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36氪
36氪(36Kr.com)是中国领先的科技新媒体,我们报道最新的互联网科技新闻以及最有潜力的互联网创业企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多辆特斯拉Cybertruck已在欧洲注 ... ·  3 天前  
腾讯研究院  ·  腾讯研究院AI速递 20241230 ·  3 天前  
新浪科技  ·  【#巨额期权到期引发比特币波动# ... ·  5 天前  
36氪  ·  爱马仕又涨价,中产高攀不起了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36氪

吴恩达的离开与陆奇的到来,百度的进攻与防守

36氪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3-31 08:37

正文


吴恩达的离开的原因,与其说是在百度AI的派系之争中败下阵来,不如说是如今百度AI的发展,和吴恩达想要的已经不一样了。




文 | 卢晓明



去年陷入了口碑寒冬与频繁变动的百度,春天还没来。

新年伊始,一个季度还未过去,百度就经历了三名高管离职,三次结构调整。

更准确地说,百度是在一个月之内,失去了三名高管。

前百度公司副总裁、百度糯米总经理曾良是第一位,只是他离去的方式并不好看——因以往曾利用职务便利谋取私下利益被百度解除劳动合同。

然后便是前几日,百度高级总裁王劲以创业者的身份,宣布自己将于4月离开百度创业。只是这个消息大家并不意外,早在本月1日,百度宣布高级副总裁王劲不再担任自动驾驶事业部(L4)总经理职务之时,王劲离职创业的消息早已传开。

最让外界哗然的,是一位“不算高管”的前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的突然离去,在此之前,是硅谷最狠华人陆奇的到来,在百度坐上了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

一时之间,媒体纷纷揣测背后的恩怨情仇。

如果从公司层面而言,这可能只是百度人工智能发展到不同阶段,所需要的和所能给里面的人的价值不同。

AI的积累阶段:最杰出学者的到来

吴恩达的突然离去,没有任何的征兆,不仅是中国互联网圈,即便是美国的硅谷,也没有人可以忽略此事。如今他离开,有无数人不禁发问,这对百度而言意味着什么?

我们先要了解,这位大神的到来,可能给百度带来了什么。

五年前,百度从图片搜索中看到了深度学习的潜力,于2013年组建了深度学习研究院,同时在世界各地搜罗人工智能的人才,自从威廉·张离开之后,百度也一直缺一位首席科学家。

最后,三年前的春天,在百度高级副总裁王劲、前百度研究院副院长余凯和CEO李彦宏的合力之下,请来了吴恩达。

吴恩达在谷歌期间,创造出了传说中的谷歌大脑,让电脑能够识别猫,这个现在看来轻而易举的东西,当时却震动了硅谷。

据雷锋网,描述人工智能领域的顶级专家通常有两种说法,“三驾马车” 和 “四大金刚”,二者唯一的差别就是有没有吴恩达,他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

彼时,美国的工程师简直炸开了锅,这位斯坦福最好的机器学习教授、“谷歌大脑”的创始人Andrew Ng(吴恩达),突然去了一家中国公司百度。

无论如何,将他请来都是百度巨大的成功。

首先,光是因为他在百度,就能吸引无数人工智能顶级人才。

偶像的力量是巨大的,作为学术界的大神,吴恩达来到百度,最大的价值之一,便是吸引无数仰慕者加盟百度。

在百度发内部信宣布任命当天,就有六名人工智能大神通过邮件向百度表达了加入的意向;此后更有无数的斯坦福学生和北美知名教授,慕名而来。

其次,研究院搭建了人才培养体系,可能也培养了不少人才。

前百度首席科学家威廉·张曾经尝试在百度内部搭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希望“让工程师看到自己的价值并得到有效的体现”。

威廉·张最终是否如愿无法得知,然而如今,随着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IDL)、硅谷实验室、大数据实验室的成立,百度的研究体系已经逐渐搭建起来。

今年1月,百度 AR 实验室也宣布成立。

今天,国内不少公司的人工智能人才甚至是高管,都是从百度挖过去的,包括滴滴CTO张博、美团联合创始人穆荣均、今日头条杨震原、腾讯AI Lab主任张潼。

最后,吴恩达给百度带来的最宝贵的,是一种静下心来研究的风气。

赚钱的公司和伟大的公司之间,就是价值。

谷歌之所以总是被国内的一些科技爱好者关注,离不开它的母公司Alphabet下面神秘的X Lab捣鼓着一堆搜索之外的疯狂项目,包括登月、无人车等离商业化十万八千里的研究。谷歌架构(来源:Business Insider)


像谷歌那样养着一堆烧钱的科学家和研究项目的事,这在中国公司中似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但2013年李彦宏却成立了百度研究院,开始了这样的探索。

研究院完全是独立于百度行政结构的一条线,里面的研究人员用科学家职称划分级别。

一位百度 IDL 的内部人士称,这是一个与微软亚洲研究院 MSRA 接近的体系,但更侧重将研究产品化,因此吴恩达也需要抽出一定时间跟产品团队沟通。

如今,研究院发展了那么多年,已经逐渐孵化出了一些项目,包括百度无人车和人脸识别。

AI的产品化阶段:吴恩达的离去与陆奇的到来

作为一名出色的学者,吴恩达给百度AI研究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但他一直离商业比较远,也并不擅长将技术产品化。

2014-2015年间,百度曾试水硬件,但以失败告终。

上述说到的无人车项目,在余凯在任之时已开始牵头。至于度秘DuerOs,最早是从百度搜索公司中孵化出来,后来由吴恩达负责,据百度方面透露,这是一个跨部门的项目。

如今,人工智能渐成风口,蛰伏已久的百度人工智能,已经逐渐迈入了产品化的阶段。

IDL院长林元庆在去年已经明确表示,项目落地是2017年的重点。

随着产品化成为重点,一向潜心研究的吴恩达,开始承担越来越多的为百度产品站台的任务。

2016年的云计算战略大会、世界大会,2017年北京城门AR项目的发布、CES为度秘站台。

吴恩达去谷歌或者百度,都是为了获取校园无法给予的研究资源。

因而,与其说在百度人工智能的两个派系之争中,吴恩达败下阵来,倒不如说如今百度人工智能的发展所需要的,跟吴恩达想要的东西已经不一样了。

失去这样一位杰出的学者,还有王劲这位百度研究院的联合创始人,无疑是百度的损失。

可是,如今的百度,人工智能研究的积淀已经跟当年不同。

这家公司已经在为其他竞争对手培养和“输送”了不少AI人才,科技自媒体人雷建平甚至说,百度俨然成继微软之后,中国第二个技术黄埔军校,这虽然说明了这家公司留不住人,但侧面也反映了这家公司培养了不少人才。

此外,一直以来,百度内部的人工智能发展,就有两个路径,一个是离商业化更远的研究院,另一个是从离产品更近的搜索公司中发展。

如前文所及,从2012年开始,百度发现深度学习技术能够帮助大幅提升百度的图片搜索等业务,度秘最初也是从其中孵化出来的,负责人景鲲和朱凯华,原来都是搜索的。起初也因为搜索业务,才让李彦宏注意到人工智能,创立了研究院。

在吴恩达离开之后,接棒的王海峰,就是从搜索团队出来的。他于2010年1月加入百度,在2010-2013年期间,先后为百度创建了自然语言处理、推荐引擎和个性化、图片搜索、语音技术等部门。2013年上半年,他还作为执行负责人协助创建了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IDL)。

现在,他被任命为AI技术平台体系(AIG)负责人,后者由NLP(自然语言处理)、KG(知识图谱)、IDL(深度学习研究院)、Speech(语音)、Big Data(大数据)等在内的百度核心技术深度整合而成,也就是原来的AI体系。至于原来在研究体系下的美国研究院,则都交给了总裁张亚勤统领,他兼任美国研究中心董事长。目前百度也在计划成立第二家硅谷研究院。

除了AI研究体系的接棒人外,如今的百度更需要的,可能是一位擅长产品化的管理人才。

在这个百度人工智能产品化的当口,李彦宏请来了陆奇。1月17日,百度宣布微软前任全球执行副总裁陆奇,将任百度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百度旗下所有业务部门,都将归陆奇管辖。

业内人士评价,陆奇跟吴恩达,可以说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才,吴恩达属于学术界,陆奇属于工业界,属于致力于管理和产品化的人才,二者思维方式和对于企业的作用都是完全不一样的。

更有人说,陆奇是目前百度最适合的COO,他加入微软之际,那组织架构臃肿、业务线紊乱的境地,和现在的百度如出一辙。

2013年,微软经历了史上影响最广泛的重组方案,陆奇进入仅有四人的核心团队,他负责管理 Bing、Skype、Yammer及Office。陆奇将整个办公组合搬到了云上,在他任内,Office 365 成为微软有史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商用产品。

“一个战略、一个微软”,这是当时CEO 鲍尔默重组的原则,媒体曾经用“中央集权”来形容当时微软的重组,今天,同样有不少媒体用“集权”来形容陆奇上任之后百度的动作。

宣布陆奇上任不久,百度就宣布取消医疗事业部,与人工智能无关的部分几乎全被砍掉。其后,成立了一系列亟待产品化的“人工智能事业部”,都直接由陆奇统领。

2 月 16 日,百度智能家居事业部成立,原度秘团队升级为度秘事业部;3月1日,驾驶事业部(L4)、智能汽车事业部(L3)、车联网业务(Car Life etc. )进一步整合,成立智能驾驶事业群组(IDG)。

回看百度这些频繁的调整,有不少人说这是陆奇上任后的几把火。其实,早在去年4月百度架构调整,就已看出李彦宏对未来搜索+人工智能业务架构的思考。2016年4月,“百度搜索公司”宣布成立,向海龙出任总裁,李彦宏将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互联网金融、无人车、人工智能等创新业务上。

如此一来,百度的架构就跟Google母公司Alphabet很像,搜索承担着八成以上的营收,是公司的现金牛。搜索公司之外,是一大堆也许连自己都不知道有没有未来的项目。

今天的百度,除了大搜索之外,几乎就是人工智能。百度的希望,百度的失败,都压在这里了。

一度庞杂的百度,业务和组织架构变得那么简单:搜索+人工智能。前者向海龙负责,后者陆奇统领。

百度的防守与进攻:搜索的内容化+AI的产品化

回想起李彦宏开年的那封内部信《迎接新时代——内容分发、连接服务、金融创新、人工智能》,从他的讲话与百度近期的调整中看,似乎2017年百度能被关注或者需要被关注的,也就是这么几点了,甚至简而言之,就是两点:内容分发守住当下,人工智能押注未来。

发展进入下一个阶段的,不仅只有人工智能,搜索也早已面临危机。

守住内容分发:手百信息流

在分发技术日益精准的今天,资讯获取方式从用户寻找信息变成了信息寻找用户,百度既面临着无法搜索到APP内容的信息孤岛困境,还面临着来自今日头条等精准分发的冲击。

今年年初,李彦宏终于道出了百度的本质是内容分发。于百度而言,触达用户的出口,是百度的信息流,百科、百家号、糯米等内容,都会推送到这里。

从去年开始,百度开始加大力度补贴内容创作者;同时,百度产品中的“清流”——百科走上了与知乎类似的PGC之路,重点不仅落在文字内容上,还有短视频(有付费打赏和讨论的功能);甚至糯米,也做起内容导购。

移动互联网进入下半场,流量的人口红利已经过去,腾讯、阿里早已开始靠内容化留住用户。在这一步上,百度又慢了一步,它既要守住已有的市场,也需要抢回被今日头条、微信和知乎夺走的市场。

押注未来:人工智能的商业化

至于人工智能,其产品化路径已经多次对外公布。

人脸识别的商业化,百度内部定了四个大方向:落地到景区和大企业、铁路和机场等交通场景、金融场景、手机。

度秘的落地,重点则放在最被市场看好的三个场景:家庭、汽车和智能手机;今年,百度将会宣布与更多厂商合作,还要跟哈曼一起做智能音箱。

人工智能交互平台这个风口,已然是巨头必争之地。百度这次起跑不晚,但BD厂商的能力、吸引开发者的数量、用户的体验,都至关重要。

更可怕的是,不少人担心,曾两度成伪风口的人工智能,会三度陷入寒冬。百度把未来都押注在这根稻草上,如果这一把火再燃不起,它可能再也无法走出冬天。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百度巨变:陆奇来了,马东敏也来了


长按识别图片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订阅「开氪」