发过去了一个同事的姓名、手机号码和身份证号码。不到十分钟,对方发来了一条信息,同事绑定手机的银行卡所有信息都被其窃取!


对方还说,只要记者愿意花钱,他还能把记者同事通讯录里所有联系人的银行卡信息一并帮搞到手!

对方到底是如何获取我们的精准信息的呢?在郑州一家科技公司,记者联系上了一位研发拦截木马的专家——张全福。

张全福为记者现场做了一个演示,只需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部手机,就能很快让手机“中毒”!


笔记本就像一台操控手机的“远程控制器”,可以随意查看手机里储存的所有信息。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心存侥幸,认为自己的手机没有被病毒入侵过,所以个人信息是安全的……但是在记者接下来的调查中您会发现,有可能在我们毫无知觉的情况下,我们的个人信息就已经被窃取,甚至已经在网络上开始叫卖了。我们的记者拿到了一份信息,准确的说是一沓信息,说不定里面——就有你的!

(四)亿万条信息泄露  我们的安全感在哪里?



△《都市报道》:“裸奔”的隐私(三)↑↑↑

黑客们窃取我们的信息,他们的目的不是自己进行电信诈骗,而是把这些信息转手卖给诈骗团伙,而他们自己从中获取贩卖信息的钱。记者通过联系,找到了一个贩卖信息的“黑客”——数据哥,他是专门贩卖银行卡信息的。


“数据哥”卖给记者一份关于银行卡的信息,这是他几个月前通过手机窃取的,全部都是储蓄卡的信息。


“数据哥”卖的信息分为一手数据和二手数据,一手数据就是只卖给一个人,这种银行卡信息的价格很高,几十元一条;二手数据就是他卖给了多个诈骗团伙的,这种数据很便宜,两三毛钱一条。

为了证实这些人所卖学生学籍信息的真实性,记者买了一份关于河南的学生学籍信息进行核对。在这份信息中,有一部分来是驻马店遂平县的中小学学生信息。

记者来到遂平县第三初级中学,连续核对了多个学生,结果信息都准确无误!


连学校老师们也不敢相信,学生们的信息竟然被人窃取了,还拿到网上进行售卖!老师告诉记者,这些学籍信息他们整理之后,就上传给了当地教体局,具体是哪个环节泄露的,他们也不知道。随后记者来到遂平县教体局进行核实。

原来,除了遂平县第三初级这些学生的学籍信息外,记者手中这几千条信息也全部都是真实的。这些学籍信息属于学生的隐私、机密,学校、教体局都表示,他们在保存的时候都格外小心,但没想到还是被不法分子给窃取了。


除了银行卡信息、学生的学籍信息之外,这个疯狂的群里还窃取了许多和我们息息相关的个人信息。比如说业主信息,你有几套房产,分别在哪个小区,几单元几号,几室几厅,房屋面积多大,都一清二楚。比如说户籍信息:你家有几口人,分别叫什么名字,电话多少,在哪个单位工作也都详详细细。还有一些专门针对老人的信息,比如老人叫什么名字,电话号码,得过什么病,吃过什么药,在哪个医院治疗过,简直不能再精确了!



(五)该如何保护好个人信息?



2016年7月11日,三门峡渑池警方远赴湖南长沙,破获了一起特大电信诈骗案件,涉案金额高达3200万, 受害者一共有三百多人,遍布了全国各地,除了我省的渑池等地区,还有内蒙古、广州、安徽等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