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11月21日,乌克兰空军发布通报称,当天早上,俄罗斯发射了一枚洲际弹道导弹。这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消息如果属实,这将是人类战争史上迄今首次使用这种通常用于携带核弹头的战略核攻击的武器,也将是二战结束后人类离核大战最近的一步。不过之后便有乌克兰和美国官员称,俄军当天发射的“可能为中程弹道导弹”。
当地时间11月21日晚,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电话讲话称,11月21日当天,“俄军对乌克兰军工企业进行了联合打击。攻击中俄军测试了没有搭载核弹头、代号‘榛树’的新型中程高超音速导弹”。该导弹能够以10马赫的速度打击目标,目前没有反导系统可以拦截这种类型的导弹。
虚惊一场
在被乌方指控“使用洲际弹道导弹”后,俄官方最初采取了含糊其辞、不承认也不否认的态度。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在被问及此事时称“请联系俄罗斯军方发表评论”,而俄罗斯军方同样含糊其辞。
但俄罗斯总统普京随即出人意料地向全国发表讲话,将射向第聂伯罗的俄罗斯导弹称作“中程导弹”。普京在讲话中将此举定义为“对此前西方允许乌克兰使用美英导弹袭击俄罗斯境内目标的回应”。
普京称此次“在实战条件下,对俄罗斯最新的中程导弹系统之一进行了测试,并取得了成功”,他宣称“西方对此将束手无策”,警告“西方的导弹不会影响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的效果。
普京指责美国“破坏全球安全体系”,并再次警告西方不要向乌克兰提供武器,称“俄罗斯认为,对于那些使用武器袭击俄罗斯设施的国家,俄罗斯有权对其军事设施使用武器”。
耐人寻味的是,美国官员最初同样对导弹定性含糊其辞,也同样很快将之定性为“中程导弹”。但还好,这终究是虚惊一场。
危机仍在加深
许多分析家指出,乌克兰方面一口咬定是“洲际弹道导弹”,意在渲染俄罗斯“扩大战争的现实动作”和乌克兰所面临的危机正在加深和扩大。
自去年以来西方对乌军援如杯水车薪,且对敏感武器使用施加了一些限制。加上曾多次批评拜登对乌大举军援的特朗普即将重返白宫,这些都令乌克兰方面感到有必要将“俄罗斯武力威胁”渲染得更严重一些,以免再次面临军火外援“断顿”的窘境。
而俄罗斯和西方始而若有若无、继而侧重强调其“中程、常规”属性,同样是出于各自战略利益的考量。
俄一心希望战争在有利于俄方的条件下早日结束,俄可在宣称“胜利”的前提下早日摆脱国际孤立,因此乐于利用“擦边球”威慑对手、西方和国际社会。
与此同时,俄方也意识到国际社会反对核大战的共同意愿,意识到在核大战威胁方面“多迈出一步就多一分危险”,因此在打出“擦边球”后迅速踩了“刹车”。
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既想抓住俄罗斯“不惜升级核威慑”大做文章,希望借此进一步恶化俄的国际形象,又不愿过早、过高“定性”,从而避免让自己在这场消耗战中越陷越深。
一些军事专家表示,此次导弹的发射可能被视为莫斯科对基辅本周使用西方武器袭击俄罗斯采取的威慑行动。
拜登政府继续拱火
随着美国大选的尘埃落定,本周稍早,美国拜登政府加大向乌克兰移交积欠军援的速度和力度,并松口解除了对美国武器在乌克兰用于攻击俄罗斯本土目标的限制。
随即在11月19、20日两天,乌克兰先后使用美制“陆军战术导弹系统”导弹和英制“风暴阴影”导弹攻击了俄罗斯境内目标——这也正是普京公开讲话中所提到的俄发动导弹攻击理由。
而俄方则在11月19日宣称击落5枚导弹后仅几小时,便宣布普京签署命令更新该国核政策,警告“无核国家在有核国家的支持下对俄罗斯联邦或其盟友的侵略被视为联合攻击。”此举降低了俄罗斯使用核武器进行回应的门槛。
上述行为的每一步,都让人类社会和当今世界距离核大战和“核冬天”又接近了一步,而另一些看似“非核”的举措也在无形中为“核大战危险”添柴添火。
就在本周,美国悄然宣布放宽了地雷用于乌克兰的限制,并在11月20日开始向乌克兰提供被国际条约禁止的人员杀伤性地雷。这似乎在表明,某些国家对在本土以外日益升级的核大战危险,正表现出一种“他人痛痒关我甚事”的态度。
无论此次使用的导弹是中程高超音速导弹,还是洲际弹道导弹,危机的加深无疑令世界又进一步接近了核大战的“红线”。
正如一些核问题专家所指出的,不论早已过时的“蛙-7”(苏联制造的短程战术火箭系统)、“诚实约翰”(美国陆军装备的第一种地对地核火箭弹),还是最新的“民兵III”(美国装备的一型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只要使用者认为有必要,都是“可核可常”的“擦边球武器”,如今再增添一个“榛树”,将把全球拖入“核冬天”的危险系数大幅提升。
而此时,最需要的是冷静、克制、和平。
撰稿 / 陶短房(专栏作家)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