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夏基石e洞察
这是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的官方微信自媒体,管理专家彭剑锋、包政、吴春波、陈春花等是其主要撰稿人。我们努力提供最具原创性、思想性和实践意义的管理文章;我们深度剖析最佳实战管理案例;我们零距离互动答疑解惑企业各种管理问题,提供咨询解决之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白鲸出海  ·  “重”关税时代到来,海外仓或成出海必选项 ·  10 小时前  
白鲸出海  ·  多款AI产品投放超级碗广告,TikTok ... ·  昨天  
廣告狂人  ·  2025,市场人的边界更模糊了 ·  昨天  
销售与市场  ·  曾经消失的国产汽水们,怎么扎堆复活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华夏基石e洞察

彭剑锋:中国高管的6大挑战

华夏基石e洞察  · 公众号  ·  · 2024-06-26 08:50

正文

  • 文 / 彭剑锋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创始人、董事长

  • 来源:华夏基石管理评论(guanlizhisheng2015)

  •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01

投机主义

新质生产力,数字化转型升级是一个长期战略。 不能投机,需要长期价值主义,高层需要想明白想透,然后要经受住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长期的磨砺。

数字化转型升级,包括数字化的三个层次,我们现在可能第一个层次还没有完成, 第一个层次 叫商业智能阶段(Business Intelligence, BI), 即商业数字化。这个阶段所有的企业的业务运营能够数字化表达呈现出来,中国绝大多数企业之前没有完成这个过程。 第二个层次 ,大数据算力算法,依靠大数据,依靠算力算法去提高组织的系统效率。到现在只有少数中国个别企业,但是主要还是互联网企业,通过算力算法,通过大数据来实现人与岗位的精准配置,人与客户需求的精准配置。未来大数据时代是算力算法制胜的时代,现在99%的号称实现的数字化转型升级的企业还没做到这一点。

第三个层次 ,AI阶段, AI阶段就是能够自我进化,自我升级组织。它就变成了一个有智慧的生命有机体。它能够自我迭代自我进化,他能够从1岁到3岁到5岁,尤其现在很多智能操作体系。所以这个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认为没有5~10年的坚持是很难真正实现的。只有把它作为一种长期战略,你才能提高客户的一体化体验,才能实现对客户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才能提高企业的系统效率,才能提高企业的构建产业生态,提高内外协同的创新的效率,否则你都达不到数字化的所达到的目标。现在绝大多数的企业还是为数字化而数字化,真正要实现数字化的高投入、高质量、高效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要持续去迭代,持续去探索,这是我的第一个观点。

02

组织臃肿

现在不管是国企民企,尤其是国企,数字化时代所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组织问题,是组织治理、组织结构的问题。

1. 从组织治理的角度来讲,尤其是国企,现在整个组织运行还是行政权力导向,还是靠威权式的领导方式,整个体制运行是非客户导向,官本位、行政权力驱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盛行,大家还是一切为老板,一切为领导,屁股对着客户,脑袋对着领导,一切唯上。但是我们现在要讲数字化、智能化,是要一切以客户为中心,要去经营客户,要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整个组织就必须要淡化官本位,就要建立赋能式的领导方式,就要以客户为中心去拉通组织与流程,面向领导是成本,面向客户才是价值。现在我们是面向领导,琢磨领导在讲什么,没有去琢磨市场琢磨客户到底在想什么。 面向领导是一大堆的成本,一大堆的障碍,只有面向客户才能真正去创造市场价值,所以这是整个导向的问题。
2. 从组织结构来讲,我们本质上绝大多数企业还是金字塔式的科层式组织模式,组织离客户太远,决策重心过高,程序多,审批环节过多,导致机构臃肿,信息不畅,机体僵硬,整个组织行动是缓慢的,对外部的反应是迟钝的。未来的数字化时代,组织要求有敏捷性。要快速反应,既要有平台,同时要能提高一线的基层作战能力。现在中国企业尤其是国企,首先组织要瘦身,不能搞的组织太庞杂。程序太多,程序要简化。

过去我们要建流程,现在到了简化审批流程,优化流程的一个阶段,现在流程搞得太长,人人都签字,人人都不负责任,都在享受签字的快乐,但是不承担签字的责任。另外, 机构要合并,组织要扁平化 ,所以说未来的组织既立体又扁平,但首先扁平化减少管理层级,你才能打造贴近客户的敏捷性组织。否则组织太臃肿,太庞杂,基层行动太不便了,未老先衰。现在流程太长,国企跟民企相比,我认为在决策上国企的速度太慢,反应太慢,民企更灵活。

03

人浮于事

现在国企民企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人浮于事。 互相制造工作,相互提供就业岗位,但是没有去问你所做的事情是不是真正为组织为客户创造了价值。制造工作不创造价值的人,懒惰搭便车的人,占着位置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的人,充斥于整个组织。一方面人才短缺,一方面大量冗员,一方面内卷来制造大量的工作,所以就内耗。所以为什么说人均效率不行? 我们现在跟世界企业对标的时候,面临最大的差距就是我们的人均效能低下。

国有企业要用市场化机制去用人,要竞聘上岗,竞争淘汰、减人增效,提升人均效能。所以人力资源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让每个人成为价值创造者。国有企业有20~30%的人根本就不创造价值,所以国有企业很辛苦,累的累死,闲的闲死。 很多优秀人才在创造价值,但是还有很多人天天在制造工作,不创造价值,这是国有企业现在最大的问题。 关键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创造价值的人,缺少自我认知。
所以, 第一, 要让每个人成为价值创造者。 第二, 让每个人有价值的工作。每个人都很忙很累,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还累,加班加点没有加班工资,没有星期六星期天,但是你们是不是真正创造了价值?是不是成为了价值创造者?关键还是在于价值的定义。所以我认为,国有企业减值增效减掉1/3的人,企业效能更高。为什么国有企业的满意度不高,大家觉得自己干的事不创造价值,没有成就感?国有企业不缺人才,优秀人才都在国企,但关键是你不创造价值的时候,这些人才没有成就感。

04

等级森严
第四个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国有企业内部的等级森严,信息屏蔽,部门本位主义严重,流程冗长。 部门之间不配合,不协同,各自为政,比民营企业还厉害。国有企业内部很难实现跨部门跨职能的团队合作。在民营企业,比如字节跳动、小米,从老板开始,高层领导都没有办公室。而国有企业比的是谁的办公室大。国有企业虽然有规定,但是还是有封闭式的办公室。国有企业领导表面上没有领导的架子,但是骨子里特别把自己当领导。所以国企内部每个人都是一个封闭式的系统。

而未来的组织一定要开放,一定要打破等级,官兵要一致。 什么叫班长的战争?少将也可能去当班长。官兵是没有界限的。像张一鸣,天天都在一线,天天跟客户泡在一起,跟员工泡在一起。小米的高管8年吃盒饭。很多国有企业还有高管食堂、高管餐厅,吃饭都不跟员工在一块吃。张一鸣吃饭都在食堂,华为任正非吃饭也跟员工一块吃。上次我去国有企业讲课,刚讲到官兵一致的事情,结果中午吃饭他就把我拉到了小食堂。

05

拒绝开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