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们,告诉你们一个不好的消息:最早的一批
90
后,今年都
27
岁了,
90
后的中年危机已经到来!
曾经,长辈们会找你聊人生、聊就业,转眼变成了聊对象、聊房子。每个人都在两三年里突然开启了加速模式,从二十三四岁到二十六七岁,不超三年的跨度连接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
~~~~~~~~~~~~~~~~~~~~~~~~~~~~~~~~~~~~~~~~
~~~~~~~~~~~~~~~~~~~~~~~~~~~~~~~~~~~~~~~~
~~~~~~~~~~~~~~~~~~~~~~~~~~~~~~~~~~~~~~~~
~~~~~~~~~~~~~~~~~~~~~~~~~~~~~~~~~~~~~~~~
~~~~~~~~~~~~~~~~~~~~~~~~~~~~~~~~~~~~~~~~
~~~~~~~~~~~~~~~~~~~~~~~~~~~~~~~~~~~~~~~~
毕业两年,你失去了校园里的存在感。微信
24
小时
stand by
,朋友圈凌晨发“我爱工作”表忠心。偶尔发一次“感觉被掏空”忘记分组,一个月都不敢与
HR
对视。
因为年轻,领导常常派你出差,一开始有种边工作边环游世界的错觉,坐在高铁上还在赶PPT的时候,才心疼起清晨5点起床赶车的自己。出差的里程都够去趟欧洲了,然而并没有假,贴发票是你目前为止掌握得最熟练的职业技能。
公司没要求996,但你经常996,加班忙得四脚朝天,就算没事,回家也没事做(因为没对象)。一开始超有热情,几个礼拜以后,效率下降、身体报警,而且再这样你真的可能孤独终老。
你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路上”,通勤超过
30
分钟,就觉得自己是“垮掉的一代”,现实与期望的落差,曾让无数职场新人无所适从。
很多问题最后都会归结到租房问题——房间的灯开了不如关了省电,打开空调后发出的巨响就像绿巨人在管道里跳舞,换个房子,被中介坑了,租房太苦了不如买房,看一眼房价,回头继续租房。
每逢节假日就是扎堆结婚,一月、五月、十月的工资都变成了份子钱,人缘太好,做了八次伴娘
/
伴郎,一次捧花都没抢到,到底何时资金才能回流。
就算你不急,你父母一定比你急,除了安排和“合适”的对象见面,还会附赠一些春风拂面的忠告。
养老这个看似与青少年距离较远的话题,竟成为
00
后与
90
后的主要讨论对象。这与我国经济发展增速放缓、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的现实,以及
90
后多是计划生育政策下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开始面临赡养压力的社会背景有关。
《奇葩大会》上就来过一位选手,叫冉高鸣。
他在节目上回忆了这几年的生活:
他想要健身,却只能去得起便宜的健身房。健身房里常有并不健身只是去那里搓澡的大爷。冲澡间是相通的,大爷的搓澡水不停地流到他脚下,他只能不停地避闪。每次去健身都要说服自己,去的不是“养鸡场”。
接着他又说起自己穷游的经历,两男两女挤在一张床上,继而他发现“生活检点在穷困潦倒面前屁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