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商业评论》:EVCARD起源是什么情况?
曹光宇:
我们从2011年开始到2013年提出这个想法:做城市短途服务,通过购买服务的模式来实现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营。
其实,那个时候,让大家来私人购买一辆新能源汽车大家是有顾虑的,包括车辆安全性、续航里程上的焦虑,以及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但是如果用户不用购买,那么它全生命周期成本是否划算就变得不重要了。
短途出行,一次续航里程可以完全覆盖了,这是行驶要求。
另外,充电设施我们率先把它建立起来了,这样的话大家就比较容易接受。开始的时候,我们是尝试用过短途出行租赁服务的方式来做,并且当时我们取了个名字叫:分时租赁,国外模式叫Car Sharing。
2013年,我们开始提出来这个,当时跟科技部部长万钢去交流的时候,他觉得这个挺好,觉得这个方式是带动新能源汽车在城市运营一种值得探索的方式。
我们在探索的过程中,科技部就把这个作为专门支持的一种探索方向,列到产业化和科技创新项目中去了,“分时租赁”这个名词也叫出来了。
所以分时租赁是你们最先提出来的?
对。本身我们叫“汽车共享”,但是“汽车共享”从交通管理部门来说,在车辆公共管理时,只有“出租”和“租赁”两种说法,叫“共享”很容易让人理解为拼车,“拼车”在法规上是不允许的。所以后来归到大类里就归到“租赁”,并且按照它的发展特征来按照最小时间基础单位来算。
这个类别是你们提出来的?
对,当时我们还在犹豫是按小时算还是分钟算,对于我们来说按小时算可能更简单一点,按分钟算整个经济成本就比较高了。但考虑到大家短距离有时候用不到一个小时,特别是开始在嘉定区,嘉定区的企业以及事业单位、机关大家从家到单位可能就几十分钟。所以后来我想,干脆就按分钟来,由此提出这个概念。
其实当时我们是想,在一个区域内先行尝试,带动新能源汽车使用。大家逐步地通过使用,觉得新能源汽车可以了,然后自然会尝试购买,这是我们的出发路径。
2013年我们先在高校——同济大学的两个校区来开始尝试。同时我们让大家更加便捷、自主在网点上能够自主还车。这个,其实我们是受国外Car Sharing的启发,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开放网点,同时在车上安装自助管理服务系统,大概经历了一年多。
在2014年的9月份开始,我们觉得这个系统成熟了。所以2014年年底我们在嘉定区年定弄了52个网点,投放了150辆车。
你刚才说2011年开始是指?
2011年是示范区建设,这个示范区主要是推动新能源汽车。当年在国际能源署清洁能源部长会议上,提出来电动汽车倡议叫EVI,加上中美两国一共有15个成员单位加入到倡议里面。
核心是每个国家建立示范城市,在中国就批了一个城市即上海,作为新能源汽车国际示范城市,当时上海选的是嘉定区,作为示范区。
我记得2011年4月上海在东郊宾馆开了个大会(国际电动汽车示范城市及产业发展论坛)成立这个事?
对,当时是成立。示范区建设成立后,回来规划了一个叫“1234”的目标和行动路径,叫“一个基地两个俱乐部三个平台四个中心”。
一个基地是以嘉定区整个示范区,能够形成一万辆各种新能源汽车运行的典型区域。
两个俱乐部是一个抓住用户一个抓住车企。
三个平台是,一会、一展、一赛。会是电动汽车倡议城市产业发展论坛,展是整车或零部件展,赛是跟F1结合起来做新能源汽车挑战赛。
四个中心是,一个试驾体验中心,一个数据中心,一个商业模式创新中心,一个运营保障中心。后来在试驾体验中心里面,又引进了北京的中央党校。
当时你们的主体是什么呢?
操作主体是上海国际汽车城。
也就是说示范区建设是上海国际汽车城操作的?然后短途出行是在这个地方延伸出来的?
对,我简要说一下,当时通过四个中心来操作,事实上企业就是让用户来体验,数据中心就是新能源汽车运行数据的采集与监控,我们是做的最早也是目前国内最大,超过12万辆的新能源汽车数据在这都有。
商业模式主要是探索新能源汽车商业推广运营的一些模式。运营保障中心就是,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进口车的通关以及试驾中心车辆的日常维保等等。
到现在,这三个中心都走到了世界前例,比如说我们试驾体验中心,目前依然是引进车辆最多,用户体验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但现在随着新能源汽车逐步商业化以后,它的功能已经开始弱化了。
商业模式创新中心,我们是从中走出来了一个分时租赁为代表的新能源推广模式,以及共享班车,它包括旅游线路上的运用等等。
当时是受car2go、car2share的启发?
受启发,但是当时在国外做汽车共享主要是做传统车,我们觉得电动车有它的优势,城市的适合点以及它自身的扬长避短,能够让它快速走起来。
在2011年-2013年,国家政策里面包括十城千辆推广计划、私人购买试点城市,它在推广的时候其实都遇到了一些瓶颈障碍。潜在用户、接触过新能源汽车的用户觉得它可以,但是他们也有他们的顾虑,包括价格、基础设施、安全性等等,这些问题没有克服前用户是不敢买的,是推动不了的。
我们在2013年的时候,开始先期尝试,选择合适的车型,建立分时租赁运营网点,建立充电桩,开发车载和用户端对接的整个系统,到2014年的9月份,我们整个开发基本完成。
在2014年的时候,我们开始在嘉定区弄了52个网点,投放了150辆车,基本各种车型都有。到2015年的时候,我们发现用户适应程度还很高,所以就开始在整个上海市推广。
在2015年,不仅我们,很多企业也以分时租赁的名头,开始做分时租赁了,包括上汽的“e享天开”开始成立运行。
大家开始对这个模式关注了,企业、整车厂、互联网公司、资本市场都开始关注了,所以2015年算是比较热闹的一年。
但在2015年,我们仍是保持领先的,在年底我们建立了512个网点,近1400辆车在上海运行。
2016年年初的时候,上汽的e享天开和我们EVCARD合并了,公司叫环球车享。2016年年底,我们以EVCADR品牌在全国开放了3个城市,整个投入8400多辆车,成为运营规模最大的汽车分时租赁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