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磊
来源:肖磊看市(kanshi1314)
最近这两天关于无人超市开业,并配有“吊炸天”等词的新闻占据了鄙人的朋友圈。自媒体时代,写手多如牛毛,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这很正常,但作为读者,获取信息的一方,越是容易得到的信息,越需要独立思考,切莫急于传递见闻和所想。
由于无人超市已经不是一个新鲜事物,且发展了很长时间也没形成气候,因此我只拿此时动静最大,关注度最高的淘宝会员店无人超市来举例。也算是指名道姓吧。
我所指的无人超市,不是一个无人值守小便利店的概念,放几个自动售货机或做到自动结账就叫做无人超市。我所指的无人超市,最起码要满足诸如北京的“京客隆”或“物美”这样的单店体量。杭州开业的淘宝会员店无人超市,除了生鲜等品类,似乎达到了一般中型超市的水平,有玩具、有日用品、有饮料等,看到大家如此激动,确实值得分析一下。
超市发展到今天,已经可以做到完整的流程化作业,每一个消费者进入超市之后,几乎没有跟里面的服务生或销售人员交流的必要,只有在结账的时候,能够跟收银员有一定接触,但目前也基本实现了手机支付,便捷程度不亚于无人超市。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无人超市带来的体验,仅仅属于一种新鲜感,并不会超越传统超市。无人超市的优势在现有超市当中,不明显,跟“逛街”与“网上购物”之间的差距不可同日而语,而且如果在无人超市里面遇到相关问题,消费者很难及时得到解决。
目前要做一个无人超市系统,少则几百万,多则几千万,才能完全替代人工,一次性投入成本巨大,而且必须要配备相关技术服务人员做系统技术维护,这些技术人员的薪酬水平,相当于十个超市工作人员的薪酬,哪个成本更低?
巨大的硬性成本付出,要想回本,依然需要更多的消费者来承担,面临的是巨大的销售压力,如果遇上经济不好,消费疲弱,无人超市开业即意味着亏损。
雇人则不同,超市里面人力成本占整个营收成本非常低(一些超市人工成本占营收只有2%),如果遇上经济不好,销售下滑,可以迅速解雇员工,降低成本。
无人超市就不同了,难以用解雇员工的办法降低成本,整个系统设计和维护成本是一次性固定投入,就算只有一个顾客进店购物,也要全系统运行,形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对企业和社会产生的价值并不高,且管控效率更低。
如果这个世界上首先拥有的是无人超市,而不是网上购物,那么无人超市最终会发展为网上购物。
网上购物发展到现在,从电脑下单,到各购物网站系统自动处理,再到仓库自动取货分发,整个过程中,只有一个快递员是人工操作,其他领域都基本完成了系统自动处理,这才是真正的无人超市(我们已经实现了)。现在又要往反方向发展,从技术上或许是进步,但从发展趋势上是一种倒退。
亚马逊的Amazon Go(无人值守便利店),目前仅能应付人数小于20人的情况。
再往下发展,空间有限,这倒不是因为技术问题,而是需求、供给和成本问题。你可以创造无数个无人值守便利店,但你无法创造更多的需求,你也很难把成本降到低于诸如7-11等便利店(7-11整个人工和房租成本加起来,只占到整个营收的不足5%)。
马云搞这个无人超市,有三种可能。第一种可能,他是迫于压力,创造一个“新零售”的概念,以接轨实体经济,缓解“淘宝冲击实体经济”等的舆论压力;第二种可能,他自己真的误认为无人超市能够颠覆未来零售行业(不知道背后的智囊如何分析的);第三种可能,仅仅是为了“炫技”做品牌营销。
我认为此时这三种可能都有,但更多的应该是第三种,为了“炫技”做品牌营销。这种策略在商业领域非常常见,类似于谷歌AlphaGo,高额研发投入,策划打败围棋界不是目的,证明谷歌在高科技和人工智能方面的水平才是关键,至于投入多少研发成本,实际上可以划归至广告品牌宣传支出。
淘宝无人超市,广告和品牌作用比实际作用大得多,相当于树立了一块永久的高科技标志及广告牌。其目的本身就不是为了靠无人超市去赚钱。当然,就算不赚钱,马云也会觉得很值。因此淘宝无人超市,放在阿里巴巴整个商业帝国旗下是没有问题的(不过依我的判断,也开不了几个),但从单纯商业的角度讲,没有可持续性,不信你投资一个试试。
综上所述,如果要拿赚钱和可持续性的扩张来判断类似的无人超市,成功的概率几乎为零。
推荐关注中国经济学人新启动的专栏号
经济深观察 |经济的热度 观点的深度
扫码关注▼
ID:yhhhsbxz
经济深观察可留言互动哦~
---无需再论加小助手和加群的必要性---
欢迎大家加入微信群,建立更深度的阅读连接。有意进群者请添加经济学人小助手为好友,再受邀入群。
小助手▼
感谢阅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如觉侵权,请于后台留言,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ID:economistchina
你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查看所有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