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奇怪的科学家
来源 | OFweek公众号平台
欢迎下载OFweek APP查看更多新闻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科学应用系统总设计师彭承志发表公开信《科学家遇上流氓怎么办?我没什么办法,但我可以说出来》。其提到,浙江九州量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某伙同他人通过拨打电话、发送短信等方式,多次对其及所在团队进行侮辱、恐吓。并威胁要锤杀其子女,报出家庭住址和小孩信息。
因此,特此写了公开信。
其在公开信中表示,郑某(郑韶辉)出现这样的威胁在于,九州量子在今年7月初发表了一系列宣传文章,称“‘沪杭干线’利用已有的光纤管道资源,铺设量子光纤,中间设置彭埠、桐乡、嘉兴、大港、漕河泾、中科大上海研究院等六个中继站,上海端的接入位于国家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上海枢纽点”。
中国科学院官方微博中科院之声表态
而对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发布声明进行了澄清:“从未设置所谓’沪杭干线’的中继站”,从未与所谓“沪杭干线”发生业务往来与合作。
中科大官方声明
因此,彭承志表示郑某将矛头指向了其和所在的研究团队。彭承志表示,已正式委托律师向郑某等人发送律师函,要求停止侵权行为、赔礼道歉。
量子通信对我国的战略地位有多重?
去年中旬,我国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标志我国继续巩固着在量子通信的领头地位!说到量子通信就不得不提中国,说到中国量子通信就不得不提中国科技大学,中科大量子通信研究组在潘建伟的带领下,屡次打破并创造了全球地面量子通信的最远距离,以超过400公里的地面量子通信记录 引领全球!
量子通信严格意义上来说是 量子加密通信!是通过量子纠缠来实现的,量子纠缠速度至少是光速的4个数量级,即便一方在地球 另一方远在太空也可以做到通信零延迟。这种纠缠的超距作用不需要介质,不会被空间中的物体 所干扰,这就意味着量子通信不需要基站,直接可以点对点进行通信。
什么是量子?
一个物理量如果存在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则这个物理量是量子化的,并把最小单位称为量子。 举个例子,如果一条公路(以米起步计算)标注是130km,那么1米就是它的最基本的,不可分割的单位。在微观世界,我们把量子作为不可分割粒子的最小基本单位!
量子纠缠是指微观世界中的粒子之间没有时间和空间障碍所发生的相互影响,也就是说两个相互关联的微观粒子无论相隔多远,一个粒子的量子状态改变(如被测量)和另一个是同步发生的。
可以简单的认为,由两个粒子(或者多个)组成一个量子系统,不管这两个粒子相距多远,哪怕一个粒子在地球,而另一个在银河系外,它们依旧可以跨时空的相互影响着彼此。量子技术的应用 大都体现在量子纠缠上。量子通信,量子计算机,还有更科幻的量子瞬间转移也是利用量子纠缠这一特性来实现!
量子通信绝对安全,根本不可能泄密
量子通信绝对安全来源于测不准原理,在量子通信领域叫量子不可克隆定理。 任何窃听行为首先都要获取通信内容,在获取的过程中 ,窃取者首先就得测量通信内容,但是量子通信不吃这一套。
量子不可克隆定理告诉我们:量子态不同于经典状态,它非常脆弱,任何测量都会改变量子态本身(即令量子态坍缩),因此量子态无法被任意克隆,于是在窃听者窃听拦截量子通讯的时候,就会销毁他所截获到的这个量子态。这也是经过了数学上严格的证明。
如果现有一个由两个粒子组成的量子系统,该系统的两个粒子分别是甲乙粒子,甲粒子的状态和乙粒子是同步关联的。如果甲是正态,乙就是负态,其实就是说,在量子系统中,两个彼此关联的粒子其状态是相反的存在着,但一个被测量,另一个立马发生相应的改变,我们称之为信息坍塌!
直白点说,你要窃听就得测量,你测量,量子状态就改变,你永远得不到你要测量的精确信息。比如下图,你永远追不上黑点是一个道理!
被窃听的同时也是量子状态改变的同时
2030年建成量子通信网络每户配一个密钥机
据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原子分子纳米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李家明介绍,量子通信的好处在于保密性强、安全性高。“在量子通信网络下,如果有人设法窃取你的私人通讯,你会立刻察觉到,这样就可以启动相应的措施保护个人的隐私和安全。
而在现有的通信技术手段下,这是无法做到的。”正因于此,量子通信的实用化和产业化已经成为包括欧盟、美国、日本和中国在内的各个大国争相追逐的目标。
量子通信保密干线“京沪干线”
习近平视察中国科技大学
在量子通信京沪干线运管中心,潘建伟院士作了介绍。习近平对量子通信研发工作给予肯定,说:“很有前途、非常重要。”习近平表示,这些科研成果,表明你们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动作快、力度大、成绩明显。
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于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成功结合下半年建成的“京沪干线”,我国将初步构建一个广域量子通信体系,这会解决很多实际的问题,并且为全球性的量子通信网络的构建打下基础,这将是一个新的突破。
“京沪干线”是由潘建伟团队牵头承担的世界上第一条远距离量子通信保密干线,将于今年下半年开通。“一个天地一体的全球化量子通信基础设施构建成功后,能为未来的互联网提供基于量子通信技术的安全保障,形成完整的量子通信产业链和下一代国家主权信息安全生态系统。”潘建伟解释说。
2015年国内有关专家学者给浙江省领导建议,建设沪杭量子通信商用干线。浙江省领导认为,这个项目意义重大,产业化前景良好,浙江省要主动及时跟进,创造条件,尽早促使开工量子通信商业化运营试点,并获得国家发改委的充分肯定和支持。
据了解,随着首颗量子卫星实验成功,我国还将会陆续发射后续卫星,并结合未来的空间站项目,开展相关研究,验证星间、全天时量子通信的可行性。按照规划,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亚洲与欧洲的洲际量子密钥分发;到2030年左右,中国将建成全球化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
中国给予“量子研究”的大力支持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国家对科研经费的投入不断加强,成为科研创新的黄金时期。
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量子信息领域的发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就将“量子调控研究”列入科技部四项“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之一,中科院、科技部、基金委等科研主管部门对量子信息领域持续进行着前瞻性、战略性布局。
日前,彭承志老师也表示:
感谢各界朋友的关心,感谢大家支持量子科技行业的健康发展。身处这个漩涡中心,从各方面考虑,我暂时不接受采访,但我愿意重申,我确保我的公开信每一个字都是真实的,我对我自己发的公开信负全部责任。
基于以上公开信,九州量子给出了回应,其表示稍晚公司会有公告,但关于文中提到的董事长威胁短信事件公司不会做回应,将由董事长个人处理。目前暂不回应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目前是十九大,九州量子通信不想也不愿意公开骂战,希望一切维稳;
如果公开骂战,无论谁输谁赢都是不好的,不想影响量子通信行业的发展;
公司正处于发展的特别阶段,尤其在关键项目推进和规模扩大方面。
那么究其根本原因,为何在产业界的研发人员以及科研领域的技术研究人员个人权益被侵犯的事件不绝于耳?究竟是因为违法者法律知识的匮乏、创新能力缺少,还是科研产品商业化落地难从而造成矛盾重重?
施尧耘教授不久前表示:“量子计算的研究存在诸多挑战,如何商业化更是学术界和工业界最棘手的问题。其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规模化。目前没有一个技术可以把规模做得很大,又同时可以做到优质的存储和操作。 另外,量子计算的落地是个巨型的系统工程,牵涉到众多方面的技术和能力。整个产业还不完整,人才稀缺。”
因此,对于整个量子科技领域的发展绝非是一个人、一个国家的事情,它需要的不仅仅是每个人的支持,更需要合理的资本、以及正规的运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