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员健康及卫生要求
1.健康要求
从事生产加工、检验人员每年要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上岗;
凡患有影响产品卫生的疾病者,不得从事产品直接生产加工工作。
有碍产品卫生的疾病主要有:
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
活动性肺结核
肠伤寒和肠伤寒带菌者
细菌性痢疾和痢疾带菌者
化脓性或渗出性脱屑性皮肤病
手有开放性创伤尚未愈合者
2.个人卫生
(1)个人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不留长指甲,涂指甲油及化妆品。
(2)不得将与生产无关的个人用品和饰物(首饰、手表)带入车间,进车间必须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头发不外露,工作服和工作帽必须每天清洗更换。
(3)严禁在车间内吃食物、吸烟、随地吐痰。
(4)包装车间的员工必须佩戴口罩。
(5)生产操作中如需要带手套者,可使用橡胶手套或其它规定的手套,但必须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消毒,禁止使用线手套。
(6)加工、包装人员进入车间洗手消毒程序为:
换工作服
→
压缩气去除身上的毛发等异物
→
清水洗手
→
皂液洗手
→
清水冲洗
→
50-100ppmNaCLO消毒
→
清水洗手
→
干手
→
进入车间。
车间现行的洗手程序:清水洗手
→
皂液洗手
→
清水冲洗
→
干手
→
酒精消毒
→
干手
→
进入车间。
(7)消毒后的手不得乱摸乱动与工作无关的地方。
(8)公司制定卫生间入厕程序:
换掉工作鞋、工作服和工作帽
→
进入卫生间
出厕后进行手清洗:清水冲洗
→
皂液洗手
→
清水冲洗
(9)外来人员未经批准不准进入车间,入车间时按要求着装、洗手、消毒。保全工入车间时按要求登记着装、洗手、消毒。
(二)现场管理及岗位工作要求
1、现场管理
(1)班组责任人在每班的工作开始和结束时对所有的工器具进行检查,操作人员负责对各自操作的工器具、设备进行清洗消毒。
(2)生产车间在每班工作结束时由该班人员彻底清理一次,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和检查人员必须维护好车间及设备的卫生,随时清洁地面。
(3)工作人员上班时必须穿戴经过清洗消毒的干净的工作服和工作鞋,进入车间时必须按规定程序进行手的清洗消毒。
(4)工人下班后把工作服挂在衣服架上或放在衣柜里,更衣室管理人员开启紫外线杀菌灯,对工作服进行杀菌消毒,并填写《生产车间卫生控制记录》的相关栏。
(5)门卫协同班长负责监督检查进车间人员工作服、工作帽、口罩的穿戴及卫生情况,指甲长短、洗手消毒、靴鞋消毒、是否配带金银首饰、手伤、身上是否有头发、杂物等,一切符合要求方可进车间。
(6)不允许在车间内吃东西,嚼口香糖、喝饮料或吸烟。
(7)工作人员必须每日班前清洁生产机械及使用的工具,做到不落地存放。
(8)设备操作人员应在交接班前对设备进行常规维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维修设备时,应将产品隔离后再进行维修,必要时停止生产。维修完毕,维修人员收回所有工具及零部件,维修现场由清洁人员清理消毒后方可工作。
(9)产品必须防止异物进入(如棚顶掉落),同时防止地面物喷溅到产品上。
(10)内外包材在购入后,分别存放在清洁、卫生、干燥通风的仓库内,由专人管理并保持其清洁卫生。在车间存放要求离地,离墙。
(11)产品加工完毕,按不同品种、规格、批次加以标识,并及时存放在成品库。成品库保持清洁卫生。
(12)产品装箱运输前,必须对车辆进行检查、清扫。
2、防鼠、灭蝇工作的管理要求
(1)灭蝇虫
通向车间、更衣室、包装物料库等各入口处均设置灭蝇灯。
车间的排气口、排水口设有防虫网。
卫验员按规定频率检查灭蝇灯状况(冬春季每周一次,夏秋季每天一次),发现苍虫尸体及时清除,并作好害虫检查记录。
由受过培训的专人,每周一次对厂区厕所、垃圾池喷洒药物灭虫。
由受过培训的专人,对厂区绿化区喷药物,冬、春季1次/周;夏、秋季2次/周。
防蝇虫所用药物及器具须经卫生防疫站推荐并出具证明,相关部门批准方后可使用。
(2)防鼠
全厂分三大防鼠区,具体划分如下:
成品贮存区:各仓库
生产区:车间门口、排水沟
生活区:餐厅门口、厨房间门口
车间、仓库直接与外界相通处设捕鼠夹、粘鼠板、鼠笼、挡鼠板。
车间与外界相连的排水沟处设有金属防鼠网。
生活区由专人负责清扫,及时清理生活垃圾,保持厂区清洁卫生。
保卫科每天巡查厂区虫鼠的捕杀情况,并作好记录。
3、交接班要求
(1)交接班要求“五清”、“四交接”
五清:看清、讲清、问清、查清、点清
四交接:现场交接、面对面交接、实物交接、记录交接
(2)交接点:
a.现场卫生、工器具摆放情况
b.设备运行情况
c.工艺情况
d.记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